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委婉第一讲活动方案-Microsoft-Word-文档-(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苑篇之含蓄委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教学内容第一讲: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授课时间2010-2011年第一学期授课班级教学学时2课型理论课□理论与实践课□实践课□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含蓄委婉,明确含蓄委婉美感的特征:婉、深、美,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把握含蓄委婉的内涵与意义,明确明确含蓄委婉美感的特征,把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单项任务:了解什么是含蓄委婉,明确含蓄委婉美感的特征:婉、深、美,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综合任务:小组练习,合作交流,互为师生,取长补短。参考资料《人文英华》及网络资料教学过程导入课题: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韵译】: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初读此诗,可以看出,它描写的是第二天清早,新妇去拜见公婆之前的心理状态。前两句为铺垫,后两句是重点:由于第一次拜见是大事,新妇在一番长时间的精心妆扮之后,对于能否讨得公婆喜欢,心中没有把握,于是谨慎中略带羞涩地征求夫君的意见。诗作巧选细节,细致入微的刻画了新人的心理。如果我们仅把此诗当作一首结构完整、情境优美的“闺意”诗,结合诗题看,显然是没有理解作者的本意。唐代应试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期能扩大自己的影响,赢得主考官的赏识。朱庆余平日行卷的对象是水部郎中张籍,临近考试了,自己的作品能符合主考官的口味吗?朱庆余心怀忐忑,以新妇和舅姑巧妙作比,征求张籍的意见。诗歌构思和表达委婉含蓄,读后令人拍案惊叹。(同时的张籍《酬朱庆馀》做了唱和诗:“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此可以知道,“诗贵含蓄”,诗重委婉。一、含蓄委婉之意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篇。欣赏诗歌,就要理解她的含蓄委婉的艺术。何为含蓄委婉?含蓄委婉是一种艺术方法,是艺术风格。指读者对要说的意思不直接说出,或不全部说尽,用一些隐约委婉的话曲折地加以表达,或者把它隐含在形象之中让读者自己去品味思索。即辞短意长,含而不露,意在言外,回味无穷。由于它能“言近旨远”,激发起读者想象,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妙处,所以她在文学中,尤其是在我国古典诗歌当中极为常见,也深得诗论家的厚爱。其风格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二:其一,婉。含蓄委婉即婉约。婉,即微婉柔丽之意;约,即精炼清简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可见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含蓄风格不求主体情思的直接流淌,而追慕思想情感表达的委婉曲折。含蓄风格通常是作家借助于比喻、象征、典故的运用等曲折手法来表情达意而实现的,作品往往呈现出意象浓郁而不见情思。《二十四诗品》论含蓄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含蓄风格不粘著文字,而是意象丰足,主体情思通过审美意象而流露出来。由于含蓄风格努力追求情意表达的委婉曲折,因而,它虽“不著一字”,却能“尽得风流”,主体情思尽在审美意象之中。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的开篇说,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误落尘网中”,很有些自责追悔的意味。以“尘网”比官场,见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守拙归园田”了。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他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方宅”四句状写自家庭院的景物,这是近景,静态地描写田地与草屋的数量、堂前檐后的桃李与榆柳的生长情况。“暧暧”四句描写院外村落的景物,这是远景与中景,动态地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落,以及深巷中的狗吠声与桑树颠的鸡鸣声。这样一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光图被诗人描绘得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诗人正是要借恬静优美、清新喜人、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环境抒写自己摆脱“樊笼”、“尘网”之后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欢欣。这里语言质朴真淳、清新隽永,音节铿锵,极富自然之情趣,引人悠然神往。“暖暖”,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常闲的心境。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这里显示的人格,即非别墅隐士,又非田野农夫。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渊明是真正能领略自然之趣、真正能从躬耕劳作中获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菩萨蛮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然而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①,山是眉峰聚②。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③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注释】①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②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③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两句是说-要问行人到哪里去?回答是-就在那山水明秀的地方去。【赏析】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有一种“怀人”的作品写法很婉曲,明明是游子或思妇怀念对方,却写对方思念自己,这样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也使作品既情致流转,波澜起伏,又委婉含蓄。如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主要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但诗的开头却反客为主,以虚代实,不直接写思妇如何思念游子,却想象客游在外的丈夫因思乡念家而愁肠九曲。宋代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主要写远行在外的旅人对家室的思念,下片却写旅人想象中家室的离愁:“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所以旅人从心底劝她“楼高莫近危阑倚”,因为“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样不但写出闺中人急切怀人的心情,而且也反衬出旅人对闺中人的思念之情。王观的这首《卜算子》正是吸取了这种怀人诗词的写法。从词中“又送君归去”等句子来看,鲍浩然很可能住于浙东。上片是作者王观代友人鲍浩然想象归途中的情景:看到水,便仿佛看到自己妻子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盈盈泪眼;看到山,便仿佛看到自己妻子因思念丈夫而紧锁的眉头。因此,行人急于回到那既有山重水复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