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商学院班级:会计六班姓名:李庆云学号:201142349620课程论文题目: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运用课程名称:财务与会计课程论文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运用学生:李庆云(商学院会计六,学号201142349620)摘要:公允价值是现代会计的重要计量属性之一,公允价值会计在企业各类经济业务核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通过比较国际上公允价值的发展和我过的发展的不同,分析当前我过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关键词:公允价值国际比较公允价值利弊一、前言随着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会计的计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为了顺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清偿债务的金额。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公允价值。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的出现,是新准则中最引人关注的概念之一。我国的新会计准则顺利实施,而且由于“适度、谨慎的引入公允价值”的做法,针对公允价值应用的争议和抨击并未如国外那般激烈。但是关于公允价值的讨论和争议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动荡与起落,我国会计界、金融界对公允价值的讨论也如火如荼。2008年12月底,美国证监会发布《“按市值计价”会计研究报告和建议》,研究结论是,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很可能增加市场不确定性并进一步打击投资者信心,公允价值会计不仅不是引发次贷危机的原因,反而在帮助金融机构及时发现问题、快速采取措施,从而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sec的权威结论挽救了公允价值会计,也是相关争论逐渐平息下来。二、国际上公允价值的发展美国公认会计原则。2011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2011年第4号会计准则更新--公允价值计量。修订后的主题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以下简称13号)基本一致。事实上,第13号保留了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的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论。在此之前,美国的第157号(简称)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定义,建立了公允价值的框架,并加强了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157号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允价值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出售某项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或为转移负债所意愿支付的价格。三、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发展现状(一)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存在活跃市场。在活跃市场上企业已持有的金融资产或拟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报价应当是现行出价;企业拟购人的金融资产或已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报价应当是现行要价。金融工具组合的公允价值应当根据该组合内单项金融工具的数量与单位市场报价共同确定。二是不存在活跃市场。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应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应当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采用估值技术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市场参与者在金融工具定价时考虑的所有市场参数,尽可能不使用与企业特定相关的参数。三是有活跃市场但无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类权益工具挂钩且必须通过交付该类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在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合理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在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且能够合理地确定两种情况下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人之下的企业合并,经营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对被并购方资产负债的记录,以公允价值体现,不影响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则;所得税方面,也没有处理上的很大争议,因为在并购交易的过程中,实现当期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实现,其金额也有限。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计量是必须采用的方法,主并方公司支付的并购溢价,分配为两部分,即资产负债按照公允价值入账与支付对价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记录为“商誉”,因而可合理预见,主并方公司未来资产折旧的基数,将超过合并各方企业的简单加总,因而产生所得税递延的效果,这是产业整合的结构性利好。新准则在企业合并中的变化,还体现在不记录“负商誉”(或称“合并价差”),支付对价低于公允价值的部分,增加当期收益,这种情况虽然少有发生,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往企业处置资产或股权才带来非经常性收益;未来非同一控制人之下的企业合并,也可能给主并方带来当期收益;“商誉”不再逐年摊销,而是每年做减值测试,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年度不能转回。这样规定其实给了企业很大的灵活性:如果注重当期收益指标,可以不做处理;如果注重现金流,可以加速减值以获取所得税递延的好处。(三)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人当期损益,公司通过债务减免或重组所获收益计作当期营业外收入而进入利润表,成为利润来源。部分债务负担沉重的上市公司便可能在2007年之后,通过债务减免或者重组而获得收益增加利润。企业或公司可以因此而获得巨额利润。这样,对一些本来无力还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债务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的水平。因此,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出于维护公司业绩的考虑,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负债较大可能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利润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四、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利弊(一)公允价值的优点1、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性是针对决策的首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因为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能确切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因此更有利于投资者评价企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促使其做出投资决策和其他决策。2、公允价值更符合配比原则为使会计核算更加符合配比原则,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下,强调的是在时间上和经济内容与经济性质上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配比,但这种配比却忽视了计量的因素。由于收入的取得,与成本、费用的支出在时间上不一致,也导致了计量上的不一致。收入总是按现行的市场价值计价,而成本与费用却总是按过去的历史成本计价,这显然有失公允。因此,对与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的计量也应按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才更加符合配比原则。3、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公允性随着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企业需按公允价值不断对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重新计量,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使会计报表具备一定的公允性。尤其对于金融资产来讲,其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若以历史成本计量其资产,很可能会导致该资产的真实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距。公允价值更加符合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企业“对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应计入本期损益;对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不应计入本期损益”。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到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计量上,如按历史成本计量,可能会偏离现行市价,低估损失费用,造成所选择的决策方案缺乏稳健性。而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就能更加合理地预计损失费用,由此而采用的决策方案,也就更加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4、公允价值具有国际通用性运用公允价值可以体现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发展。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国际惯例是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这一属性的。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也是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这一潮流,向与国际惯例充分协调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二)公允价值的不足1、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不恩能够兼顾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计量概念,以它来作为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从事实性基础出发的历史成本计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会减弱。2、市场环境的预知性方面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再次,企业主体计量的一致性方面。企业主体对某些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价值的确定,通常是基于未来收益(或损失)与不确定性的计量(估计),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这种价值信息一般更有助于投资者的决策即更能提供对企业管理层有用的信息,但往往与其公允价值不完全相符。因此,对不同的企业主体而言,公允价值计量的受欢迎程度是不一样的。3、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性方面当某些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而且在市场上找不到相类似的资产,则只能采取现值技术,即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因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也就成了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难点4、公允价值难以确定的合理性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权,以新的盈余手段来“制造”账面利润。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有主观的判断,那么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就不能排除被利用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避免被利用成为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是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五、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公允价值的的运用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方面:1.积极培育各级市场,为公允价值的取得提供更为客观的来源。2.认真研究有关我国有关现值技术的问题,并制定与现值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从而为取得不存在公平市场情况下的公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3.加强我国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加强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4.加强对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六、结束语公允价值会计是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之一,完全实施公允价值会计也是今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目标。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适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看出,虽然其运用在我国才刚起步,但也说明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会计国际趋同的时代潮流相协调,我国会计工作者在不断作出努力,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另外,从公允价值计量的难点来看公允价值会计既对会计界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计量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应根据现实发展的趋势,顺应国际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有所谓与有所不为将结合,在会计计量方法上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取长补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参考文献[1]毛新述.《论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统一》.会计研究,2011,(4).[2]葛家澍.《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3]黄世忠.《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要》.会计研究,2010,(6).[4]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会计研究,2006,(5).[5]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9,(9).[6]党红.《评公允价值计量ifrs13(上)》.首席财务官,2011,(10).[7]苑凤儒、孟俊婷:《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探析》,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