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金融中心体系建设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中国区域金融中心体系建设研究作者:车欣薇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10期摘要:影响一个金融中心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创新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要素等。我国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产业发展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地区差异较显著。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要素水平、创新投入水平、人力资本对该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促进作用显著。本文在分析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构建区域金融中心体系,更好地推进中国金融中心建设。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金融集聚;影响因素金融中心作为区域金融的增长极,在资金、人才、信息和技术等许多方面产生的扩散效应和集聚作用可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核心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各级政府对金融中心的关注也日益增强,区域金融中心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如何构建我国区域金融中心体系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或区域金融中心,这些城市作为区域金融中心正在崛起。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雄厚、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综合竞争力排名相对靠前。例如,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南京、无锡、杭州、宁波、济南、青岛、福州、厦门等城市,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华南地区包括深圳、广州,华中地区包括武汉、郑州,东北地区包括沈阳、大连,西部地区包括成都、重庆、西安等。一、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金融中心是指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发达,金融服务全面高效,金融信息传递通畅、灵敏,资金往来自由的资金集散地。金融中心汇集众多的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聚集大量的资金,具有一定的资金辐射和资金吸引的功能,因而成为资金融通中心和资金集散地[1]。金融中心通常以某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作为依托。影响一个金融中心集聚金融企业和机构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创新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要素等。第一,一个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性。通过分析英美国家的金融中心的发展历史可知,金融中心通常首先都是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发源地的经济与金融实力的增长,是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运行状况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金融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彼此互为关联。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社会对资本的需求量大,金融业运营状态良好;而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企业投资的成功率低,金融风险加剧,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因此,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和强大动力,金融产业集聚需要经济基础作为发展依托。龙源期刊网第二,一个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与该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存在正相关性。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分别为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地区GDP的比值,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越高,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其所需配套的金融服务水平也越高。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越高,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其形成信息腹地,使得信息能以更低的成本被获得和验证。一个国际化城市能够提供更为完善的运输和通讯基础设施,提供更为高品质的法律、会计和金融方面的专业服务,提供更为丰富的社会和文化设施以及良好的法律制度。跨国公司总部作为金融业的微观行为主体,不仅趋向于在更加开放的全球城市选址,而且倾向于选择在各方面具有竞争力的区位。金融机构为提供更好的服务,往往集聚在其主要客户的总公司附近,跨国公司总部和高端金融服务总是密不可分地集中在相同的区域[2,3]。第三,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要素的支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邮电、科技等基础要素的支持[4]。金融中心的贸易和经济水平较高,因此该地区拥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巨大的货物和旅客吞吐量。金融对电信服务的高度依赖性使得金融中心的网络银行、电话银行、证券网上交易的发展十分迅速。科技的发展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得资金的结算更加迅速便捷,客观上促进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第四,创新投入的水平是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创新是金融集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创新投入的水平对金融集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区域创新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促进作用将逐渐增强。金融业是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集聚所形成的学习和创新环境有利于提高集聚所带来的效益。金融集聚形成一种创新网络,通过集群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沟通,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促进产业融合,使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出现[5]。当金融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新知识的获取和创新成为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要素。第五,人力资本促进金融集聚。人力资本是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是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资源。对金融服务业而言,人力资本是其核心生产要素,高级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不能被诸如制造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常规资源代替。高水平人力资本是提高现代金融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创造了金融产品,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水平越高,金融产品的供给和创新能力越强,金融集聚程度越高。高级金融人才的集聚是吸引金融机构集聚的重要原因,是区域金融市场繁荣、金融产品创新活跃的根本保障。同时金融机构所在地不仅需要高级金融人才,还需要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如市场营销人才、财会人才、法律人才、计算机管理与技术人员等[6]。二、对我国区域金融中心体系建设的建议我国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产业发展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各个区域金融之间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使得与本地相邻区域的金融业发展能够促进本地区金融业的提高[7]。为了促进金融中心的建设,就必须了解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龙源期刊网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要素水平、创新投入水平、人力资本对该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促进作用显著。经过分析,对我国多层次区域金融中心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建设服务全国经济、配置国际国内资源的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不同城市建立金融中心应符合自身特点,与自身经济环境和周边地区产业特征相一致。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应分工协作,组成网络将全国离散式的金融市场联系起来,促进金融资源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加强相邻区域间的金融合作。打造多层级金融中心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促进金融市场一体化。第二,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中国香港各项指标竞争力都较强,尤其在市场监管方面有着明显优势。香港已经与伦敦、纽约并驾齐驱,成为全球处于领导地位的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Z/Yen集团发布的13期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报告显示,中国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枢纽一直排在前几位,除了在第4、5期被新加坡超过成为第4名之外,其余各期都是第3名。第三,发挥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和影响力。从近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报告可以看出,中国金融中心已经开始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显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北京、上海、深圳的经济金融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金融中心。北京的周边拥有天津、大连、沈阳等区域金融中心,具有集聚金融机构、金融管理机构总部的优势;上海的周边拥有杭州、无锡、宁波等区域金融中心,腹地内发达的经济为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深圳毗邻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第四,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基本保证,经济的高速发展能够促进金融集聚。金融中心的建设应以经济腹地为依托,促进经济和金融的长远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加强与境外市场合作,逐步放宽政策限制,逐步加大金融市场开放力度,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进入。第五,完善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重视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提升金融业人力资本优势,为金融发展培养更多有用人才。调整人才层次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大力培养产品开发、产品创新等方面的金融高端人才。第六,重视金融创新,培养金融消费理念。增加金融服务业的研发投入,提高金融创新水平,促进金融集聚可持续发展,提高金融竞争力。在金融创新的同时,重视培育消费者的金融消费理念。如果金融消费者对金融创新产品接受和使用能力的不足,金融创新效果就会受到压制,效益难以体现。应注意借鉴国际经验和惯例,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各类宣传,提升公众对各类金融创新产品的认识和使用能力。参考文献:龙源期刊网[1]黄解宇,杨再斌.金融集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ZhaoXB.SpatialRestructuringofFinancialCentersinMainlandChinaandHongkong:AGeographyofFinancePerspective[J].UrbanAffairsReview,2003,38(4):535-571.[3]ZhaoXB,LZhang,TWang.DeterminingFactorsoftheDevelopmentofaNationalFinancialCenter:TheCaseofChina[J].Geoforum,2004,35(4):577-592.[4]ParkYS,ECBuljevich.ProjectFinancingandthe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M].Boston:KluwerAcademic,1999.[5]TschoeglAE.InternationalBankingCenters,GeographyandForeignBanks[J].FinancialMarkets,Institutions&Instruments,2000,9(1):1-32.[6]PanditNR,GASCook,PGMSwann.TheDynamicsofIndustrialClusteringinBritishFinancialServices[J].TheServiceIndustrialJournal,2001,21(4):33-61.[7]任英华,徐玲,游万海.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5:104-115.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