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比较侵权法与人格法0922_85320909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清华大学法学院比较侵权法与人格权法(二)王泽鉴教授(2009.9.23)侵权法、民法与宪法(基本权利)一、侵权行为的概念1.Delikt与Tort(Torts)2.不法行为(UnerlaubteHandlung)与侵权行为3.侵权行为法与侵权责任法(Haftungerecht,tortiousliabilitylaw)4.contractualliability与extra-contractualliabilitylaw(合同责任与合同外责任法)二、侵权法、债之关系与民法(一)问题1.侵权行为是否为一种债之关系(Schuldverhältnis)2.侵权行为、债编与民法典3、侵权法与人格权保护(二)侵权行为与债之关系1.债之关系的概念及债法(债编)构成(1)债之关系的概念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一方当事人(债权人)得向他人当事人(债务人)请求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给付)(2)广义债之关系与狭义债之关系①广义债之关系:如买卖合同②狭义债之关系:个别给付关系(如出卖人向买受人请求支付价金)(3)债(obligation)是大陆法与普通法的概念①德国法上的Schuldverhältnis2a.合同发生b.无因管理一方得向他方请求给付(债之关系)标的c.不当得利数当事人d.侵权行为移转消灭②英国普通法上的lawofobligationsa.contract(合同)b.tort(侵权行为)c.restitution(unjustenrichment不当得利)参考文献:TheRoleofTortintheLawofObligations(参阅Giliker/Beckwith,Tort(London,3rded.2008),1-017);IbbetsonDJ,AHistoricalIntroductiontotheLawofObligation(Oxford,1999)(4)侵权行为是一种债之关系①侵权行为是债的发生原因②侵权行为与法律事实及权利变更负担行为合同财产行为单独行为法律行为处分行为物权行为适法行为准物权行为身份行为行为事实行为不适法行为侵权行为债务不履行状态权利变更法律事实3(5)侵权行为与其他债之发生原因①区别及适用②例题说明A.甲出借某瓶(时价1000元)给乙,乙擅以之作为已有,以1100元出售于善意(或非善意)的丙,并移转其所有权,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B.在上举之例,设乙死亡,其子丁非因过失,误以为该瓶为其父遗产,让售于丙,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甲乙(丁)丙合同债务不履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买卖合同物权变动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区别竞合(合同法122条)合同侵权法系任意规定:合同免责条款对侵权行为的类推适用相互关系合同法的扩大(expandingcontractlaw)侵权法的扩大(expandingtortlaw)区别承担:阻却侵权违法无因管理适法的无因管理实施债务不履行侵权行为不适法的不因管理区别不当得利侵害他人权益不当得利(Eingriffskondiktion)侵权行为债之关系善意非善意4(三)侵权法的构造1.问题:如何建构侵权法的结构、保护范围及规范原则:(1)何种权益,应不受他人行为或危险的侵害而受保护(2)就可归责他人的权益侵害,应如何救济,发生何种法律效果2.比较法:(1)普通法(commonlaw)①Torts(有名称的多达70个)②每一个Tort(如Battery,Assault,Defamation)各有其要件、抗辩(defences)及救济(remedies)(2)法国侵权法①法国民法②学说、理论a.Lesconditionsdelaresponsabiliteb.Leseffectsdelaresponsabilite(3)德国侵权法①概念体系的思考方法②侵权行为三阶层结构③责任成立(Haftungsbegründung)及责任内容(Haftungsausfüllung)④损害赔偿法(Schadensersatzsrecht)成为一个专门领域⑤举证责任(Beweislast)与侵权法的变迁侵权行为构成要件(Tatbestand)违法性(Rechtswidrigkeit)过错(Verschulden)权益行为因果关系53.侵权法的构成(四)中国大陆侵权法1.现行法:民事责任合同侵权成立(117-133)内容(134)2.草案:(1)结构体系责任成立,责任内容(方式)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2)内容形成的基本问题:一般侵权人身权受保护的权益财产权纯粹财产(纯粹经济损失)侵害行为:作为、不作为行为及责任主体自然人责任主体企业责任企业(法人单位)受雇人责任因果关系(多数加害人)违法性过失责任归责原则无过失责任过错能力(侵权能力)狭义:生命、身体、健康广义:包括名誉、隐私责任内容(效果、方式)特殊侵权类型特殊性责任成立要件侵权法回复原状、金钱赔偿一般规定责任限制损益相抵与有过失损害赔偿责任排除财产损害及精神损害侵权行为死亡者的损害赔偿死亡(或残废)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财产损害精神损害6①如何调和及实践侵权法的补偿功能及预防目的②一般侵权行为的规范模式:法律政策及立法技术③侵权行为上受保护利益④过失责任与无过失责任:双轨体系:原则或例外?⑤因果关系,尤其是多数人侵权行为应该如何决定?⑥过错能力、侵权能力与民事法律行为能力⑦致人死亡(残废)应如何规定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财产损害、非财产损害)⑧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及未成年人在侵权法的保护⑨应设何种类型的特殊侵权行为,如何形成其要件及效果⑩其他(五)侵权法、人格权法与民法典1.侵权法的单独立法2.关于人格权保护应否单独立法3.