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和学科特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基础性、工具性多年来,这是一种比较公认和权威的观点.过去的几本《大纲》都作了肯定,新的《教学大纲》继续这样表达。新版高中、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写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这些表述都是对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的充分肯定。具体来说,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以后,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础。培根说过:求知可以增长才干。在现代社会的交际当中,语文水平显得非常重要,“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最好体现。二、人文性、思想性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写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新的高中《语文大纲》也有同样的内容,只是对高中的要求提高了,除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之外,还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这些都反映了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近几年,又有人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与思想性,二者紧密相联,密不可分。高尔基说过:“文学就是人学”。人文性与思想性一样,都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两者只是对一样东西的不同表述。基于这种认识,语文教学就要在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训练的同时,充分渗透和体现其“人文性、思想性”的特点。三、开放性、多样性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白川会聚。不但内容上具有开放性,教学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样性。可以读,可以问,可以说,可以唱,有时哄堂大笑,有时屏声静气,有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伏案疾书,洋洋洒洒。新时期的教学,更具有这种特点。当然,语文教学还不仅仅限于课堂。多少语文教师在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着课外的语文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然而,面对社会,面对生活,语文学习又无处不有。看小说、看报纸、看电视、看文艺演出等等,甚至街头的标语、广告、都是学习语文的良好机会。俗语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用在语文学习上,也很恰当。四、实践性、应用性通常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学习,既要“学”,又要“习”。《论语》说:“学而时习之。”用现在的话说,学,即输入信息;习,就是进行练习。《说文解字》中对“习”的解释为“鸟三飞也”,意即反复练习。实践出真知。读书、写字、作文、讲话、听话、写信等等,都是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语文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比较机械,效率不高。现在,专家们提出要重视学法指导和民主教学等。这些都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供了条件。五、地方性、区域性任何理论的应用,都离不开一定的地方和环境。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语文教学也脱离不了地方实际。地方实际决定了地方性,地方性决定了地方特色。不同地2区,人们的语言、风俗、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北京有上海不同,沿海与内地不同,牧业区与农业区又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文性很强的语文科教学。六、探究性、创造性新的教学观念要求人们,教学不但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而且还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已经列为高中阶段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创新观点,应用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广阔领域。蒋泽民同志等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创新精神”。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写上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在新的时代,语文教学不再是死记硬背和口耳相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带领学生去探讨、去研究、去创造。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探究性和创造性,同样是语文科必不可少的特点。七、时代性、超前性语文学科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仅仅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紧密联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语文反映历史,也反映现实,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语文又属于先进文化的内容。先进的文化既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财富,又是引导人们前进的动力,还必须具有超前性。语文学习的内容,同样既有时代性,又有超前性。2.语文能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一)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能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广泛的迁移,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运用各种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则对某种事物有了完整、准确的认识,形成规范系统的知识结构。通过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为更好地学习做好了准备工作。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观察生活、仔细体会、深入挖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二)创新能力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讲话中也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一重要论述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的任务和方向。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古希腊哲人普鲁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作为点燃学生头脑这一火把的人,应当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给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三)想象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3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3.语文中考试卷分析中考语文分为A卷和B卷A卷:100分1.选择题,共18分,包含基础知识和文言文两个板块,各三个小题,9分。2.翻译、默写,10分3.现代文阅读,12分4.作文,60分B卷:50分1.诗歌鉴赏,4分2.文言文阅读,12分3.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4.语言运用,12分4.初中语文学习要求1.现代文阅读(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8)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9)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10)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并能够辨析、修改常见病句。(1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2.文言文阅读(1)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见附录三)(2)理解文章中文言词语的含义。(3)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了解推荐的文学名著。(见附录四)(二)识字与写字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42.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三)写作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4.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四)综合性学习1.依据设置的情境和提供的资料,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简单方案的设计。2.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3.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语文实践问题。中考语文知识点第一章字音字形词语【基础知识】1.完全形声字2.疑似形声字3.误人子弟字4.热门冷僻字5.多面多音字6.常见连绵词和固定词7.字音练习8.常见错别字9.重点词语集萃【中考试题分类】1.字音类中考试题2.字形类中考试题3.词语填空类中考试题4.字音字形综合试题第二章成语短语标点修辞【基础知识】1.成语纠误2.近似成语辨析3.短语的基本类型4.常见标点符号5.标点符号的位置6.常用的修辞方法【中考试题分类】1.词语辨析2.成语辨析3.词语解释4.标点符号试题第三章句子和病句【基础知识】1.句子类型2.关联词3.单句与复句4.句式比较5.句子成分次序6.病句类型7.病句分析【中考试题分类】1.病句综合修改第四章段落与文章【基础知识】1.段落的构成2.文章的首段、尾段和过渡段3.句序4.文章的表达方式5.常见的写作手法6.文章的结构知识7.文章的表现手法8.文章的写作方法9.文章的描写方法10.记叙文的特征11.说明文的特征12.议论的特征【中考试题分类】51.句子选择2.句子排序第五章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基础知识】1.考点扫描2.初中语文基本背诵篇目3.中国古代作家作品4.古代文学常识5.四大名著故事6.中国现代重要作家作品7.中国现在文学常识8.外国文学常识集萃9.初中课外阅读书目【中考试题分类】1.名著与史书2.文学题材综合试题3.课外阅读综合试题4.名句填空综合试题5.文学常识综合试题6.比较阅读7.名句应用8.四大名著赏读9.名著综合赏读第六章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基础知识】1.应用文总述2.日记的格式3.书信的格式4.通知的格式5.启事的格式6.广播稿的格式7.申请书的格式8.仿句9.扩写10.缩写11.续写12.对联13.成语典故第七章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1.文言词2.一词多义表3.古今异义词表4.古今异义单音词表5.通假字【中考试题分类】1.课内文言文综合阅读2.课外文言文综合阅读第八章古诗文赏析【基础知识】1.古诗词分类2.常考试题类型3.古诗词结构4.各类诗歌的特点5.诗词赏析答题技巧【中考试题综合】1.古诗文阅读12.古诗文阅读2第九章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1.常见题型2.阅读术语3.阅读答题常识4.常见题型回答技巧5.说明文的类型和答题方法6.议论文的类型和答题方法7.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8.文章结构9.表现手法10.写作特色11.语句分析12.主旨分析【中考试题综合】1.说明文阅读2.议论文阅读3.记叙文阅读第十章写作基础【基础知识】1.中考作文要求解读2.文章标题拟定方法3.记叙文写作技巧4.说明文写作技巧5.议论文写作技巧6.常见事物的象征意义7.作文的开头结尾方法8.中考满分作文开头结尾经典语句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