《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研究报告内容摘要: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此次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古老的民间习俗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工艺,给美术教学活动的拓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本研究的目的是挖掘河南民族民间传统美术文化的遗存,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整合编写校本教材,拓展美术教学,让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通过美术教学得以传承、弘扬和创新。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果、结论与成效等五个方面综述了研究状况,并对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提出了若干建议。作者希望,本文能够为中小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起到可借鉴的作用。关键词:河南传统美术文化开发利用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每个国家、民族直至地区在各个时代形成的文化都具有个性特色,正是这些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呈现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关注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主张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这一追求也充分反映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此做了明确的表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中小学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实际上是保持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在此方面,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下,尤其是在视觉文化冲击成潮的现实氛围中,人们对传统的美术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因而导致优秀文化遗产没有得到重视,也就难以得到合理继承。当前,青少年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骛,而对自己民族的美术文化,却知之甚少,他们成长的环境中,又有多少人能受到国粹和民族民间文化的熏陶呢?他们的民族情结何以形成?这直接导致了优秀文化遗产难以得到传承,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的衰减。针对上述情况,通过挖掘民族民间传统美术文化的遗存,并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是适时的和非常必要的。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辛勤劳作,以卓越的智慧和创造力,书写了一部辉煌灿烂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少林功夫、太极拳、马街书会、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河南的广大地域至今还遗留和传承着许多古老的民间习俗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工艺,被专家、学者称为“活化石”、“活文物”,如历史上限可追溯到七千年前的半坡文化、仰韶文化,淮阳“人祖庙会”和“泥泥狗”、源于唐、宋时期的开封汴绣、宣和风筝、唐三彩、汝瓷、钧瓷、独山玉和豫西、豫南的皮影艺术及民居建筑等,在整个中国至今仍保留着较完整的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此丰富的地方资源,给美术教学活动的拓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通过对河南各地丰富的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使之更加系统和明晰,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进行整合,寻求适合儿童美术教育的切入点,开发校本教材,拓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让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通过美术教学,得以传播、弘扬和传承。在河南省积极创建文化大省的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使美术教学凸现地方特色,对于促进学生了解河南的民俗风情,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课程资源论提出: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2、现代范畴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统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应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3、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教师需要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4、现代德育论强调:道德的获得有赖主体的配合和参与,有赖主体对冲突价值观念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有赖道德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践。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课题研究范围、对象平马路小学全体学生。(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以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为辅的方法进行研究。(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理论目标(1)研究开发河南地方美术资源,拓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2)探究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设计与实施的原则等。2、实践目标(1)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河南的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况,能够主动关心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感。(2)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乐于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家乡的风土人情、用自己的创造寄托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3)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能力和对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能力。(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对河南传统美术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挖掘,并进行分析、归类整理;(2)对传统美术文化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研究。(3)对传统美术文化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形式、设计与实施原则的研究。(4)对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的研究。(五)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完成:1、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1月—1月)(1)成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及职责。(2)开展理论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3)完成课题研究方案。