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光伏应用技术专业)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录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1一、区域产业背景.........................................1二、人才需求分析.........................................1三、专业建设现状.........................................1第二部分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3一、专业发展目标.........................................3二、人才培养目标.........................................3第三部分建设目标...............................................4一、总体目标.............................................4二、具体目标.............................................4第四部分改革举措...............................................7一、推进校企全面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7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9三、加强课程建设,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13四、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提高服务能力......18五、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专业和谐发展......21六、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22第五部分建设进度与绩效指标....................................24一、建设进度与绩效指标..................................24二、预期成效............................................25第六部分建设经费预算..........................................27第七部分政策保障..............................................27一、组织保障............................................28二、制度保障............................................29三、合作保障............................................291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一、区域产业背景近5年来,浙江省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现有光伏企业200余家,今年7个月的产能已经超过去年总产量的230%,已经成为全国光伏电池生产大省,约占全国30%的产量。衢州市作为浙江省第一个省级光伏产业基地,现有光伏企业60余家,年产值超100亿,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成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在《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中指出:大力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金属制品、新型建材、绿色食品、高档特种纸四大传统产业,培育1个500亿、3个300亿、若干个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培育5家以上超百亿、50家超10亿的龙头企业,成为推动衢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光伏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拓展太阳能光伏设备、太阳能照明系统、新型太阳能背材等,积极发展多晶硅料。二、人才需求分析经过调查,目前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多数光伏企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奇缺。由于光伏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本身这方面的人才奇缺。相关的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到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性工作,中技或通过短训的人员又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的需要,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及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仅衢州光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预计就达10000人以上,而且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和我国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政策的不断出台,光伏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和社会需求,我院2010年3月成功申报了浙江省第一个高职光伏应用技术专业。三、专业建设现状我院光伏应用技术专业从2010年9月开始招生,实际招生51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1人。本专业有专任教师5名,其中具有行业实践经历的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院级骨干教师1名,校外兼职教师6名,基本形成一支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2在教材建设上,参与光伏类教材编写工作4本,完成校本教材1本,在核心课程建设上,我们正在开展《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施工》、《光伏电池制造工艺》等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现已建成校内实训室10个,校内实训场地面积1143M2,校内实训仪器设备总值409.1万元。其中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基地是我市唯一一个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点,现已培训20期,人数达2000人以上,为后续的光伏发电系统施工工程师培训基地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3第二部分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目标立足衢州、服务浙江、辐射四省边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上推专业建设,下促课程建设,形成比较优势,办出鲜明特色。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按光伏产业链中各环节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规格要求,构建“校企循环、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光伏专业的师资引进和培训力度,培育专兼结合的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将教材建设作为光伏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加以落实,积极与国家级出版社开展合作,根据光伏产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编写符合高职高专教学需要的光伏专业校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打造2~3门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专业化、综合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建设好光伏应用技术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同时在相关企业建立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设施的配套,建成适用于新型专业教学模式需要的环境和资源体系。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机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促使教学始终紧跟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办学特色,进而形成我校的办学优势,为最终将我校打造成省内外一流的光伏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二、人才培养目标总体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光伏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光伏电池生产技术、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的能力,能适应光伏行业的生产运行、技术服务、产品检测与生产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适应岗位:光伏电池生产与检测、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安装维护、光伏生产管理、光伏产品销售等。4第三部分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专业建设,推进校企对接,实施“校企循环、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转变培养方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提高服务能力;构建全方位的质量评价管理体系,促进专业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二、具体目标(一)推进校企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与光伏企业合作的经验,加强与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誉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积极推行“订单”班培养,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把职业素质教育、专业教学要求、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形式与企业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深化“校企循环、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在实践基地建设上,我院将继续开展衢州市光伏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继续投入100万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扩建光伏发电实训室,新增2个产学一体化的光伏产品生产实训、光伏发电技能培训基地,改造光伏发电实训室,开发光伏发电仿真实训室,全面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及技能培训。新增5个校外实训基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落实实践顶岗安排,学生顶岗达6个月以上,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接触。(三)加强课程建设,转变培养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内容建设上,依据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与专业教学标准。重点建设《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施工》、《光伏产品集成与设计》、《光伏电池生产工艺》、《光伏逆变技术》、《光伏材料加工与检测技术》等优质核心课程5门,把其中的《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施工》、《光伏产品集成与设计》、《光伏逆变技术》等3门课程教学方式,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设成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5通过校企合作,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或省级重点教材1本,出版规划教材或校本特色教材4本,编写工学结合的实训讲义6本。继续开展大学生科研、学科竞赛和太阳能协会的社团工作,推广、普及光伏应用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每年开展相关活动不少于5次。在实践技能培养方式,一方面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光伏材料加工与检测》、《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施工》等课程的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四)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提高服务能力通过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建设,提高专用教师的专业技能;通过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加大教师顶岗实践、进修、考察、技能培训等力度,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培养一批在光伏产业和高职教育界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及教学骨干,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加强与光伏企业的合作,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到2013年底,专业专任教师达12人,稳定的兼职教师20人,动态管理的校外现场指导教师15人。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5名;在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五)构建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专业和谐发展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积极开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建立以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六)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落实我院与衢州中等专业学校的校校合作机制,实施光伏组件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同开展《光伏电池生产工艺》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工作,开展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工作。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6确各自教学重点,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打造全国首个中高职一体化光伏技能素质培训基地。7第四部分改革举措一、推进校企全面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强化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学业与职业对接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着眼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岗位技能、健全积极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应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