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教材概论第7章 科学发展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qq:2677520677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10月17日,与淄博市居民杨长举一家亲切交谈。2009年10月17日,深入淄博市张店区潘庄社区与居民亲切交谈。10月17日,在潘庄社区党员活动室同党员、干部交谈。10月17日,在山东东岳集团视察。10月17日,在山东新华医疗器械集团视察。学习重点: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十七大报告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2)十四大以后,我们党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新突破,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4)十七大概括为“十个结合”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我们取得的宝贵经验: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抗击汶川特大地震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二)科学发展观形成过程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1、科学发展观的酝酿阶段2、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完善阶段3、科学发展观的成熟阶段1、酝酿提出阶段(2002-2003年)2003年7月1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开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并努力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列举“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一系列重大课题,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第一次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003年7月在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必须更好的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2003年夏,“非典”期间,胡锦涛在广东视察时,首次提出“发展观”这一概念解决:现代化建设为什么的问题?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5个统筹”。这是党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2、丰富完善阶段(2003-2007)(1)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2)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形成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7)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23科学发展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大会宗旨:总结“十五”经验,规划“十一五”蓝图•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十一五”规划”。•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以邓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通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发展成熟阶段(2007-至今)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0月21日通过党章修改案,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已经形成科学理论。中共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如是解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2007年10月15日,胡锦淘作政治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十八大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5、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胡锦涛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2003年7月28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通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的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1)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3年新春佳节刚过,一种人类从没有见过的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广东部分地区悄然肆虐。资料:在2003年11月10日今天举行的“清华大学AIDS与SARS国际研讨会”上,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表示,据亚洲开发银行(ADB)统计,因受SARS影响,全球在此期间经济总损失额达到59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经济的总损失额为179亿,占中国GDP的1.3%,中国香港经济的总损失额为120亿美元,占香港GDP的7.6%。胡鞍钢说,中国农民纯收入在SARS中受到较大的影响,相比较7.9%的一季度农民纯收入增长率,二季度农民纯收入出现3.3%的负增长,损失达到600亿人民币,平均每人损失76元。胡鞍钢认为,SARS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在0.6%至0.7%之间。他说,SARS不是经济危机,但是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个现实表明,社会公共卫生乃至社会的整体发展都能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非典(2)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胡锦涛指出,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存在的基本条件和我国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面并没有因为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思考与讨论•中国历史上错失了哪些“战略机遇期”?案例:错失历史机遇,落后就要挨打•战略机遇期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李·约瑟难题”与第一次错失。•鸦片战争之后的第二次错失。•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文化大革命部分错失第四个战略机遇期。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