2、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9年2月)(1)组织师生调查、了解、搜集河南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编辑资源库。(2)选取、确定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化资源,开发设计基于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美术校本教材。(3)使用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案例、课例设计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观摩,听取专家和教师的意见,从完善课程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推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拍摄课堂教学录像,进行样本编辑。3、课题结题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1)对各阶段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2)完成美术校本课程的修订、完善;(3)撰写结题报告。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一)整理、开发河南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库为使师生充分了解,深入感受河南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博大精深,学校开展了“走进河南、了解河南”调查活动,通过调查走访、网上搜索、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搜集、整理河南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发并整理编辑了资料库。1、开发历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2、开发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资源3、开发地方民风民俗资源(二)寻求切入点,开发校本教材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是否能以更大的比例纳入美术教学课堂,融进美术教材里,突显其艺术价值,通过孩子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来获得对民间艺术的重新认识和对民间文化的基本信念,也是我们几年来一直思考与探索的课题。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编写一本更亲切的地方美术教材,既能使家乡的传统美术文化深入到孩子们心中,也是对现行教材的最好补充。课题组成员于2007年2月开始着手编写校本课程,在大量搜集整理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甄别选择,经过反复尝试、修改增删,使校本教材不断完善,于2007年12月完成校本教材《河南乡土美术教程》的编写。1、校本教材框架、目标及内容课题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定位,明确了校本教材开发框架、目标及内容。校本教材内容按审美性、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可融性的原则进行选择,充分考虑美术本体学习的规律性、有效学习时间的最大效应性、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和能力的可行性进行开发。遵循内容排列内在推进和结构的渐进关系,基本框架按三个学段、三大板块来安排。教材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内容由名胜古迹、民间美术、民风民俗三大板块组成。具体内容、目标见下表。平马路小学《河南乡土美术教程》内容、目标一览表阶段总体目标学习内容所属版块具体目标要点课时第一学段初步了解和接触家乡文化和历史古《看大佛》历史古迹欣赏历史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的石雕艺术,感受历史古迹的宏伟壮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游客看大佛的场面。1迹,激发学习兴趣,尝试和运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民间艺术之情。《少林武术扬天下》民风民俗感受少林武术的博大精深,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人物武术动态。1《仰韶文化——彩陶》历史古迹了解仰韶文化,欣赏古代彩陶作品,感受其造型和纹样中的趣味,设计一件彩陶风格的作品。2《恐龙故乡——西峡》历史古迹了解恐龙的生存环境、繁衍方式、种类,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创作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作品。1《杂技之乡——濮阳》民风民俗欣赏精彩的杂技表演,认真观察人物动态,用泥塑或绘画的形式表现杂技表演中的人物。2《开封小吃一条街》民风民俗了解家乡饮食文化,尝试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表现开封小吃的丰富多样。1第二学段欣赏和感受家乡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通过观察、分析、交流、探究和创作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积累情感和《家乡的泥玩具》民间艺术欣赏独具特色的淮阳泥泥狗和浚县的泥咕咕,感受其造型、色彩特点,尝试用泥塑或绘画的形式表现这些造型古朴的泥玩具。2《开封盘鼓振华夏》民风民俗感受开封盘鼓的气势恢宏,了解家乡民俗文化。观察人物动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打盘鼓时热闹的场景。2丰厚文化内涵,形成保护民间艺术和名胜古迹的意识。《洛阳唐三彩》民间艺术欣赏优秀的唐三彩作品、了解唐三彩的发展史,讨论其在造型、色彩上的特点,试着用喜欢的方法表现唐三彩。1《家乡的剪纸艺术》民间艺术了解感受民间剪纸艺术,体验民间剪纸造型、内容、表现主题的艺术特色,激发对民间剪纸的热爱。1《朴实的农民画》民间艺术欣赏、探索农民画的表现特点,并将这种表现方法用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1《捏面人》民间艺术欣赏民间艺人的面塑作品,了解面人制作的方法、步骤,感受面人的造型美,尝试制作几件造型新颖的面人作品,传承民间艺术。1第三学段利用学生熟悉的文化资源整合为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主题创作,从而以探究《朱仙镇木版年画》民间艺术欣赏朱仙镇木版年画,了解家乡这一文化遗产题材内容、人物造型、颜料使用的特点,试着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版画。2式学习方式进一步欣赏感悟家乡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培养创新精神。《有趣的汉字——甲骨文》历史古迹了解中国最早的艺术文字——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感受其历史价值,试着设计几个象形文字。1《戏曲人物》民风民俗了解家乡戏曲文化,探究戏曲人物的不同表现形式,把全班的作品组成一条戏曲长廊。。2《虎头鞋虎头帽》民间艺术欣赏、了解民间手工艺制品——虎头鞋与虎头帽的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试着用剪纸、图案、写生、刺绣等方法进行主题创作。2《南阳玉雕》民间艺术欣赏南阳玉雕,讨论这些玉雕的色泽和造型特点,了解玉文化,培养学生对玉器的初步鉴赏能力。1《家乡各地去旅游》民风民俗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家乡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用记忆画的美术语言加以描绘。12、校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教材关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人文内涵。有效地利用河南文化艺术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的经验来安排学习内容,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在继承中创新与发展。她试图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展现美好生活和祖国灿烂美术文化的窗口,并使学生了解美术和大自然、美术和生活、美术和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美术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亲切自然,贴近学生。为增强校本教材的亲切感,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