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教学设计学号:135906姓名:黄茹联系方式:15129167667人教版必修1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和体系分析1.位置分析本单元处于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的第二章,是高中化学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本单元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开始,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在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课程其他章节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2.结构分析本单元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分类观始终贯穿于单元始终。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单元内容结构如图所示:三、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化学课程目标由国家控制,以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是实施该门课程管理、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化学教学目标由任课教师编制,是教师在调研了化学教学系统各要素之后对教学的预设。化学课程目标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编制化学教学目标时最具挑战性的是化学教师如分类法概括物质共性,确定分类依据一般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分类观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化学物质分类分散系的分类化学反应分类(初中知识的巩固与提高)酸、碱、盐、氧化物、单质各类不同化学物质的共性及相互转化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初中衔接与补充完善)胶体的概念,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分,胶体知识的简单应用(初中电离概念的衔接)离子反应基础(初中氧化和还原概念的发展及统一)氧化还原反应微粒观在化学学习中的体现何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该任务的教学强度。从教育的层级转化来讲,先有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然后才有课程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最后才是课时的教学目标。按照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的观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化学教学目标是在调研了课程目标、化学教材、学校教学条件和学习者的实际之后,对化学教学所作的一种终极预设。故本单元课程目标转化为三维教学目标过程如下:(一)先研读课程标准,其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之“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个知识点的要求为: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4.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二)再研读人教版配套教师用书中对教学目的的要求: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4.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三)研读教材内容: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归纳与整理(四)最后学情分析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其实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进一步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另外,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均为新增类容,需重点给学生讲解清楚。综合以上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3.了解电解质概念。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能自己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体味并确立化学的核心思想——分类观。2.培养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化学科学方法。3.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2.通过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五、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1.了解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2.知道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1.知道胶体的概念和了解胶体的部分性质。2.知道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六、教学策略七、教学程序课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方法自主性学习讲授法、谈论法、练习法第二课时胶体及其主要性质合作性学习讲授法、实验法、练习法第三课时电解质及酸、碱、盐合作性学习讲授法、谈论法、指导阅读法、实验法、练习法第四课时离子反应探究性学习讲授法、实验法、课堂讨正确定位教学内容深广度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关注核心概念的建构过程,发挥概念的认识功能。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论法、练习法第五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合作性学习讲授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练习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学过程[思考与交流]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思考与交流]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归纳与整理]1.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思考与交流]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归纳与整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化学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归纳与整理]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思考与交流]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归纳与整理](2)树状分类法[实践与探究]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2、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提示: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思考与交流]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归纳与整理]2.化学反应的分类: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失氧根据反应中物质得氧或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多少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类别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反应[思考与交流]初中所学习的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吗?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对已学知识?[实践与探究]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归纳与整理]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回顾与总结]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化学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2.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过程[思考与交流]1.将少量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2.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烟、雾、云属于纯净物吗?如果不是,是什么物质分散到什么物质里的?[归纳与整理]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分类⑴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归纳与整理]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糖水、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思考与交流]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2.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实验与探究]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2.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归纳与整理]1.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2.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外观均一、透明、稳定多数均一、透明、介稳性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nm~100nm>100nm组成单个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许多分子集合体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典型实例食盐水、碘酒食盐酒精溶液、淀粉溶液泥水[思考与交流]1.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丁达尔效应在吗?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胶体有哪些认识?[归纳与整理]胶体: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在超显微镜下可见)。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阅读与拓展]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及其破坏、布朗运动,胶体介稳性的应用。[思考与交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经常在媒体上听到一些有关纳米材料,你知道有哪些呢?[阅读与拓展]纳米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技术的发展,胶体化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回顾与总结]1.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类可以分为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