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轴线与机位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以及他和对象人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一条假想中的直线。轴线有三种:视线方向的轴线(a),运动方向的轴线(b),人物关系方向的轴线(c)。视线方向的轴线(a)运动方向的轴线(b)人物关系方向的轴线(c)轴线c是关系线,无方向性。而a、b具有方向性,镜头的衔接要注意方向的统一。反跳轴原则(轴线原则)在同一场景中拍摄相连的镜头时,为保证被摄对象在画面空间中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使观众获得正确的空间结构,从而正确、清楚地理解场景内容须在轴线一侧的180度之内设置摄像角度。摄象机要在轴线一侧180°范围内设置机位,违反这以原则叫作越轴。1801801212反跳轴原则即指拍摄时只能让摄影机在轴线的一侧安置。如果越过轴线,则破坏了衔接画面视点视觉的统一。判断是否跳轴的标准:同一人物或运动的方向要始终处于屏幕的同一侧(左或右)。跳轴与否只对相邻的两个镜头而言。轴线上的正面或背面镜头,属于中性镜头,轴线特征不明显,可与任意轴向镜头相接。1234567891011反跳轴原则当中的11个机位:1:顶角机位电影、电视常用角度之一。两个被摄对象形成的关系轴线和机位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在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位置拍摄,成为顶角角度。这种角度拍摄的画面两个人物所占的空间相等,常用于一场戏对话的开始和结束。(见图)1:顶角机位1①顶角机位:交代环境与人物关系,通常用于开始或结束。23②与③平行机位:用于并列表现不同对象。外反拍机位在关系轴线一侧拍两个人物时,拍摄方向基本相对,这两个角度称为外反拍角度。外反拍角度为客观角度,这是代表导演、摄像的视线,对被摄对象做客观介绍。也代表观众的视角。外反拍角度经常用在表现甲乙两个演员之间的交流。以乙为前景拍甲,在拍近景和特写时,位于前景的演员只带一部分,以突出主体。内反拍、外拍角度的组合,是拍摄中最常用镜头调度方法。拍主持人或记者出镜的镜头,采访某人经常用这种角度拍摄。这也就是平常讲的过肩镜头。45④与⑤外反拍机位:做前景,分主次,边线位置关系。内反拍机位在关系轴线的一侧,两个镜头的机位方向基本相背,各拍一个人物,称为内反拍角度。内反拍角度是主观角度,它代表剧中人物各自观察对方的主观视向,如果演员甲站在高处,乙站在低处,拍两人对话时,各自的主观角度有一仰一俯之分。(见图)⑥与⑦内反拍机位:常用于对话的“三镜头法”。67正反打机位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时候镜头对人物进行互相切换,还分内反打和外反打,内反打是不拍到另一个人,即主观镜头,外反打是另一个人也有一点拍到,即半主观镜头。89⑧与⑨正反打机位:可用作主观镜头。1011⑩与⑾外侧正反打:远端的人物完全被挡住,很少用。有时候为了特殊需要,需要跳轴。常见的跳轴有以下几种做法:1、利用对象的运动改变轴线2.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改变轴线3、场面调度中存在双轴线。摄影机可以只越过一条轴线,而由另一条轴线来保持空间的统一。关系轴线4、用无明确方向的中性镜头,或是用对象的细部特写镜头的过渡来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以缓和由于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的跳跃。硬跳轴两个明显跳轴的镜头直接组接在一起。有意的硬跳轴组接,一般是为特殊的内容需要,如表现人物间的对立、冲突、心情的焦虑、愤怒等等激进状态。场面宏大,角色众多,或远景、大全景为主,轴线不明显且不重要时,也有硬跳轴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