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培养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华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院(系)名称教育科学学院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文科)2小学课程与教学论3学习论4科学教育学制2—5年5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论6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培养目标: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分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要求研究生做到:1、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与他人协作进行专业工作的良好品质。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实践道德修养,养成做人和做事的良好品德。3、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专门的分科专业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4、学习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原理以及专门的分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的系统专门知识、基本理论和学术研究前沿动态。5、学习和进行课程与教学论的系统研究训练,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独立开展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基本能力。6、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书刊和写论文摘要。7、具备强身健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培养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和要求):1、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学问养德并重。实践做人第一,学问第二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教书并育人,学生要既提高专业修养,又提升道德人品。2、采用导师个人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位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采用上课与自学、讲授与讨论、学习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加强对研究生自学能力的训练,提倡独立钻研。4、导师指导研究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可能条件下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开展研究的能力。2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一)系所名称课程与教学系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论序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讲课教师各学期教学时数考查考试上课自学一二三四五六1学位课程外国语1204√√√2政治理论743√√√3学习心理学研究601204高凌飚√√4教育研究方法专题601204黄甫全等√√5现代课程理论研究601204黄甫全等√√6现代教学理论研究601204王本陆等√√7现代教育思想研究601204扈中平√√1选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40802陈奇等√√2现代学习理论研究40802李志厚√√3教育文化学研究40802黄甫全√4课程改革与评价专题40802高凌飚等√√5比较课程论40802冯生尧√√6比较教学论40802强海燕√√7科学教育研究40802高凌飚等√√8教育伦理学研究40802王本陆9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40802强海燕等√√10教学研究专题40802刘朝晖√11专业外语601202强海燕√√教学实践和科学训练1√√文献综述、读书/学术报告1√√学位论文√√专科生或跨专业学生补本科主干课程,任选三门教育概论60王本陆√教育心理学60高凌飚√课程与教学论60黄甫全√比较教育学60冯生尧√中国教育史60黄甫全√外国教育史60冯生尧√说明:1、研究生应在本教学计划所设置的课程范围内完成不少于35个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中学位课程23学分,实践课程2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以上。32、本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中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以及学习论三个方向的所有研究生必须学习的课程。3、选修课原则上在第二学期末以前,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确定,基本原则为:专业外语为限定选修课,每个研究生在全校(含全院和全系)范围内任意选修一门研究生课程,每个研究生选择自己导师的一门课程。4、选修课程中的《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分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李求真负责“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刘朝晖负责“小学外语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强海燕负责“小学社会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王永红负责供研究生选修。4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二)系所名称人文学院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序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拟授课教师各学期教学时数考查考试上课自学一二三四五六1学位课程外国语1204√√√2政治理论603√√√3学习心理学研究601204高凌飚√√4现代课程理论研究601204黄甫全等√√5现代教学理论研究601204王本陆等√√6历史课程论与历史教材改革601204陈文海等√√7历史教学问题研究601204王棣等√√1选修课程教学方法研究40802李志厚√√2教育研究方法专题40802黄甫全等√√3教育文化学研究40802黄甫全√√4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史40802黄甫全√5现代学习理论研究40802李志厚等√√6比较课程与教学理论40802冯生尧√√7语言学习理论研究40802李志厚等√√8课程改革与评价专题40802高凌飚等√√9现代教育技术40802陈奇等√√10中国历史教育发展史40802颜广文等√√11历史教学评价40802王棣等√√12专业外语601202强海燕√√教学实践和科学训练2√√文献综述、读书/学术报告2√√学位论文50150√√专科生或跨专业学生补本科主干课程,任选三门中国通史60√世界近现代史60√课程与教学论60黄甫全√比较教育学60冯生尧√中国教育史60黄甫全√外国教育史60冯生尧√说明:1、研究生应在本教学计划所设置的课程范围内完成不少于35个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中学位课程275学分,实践课程4学分,选修课程4学分以上。2、本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中的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所有研究生必须学习的课程。3、选修课原则上在第二学期末以前,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确定,基本原则为:专业外语为限定选修课,每个研究生在全校(含全院和全系)范围内任意选修一门研究生课程,每个研究生选择自己导师的一门课程。6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三)系所名称政法学院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序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讲课教师各学期教学时数考查考试上课自学一二三四五六学位课程(必修课)1外国语1204√√√2政治理论603√√√3学习心理学研究601204高凌飚√√4现代课程理论研究601204黄甫全等√√5现代教学理论研究601204王本陆等√√6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论601204邝丽湛等√√7中学思想政治教育601204何亮等√√选修课1教学方法研究40802李志厚√√2教育研究方法专题40802黄甫全等√√3教育文化学研究40802黄甫全√√4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史40802黄甫全√5现代学习理论研究40802李志厚等√√6比较课程与教学理论40802冯生尧√√7语言学习理论研究40802李志厚等√√8课程改革与评价专题40802高凌飚等√√9现代教育技术40802陈奇等√√10青少年教育心理研究40802刘李伟√√11教育伦理与德育40802郑维铭等√√12专业外语601202强海燕√√教学实践和科学训练2√√文献综述、读书/学术报告2√√学位论文50150√√专科生或跨专业学生补本科主干课程,任选三门哲学原理60√政治学60√课程与教学论60黄甫全√比较教育学60冯生尧√中国教育史60黄甫全√外国教育史60冯生尧√说明:1、研究生应在本教学计划所设置的课程范围内完成不少于35个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中学位课程27学分,实践课程4学分,选修课程4学分以上。72、本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中的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所有研究生必须学习的课程。3、选修课原则上在第二学期末以前,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确定,基本原则为:专业外语为限定选修课,每个研究生在全校(含全院和全系)范围内任意选修一门研究生课程,每个研究生选择自己导师的一门课程。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一、中外名著必读书目1、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25年版。4、赫尔巴特:《教育学讲义纲要》,载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5、《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6、《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年版;7、左腾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8、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9、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0、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1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1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13、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中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990年版。1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15、布鲁柏克:《教育问题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6、马斯洛等著:《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17、《学记》,载《学记今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18、《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19、《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20、《教育的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21、《美国2061计划》,载《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四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22、Bobbit,F.(1918).TheCurriculum.Boston:HoughtonMifflinCompany.23、AriehLewy(ed)(1991).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Curriculum.NewYork:Pergamonpress.24、PeterF.Oliva(1992).DevelopingtheCurriculum(3rded.).Boston:Little,BromnandCompany.25、Giroux,H.,PennaA.,&Pinar,W.(1981)CurriculumandInstruction。26、D.Tanner&L.Tanner(1975).CurriculumDevelopment:TheoryandPractice.NewYork:MacmillanPublishingCo.,Inc.27、Eisner,Elliot.W.&Vallance,Elizabeth(ed.)(1974).ConflictingConceptionsofCurriculum.Berkeley,California:McCutchanPublishingCorporation.28、Behar,LindaS.(1994).TheKnowledgeBaseofCurriculum:AnEmpiricalAnalysis.Lanham&NewYork:UniversityPressofAmerica,Inc..29、Slattery,P.(1995).CurriculumDevelopmentinthePostmodernEra.NewYork&London:GarlandPublishing,Inc..30、M.E.Bell-Gredler,1986,LearningandInstruction:TheoryandPractice.NewYork:MacmillanPublishingCo.,Inc.二、教材及其参考书目1.陈侠:《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廖哲勋:《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3.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4.吕达等著:《独木桥?阳关道?──未来中小学课程面面观》,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5.施良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