民法典的制定(1)须否制定民法典(2)应否设债编(3)未设债编时应如何规定侵权法、人格权保护三、侵权法宪法化(基本权利)(一)前言:一个比较法上的重要研究课题(二)私法宪法化(constitutionalizationofprivatelaw)1.法秩序统一性及宪法基本权利价值体系2.私法宪法化3.契约法宪法化4.侵权法宪法化参阅Barkhuysen/Lindenberg(eds),ConstitutionalizationofPrivateLaw(Leiden,2006)(三)比较法1.美国:ConsitutionalizationoftheLawofdefamation(诽谤法的宪法化)7(1)普通法上的诽谤侵权行为(Defamation)①严格责任(strictliability)②不实推定(presumptionoffalsity)③损害推定(presumptionofdamages)④惩罚性赔偿(punitivedamage)(2)美国宪法增修第一条:言论自由的保障(3)NewYorkTimesCo.v.Sullivan(376.US254,1964)①案件事实②法院判决:a.对诽谤侵权行为的要件作符合言论自由保障的调整b.真实恶意规则(actualmalice)的创设(4)影响及贡献2.德国基本权利理论(1)规范体系图①:主观防御权利基本权利客观规范价值体系国家扩散于私法垂直效力水平效力人民人民侵权行为、契约等符合基本权利解释第三人效力(间接)8图②:(2)说明①宪法法院与普通法院的协力②理论体系③重要判决a.BverGE7,198(Lüth,1958):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Drittwirkung);b.BverGE30,173(Mephisto,1971):人格权保护与艺术自由利益衡量的宪法基准;c.BverGE3,269(Soraya,1973):创设一般人格权与精神损害金钱赔偿的合宪性以上三个德国联邦宪法法院(Bundesverfassungsgericht)判决的英文翻译参见Markesinis/Unberath,TheGermanLawofTorts(HartPublishing,Oxford,4thed.2002),pp.392-412;其标题为:The“Constitutionalization”ofPrivateLaw.预定于人格权法部分再作说明。(四)台湾法的发展1.美国法NewYorkTimesv.Sullivan案actualmalice规则继受的争议(1)刑法诽谤罪的违宪性(2)侵害名誉侵权行为与言论自由原则(Principle)基本权利基本权利(人格权基本自由)(言论自由)冲突基准衡量比例原则论证(Balancing)规则(Rule)涵摄(Subsumtion)具体案件(如Lebach案)92.台湾法上的基本权利理论(1)德国基本权利理论的继受及发展(2)二个司法院解释①子女知悉自己血统的权利(司法院释字第578号解释)②侵权行为道歉启事的合宪性(司法院释字第656号解释)以上二个解释全文参见本文附录(五)大陆的侵权法与宪法的基本权利1.宪法基本权利2.违宪审查制度3.实务案例与发展途径(1)齐玉玲(宪法受教育权在侵权法上的保护)(2)荷花女案(死者人格权)(3)其他四、结论10附录:(一)台湾司法院解释第587号解释1.解释文:子女获知其血统来源,确定其真实父子身分关系,攸关子女之人格权,应受宪法保障。民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妻之受胎,系在婚姻关系存续中者,推定其所生子女为婚生子女。前项推定,如夫妻之一方能证明妻非自夫受胎者,得提起否认之诉。但应于知悉子女出生之日起,一年内为之。」系为兼顾身分安定及子女利益而设,惟其得提起否认之诉者仅限于夫妻之一方,子女本身则无独立提起否认之诉之资格,且未顾及子女得独立提起该否认之诉时应有之合理期间及起算日,是上开规定使子女之诉讼权受到不当限制,而不足以维护其人格权益,在此范围内与宪法保障人格权及诉讼权之意旨不符。最高法院二十三年上字第三四七三号及同院七十五年台上字第二○七一号判例与此意旨不符之部分,应不再援用。有关机关并应适时就得提起否认生父之诉之主体、起诉除斥期间之长短及其起算日等相关规定检讨改进,以符前开宪法意旨。确定终局裁判所适用之法规或判例,经本院依人民声请解释认为与宪法意旨不符时,其受不利确定终局裁判者,得以该解释为基础,依法定程序请求救济,业经本院释字第一七七号、第一八五号解释阐释在案。本件声请人如不能以再审之诉救济者,应许其于本解释公布之日起一年内,以法律推定之生父为被告,提起否认生父之诉。其诉讼程序,准用民事诉讼法关于亲子关系事件过程中否认子女之诉部分之相关规定,至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起诉者,应为子女之利益为之。法律不许亲生父对受推定为他人之婚生子女提起否认之诉,系为避免因诉讼而破坏他人婚姻之安定、家庭之和谐及影响子女受教养之权益,与宪法尚无抵触。至于将来立法是否有限度放宽此类诉讼,则属立法形成之自由。2.解释理由:子女有获知其血统来源之权利,为联合国一九九○年九月二日生效之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ontheRightsoftheChild)第七条第一项所揭橥;确定父子真实身分关系,攸关子女之人格权,应受宪法第二十二条所保障。民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妻之受胎,系在婚姻关系存11续中者,推定其所生子女为婚生子女。前项推定,如夫妻之一方能证明妻非自夫受胎者,得提起否认之诉。但应于知悉子女出生之日起,一年内为之。」此种诉讼虽系为兼顾身分安定及子女利益而设,惟得提起否认之诉者仅限于夫妻之一方,未规定子女亦得提起否认之诉,或系为避免涉入父母婚姻关系之隐私领域,暴露其生母受胎之事实,影响家庭生活之和谐。然真实身分关系之确定,直接涉及子女本身之人格及利益,如夫妻皆不愿或不能提起否认之诉,或迟误提起该诉讼之期间时,将无从确定子女之真实血统关系,致难以维护其人格权益。是为贯彻前开宪法意旨,应肯认确定真实血统关系,乃子女固有之权利,外国立法例如德国旧民法原已规定在特殊情形子女得以补充地位提出否认生父之诉,一九九八年德国民法修正时配合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之规定,更明定子女自己亦得提起此项诉讼(德国民法第一六○○条、第一六○○a条、第一六○○b条参照),瑞士民法第二五六条、第二五六c条亦有类似规定,足供参考。故上开民法规定,仅许夫或妻得提起否认子女之诉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