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插图-语文教学不该被遗忘的角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插图语文教学不该被遗忘的角落内容摘要:教学插图是将图画和文本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润滑剂,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关键词:教学插图语文教学成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多媒体普遍应用于教学。许多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费尽心思制作教学课件,却将对唾手可得的课本上的丰富多彩的插图视而不见、弃而不用。为了追赶潮流,捡起芝麻却丢掉了怀中的西瓜。插图的作用在许多教师的印象中逐渐被淡化。那些曾伴随我们成长的精美教学插图,正离我们的课堂越来越远。一、教学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插图是将图画和文本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插图有百幅之多,仅九下语文课本就有34幅插图。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润滑剂,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九篇小说作了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由此不难看出插图的作用。1、教材中有的插图是文字的有效补充和注解教材中有的插图是文字所介绍事物的真实再现,像说明文中的插图便起了这样的作用。如七下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所附的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石狮子图片,就有效地帮助学生形象地把握住了中国石拱桥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特点。特级教师钱梦龙教《中国石拱桥》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赵州桥,并写出赵州桥的外形特点,特别是大拱和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看课文的表述,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两肩”与“两边”、“上面”的不同之处以及“各”字的含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教材中有的插图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生动再现教材中好多插图都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美和社会美,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热爱幸福美好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七下《黄河颂》中的壶口瀑布图和黄河鸟瞰图、八下教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的今日罗布泊的照片,八上《故宫博物院》配发的故宫三大殿图片等,都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美丽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看着这些精美的图画,便会被其壮丽景色所熏陶,学生油然生出一种热爱祖国的情感,。3、教材中的插图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的有效载体中国有句话:诗画是一家。当年东坡评王维的诗时便说:“惟摩洁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如此,文也是如此。欣赏艺术品的过程,就是欣赏者再创造的过程,面对一幅精美的插图,学生很难做到不去思考画面背后的内容。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进行画面的扩充。教师只要把二者的关系处理好,分寸把握住,观看插图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二、教学插图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内容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倡“乐学原则”,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和乐之者,乐者趣也。这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得好。针对学生认知心理,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鲜明、生动、形象的情景最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把“备图”纳入其中,树立“备图”意识,始终把图看成是课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插图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如何把图与文结合起来。读好图,读懂图。要读懂文本作者、绘图作者和编辑的意图,并睁大自己鉴赏的眼光,悟出插图的丰富底蕴,读出自己对插图的理解和感受。为学生在图文之间铺路搭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挖掘蕴涵在课文插图中的知识信息,从学生的角度寻求图文的最佳结合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1、教学插图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了方便之门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它将文字形象直接诉诸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由图引出课文,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通过文图的衔接点。鲁迅先生的《风筝》插图中远景是一群小孩在快乐地放风筝,近景是两个小孩:一个望着风筝兴奋地拍手,另一个怀揣书本嫌恶地走开。教师抓住这两个心情截然相反的人物来导入新课,问:“插图中的这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为什么他们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样自然将学生引入到文本的解读中去,寻找相关的语句来印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教学插图为学生深入文本打开了理解之门人教初中八上《杜甫诗三首》中《石壕吏》一首,配有这样一幅插图:一座破败的茅屋边一个老妇在低声啼哭,两个凶悍的差吏站在旁边。老妇为什么在啼哭?在啼哭些什么呢?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介绍了作者写此诗的时代背景: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但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兵,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唐军全线崩退。郭子仪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刚好从洛阳回华州,目睹现实,写下了这一组诗。这样,为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供了丰富的直观性背景,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学生借助插图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杜甫这个“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局欢颜”忧国忧民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形象也就跃然纸上。3、教学插图为学生和文本人物内心架起心灵之桥人教初中九上课本《故乡》中有幅“我”与中年闰土见面的插图。“我”望着满脸皱纹、欢喜且凄凉、对“我”敬称为“老爷”的闰土,他粗笨的手里提着一个烟袋和一只长烟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闰土的画像,学生总结出此时的闰土:面黄肌瘦,双眼红肿,手脚燥裂,神情木然。接着,我引导学生将中年闰土和可爱的少年闰土的外貌进行对比:进而发问:是什么让一个活泼可爱的闰土会变成这番模样呢?将学生引向社会深层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反问:这样的现实难道不应该改变么?这样的社会难道不应该改造么?最后点出本文的写作主旨:这就是作者塑造闰土形象的目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接受了新知。浙教版的《孔乙己》一文配发一幅教学插图,人教版的《孔乙己》一文配发了三幅教学插图。有一幅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插图,从插图上看:孔乙己高大的身躯已经站不起来了,他面对柜台坐在门槛外的地上。脸黑而瘦,头发和胡须蓬乱,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蒲包用草绳挂在肩上,手撑着地面,满手是泥,可以看出他是用手走来的。柜台上粉板上写着“孔乙己欠十九个钱”。掌柜起身从柜台里伸出头来,满脸不高兴地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思考:①孔乙己这次到酒店喝酒和第一次到酒店喝酒从外貌上看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②孔乙己在这样的情境下还到酒店喝酒,揭示了他性格中的什么特点?③掌柜的在这时还想着他的十九个钱揭示了这个人物的什么性格?学生思考后纷纷回答:由清白脸色变成了黑而且瘦,由身材高大变成了盘腿坐着,由长衫变成了破夹袄,这些变化说明了:孔乙己的生活每况愈下,他已经到了悲惨的绝境;仍然好吃懒做。而掌柜看到孔乙己的境况,却毫无同情之心,非常自私冷酷,可见当时世态的炎凉,人们的麻木。也表达了作者的对主人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态度,这..................................正好与课文表现的内容一致。这样利用插图,既训练了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准确地把握住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4、插图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旨打开了想象之门如《天净沙•秋思》以一系列意象的叠加而堪称“秋思之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品读诗歌边欣赏插图,教师引导学生将诗歌的意象与插图吻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学生通过广阔的空间,从这一幅深秋晚景图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广漠孤寂之感,游子思念家乡之情也就能深深体会了。在观赏画的过程中,学生将这种“简练文字”所表达的“典型景物”深深复制在脑海里,合上课本就能背诵了。看图读文,以画解诗,诵文想画,使课堂趣味横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意。总之,插图不是一种摆设或点缀,而是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止于画面本身,它的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很好地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让课文插图走近学生,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