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科学家房殿军:面向未来的智能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智能物流供应链体系i天下网商中商情报网2016-06-1411:04分享:6月13日,在菜鸟网络举办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科学家房殿军作了题为《面向未来的智能物流与供应链体系》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经《天下网商》整理: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够参加全球智慧物流峰会,我来自德国FraunhoferIML,大家在过去两年才听说过Fraunhofer这个机构。在工业4.0时期,这个机构被推到了风头浪尖。尤其是马凯副总理访问了Fraunhofer在柏林的研究机构,大家才了解,这个机构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研究机构,拥有2.5万名科学家,有67个研究院所遍布在德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议题是面向未来的智能物流和供应链体系。个性化定制爆炸式增长考验物流首先,我们看一下物流和供应链所面临的挑战。在过去的两年中,大家都在讨论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以及中国互联网+的战略。我们看到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其中我们要实现的一个重要愿景,就是要实现低成本的客户化定制。个性化定制会促使产品多样化爆炸式增长。研究大家熟悉的汽车行业会发现,过去车型非常少,现在车型不仅多了,好多器件、配置是客户可以选的。不同汽车零部件组合起来不同车的数量,可以到达10的32次方的规模。这就意味着对物流的巨大挑战。在生产线上,装配工人装配座椅,或者装配仪表盘,他的装配动作是不变的。但是由于客户的个性化定制,不同的座椅,红座椅、皮座椅要及时送到产线上去,他必须要准确装配。个性化定制考验的是物流,而不是制造。物流要把客户的订单用各种方式拆分,通过制造体系给客户生产出他所要的产品。在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物流供应模式,比如说看版供应,GRT、GRS供应。中国物流和供应链现状首先,在世界银行的排名当中,中国的排名并不是特别差,但是我们在每一点上和排名世界第一的德国,都有一定的差距。当然我们和邻国印度相比,也有我们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发达国家的一倍以上,在GDP当中的占比非常高。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我们的物流成本降到和欧美相同的水平,我们产品的竞争力会提高多少。我们的物流量和货运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飞速增长,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经济的增长速度。我们这么大的国家,76%以上的运输量是在公路上实现的。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成倍地建高速公路。现在已经有高达11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有390万公里的一等路,或者说国道。我们的公路,是物流享受最大的资源。另外一个非常大的资源,是令西方人非常吃惊的。我前两天在北欧做报告提到,中国有2千万辆卡车、3千多万卡车司机,总量实际上超过了北欧2500万人口总数。可以看到,我们这一块有多大的潜力。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资源利用率是非常低的,这是共享的问题。如果不共享,我们的成本是永远降不下来的。经过我们的研究,空载率为40%这个数字确实是对的。我们的卡车一天只开300公里,只是欧美发达国家的1/3。其中一半时间浪费在高速公路上堵车。我们中国高速公路的运转效率,尤其是大卡车的运转效率是别人的几倍。我们看整车运输,欧洲的标准是最多一辆卡车运8辆小轿车,中国可以到20几辆。我们运洗衣机、家电可以到几百台。这是被逼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高速公路承担了一些它不应该承担的问题。要使物流能够高速运转,标准化很重要。这一块还存在着问题。比如说托板,托板是最基本的单元,我们中国现在是两种标准并存。欧洲标准是1.2米×1米。但仍然有很多企业要用1.1米×1.1米的托板。我们的搬运系统也有很多问题。信息化建设是我们中国物流发展最核心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业不知道怎么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只是慕名买到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系统,不知道这对业务的支持非常弱,不知道应该先理顺自己的流程,然后再去买系统。我们所谓标准化、模块化的智能物流技术的发展,里面所有的单元都是一个智能的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叫它是标准的东西。这个标准的东西,它是可以实现非常柔性的,非常复杂的,各种各样的运动。传统的分捡是没有这种功能的,现在这种分捡系统只有一个单元。从硬件上来讲的话,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因为所有的分捡系统都用这么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从硬件上来讲,都是完全一样的。上面都有三个驱动轮,每个驱动轮都是两个方向的转动。实现这个之后,分捡的包裹可以在分捡系统里非常柔性地运动,可以实现各种曲线的运动。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控制部分,核心部分是信息化这一块。德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走到非常远的程度。人与机器的关系需要思考中国提出来“机器换人”的策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市场了。我们自动化市场规模占全球的1/3,已经是全球的老大。这里值得思考的是,我们把人换下来要做什么?这个社会问题是需要思考的。德国人劳动成本是高的,但德国人并没有提出来说“机器换人”的战略。他们提出来以人为本,通过机器设备和人合理配合,来实现整体效率最高。人和机器是要配合的,机器和人之间形成一个共同的协作来做事情,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在未来,尤其在智能物流时代,我们也应该考虑的是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我们中国有3千万的卡车司机,有几百万的快递员,将来怎么能够把他们的劳动量降下来,同时又保住他们的位置,这是很重要的。德国Fraunhofer在工业4.0国家战略之后,也提出来和企业共同联合研发的概念。举个例子,FraunhoferIML跟宝马联合一起研发新型AGV,过去的AGV要一吨重,载重比例是1:1。现在大概100公斤重的AGV,我可以带500公斤,首先它实现自身重量和本身载重量的提升。同时这个成本,宝马可以自己生产了。他们要生产5千辆AGV,为全球自己的工厂提供服务。当然像这样的联合研究员,我们和阿里形成在电商方面联合研究机构,共同研究中国在电商时期,尤其是在天网、地网建设过程当中,有哪些技术问题要去解决,和德国人进行联合技术研发,应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要共同打造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圈,中国很喜欢做自己的老大,什么都要自己来做。德国人的理念不是这样子,德国人在做事情时,他要专注做那一点,把它做成世界老大,做成一个隐性的世界冠军。大家知道德国人的“隐性世界冠军”在工业当中是世界第一,而且是非常强大的。我们中国也应该学习这一点,而且一定要相互之间合作配合。大家知道我们的物流装备业,甚至物流业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的人员成本已经不低了,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相互之间挖人,相互之间不配合,这种带来的产业问题还是非常大的。最后,我总结一下报告的内容。我认为智能物流无论是对中国制造2025,还是对德国工业4.0来讲,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没有智能物流,工业,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现在推进产业升级,推进整个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升级,智能物流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抓手。在网络方面,尤其在覆盖中国物理网络方面还存在一些劣势,因为我们的企业之间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合作机制。甚至网络之间还存在着物流设备上的缺憾。但是在智能网络,尤其在天网、信息化、智能化这一块打造当中,我们和欧洲人基本上处在同时起步的阶段,因为大家都在做。欧洲人可能在这方面有些经验了,或者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中国在这方面是有很多机会的。智能化的物流技术,一定要从标准化,从模块化,从信息化这个角度来去走。我们产业之间的合作,尤其是打造精益的、相互配合的健康生态圈,对中国智慧物流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