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生态自然观的相关内容(即环境问题,如环境问题的根源,环境破坏的现状、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难题,也是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非常现实、迫切的问题。在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时,必然涉及生态自然观的深层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直接的理论来源,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二、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一)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天然湿地大量消失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致使土地退休和破坏,主要表现为:第一,水土流失逐年加重。建国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150万平方公里,到20世纪90年代增加到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6%,平均每年增加水土流失面积500万—600万亩,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33.3%。第二,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影响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据公布调查报告,我国荒漠化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2森林生态衰退,濒危物种增加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乱砍滥伐等活动的干扰或火灾、虫害等自然因素,使原生森林生态遭到破坏,从而使其向退化过程发展。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是124.56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53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人土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从总体上看,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森地质量不高。总之,中国现有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导致其他生态环境恶化。3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急剧中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仅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2005:中国环境危局与突围》认为,淡水环境是我国最紧迫、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淡水环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集污染、资源和生态问题于一身,是中国当前环境危机和集中体现。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污水排放量600多亿吨,其中80%未经适当处理排放进自然水体,致使全国的75%的湖泊受到污染。例如太湖每到夏天,生成绿色的水藻,几乎丧失了使用功能。水污染还导致了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高发病率。4·大气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全面退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2005年的报告,在全球空气最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7个。当前,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2100万吨,居世界第一,烟尘排放量1400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300万吨,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国家之一。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普遍关注。不少人认为,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人口过渡膨胀;二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低;三是经济增长快;四是生态保护的法制不完善,五是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六是生态意识的缺乏。传统发展观导致了我们在很长一段时期都盲目追求GDP增长,忽视了经济增长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使得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传统的发展观本质上就是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扭曲的发展观。生态意识也称环境意识,它的核心是对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反省和对生态危机的觉醒。它能够使人正确认识,对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不仅能注重生态保护,而且能在社会上宣传营造一种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由于我国缺乏生态意识,片面强调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忽视了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少人只顾生产,不顾生态,更缺乏长远的,可持续利用的观念,导致对资源盲目开发和过度索取等短期行为。以山西省为例,从1948—1998年,山西地下煤炭的采空面积就达2万多平方公里,占到了全国国土面积的13%,已经塌陷破坏土地100多万亩,而其中的40%是耕地。三、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形成的。其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①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②生态系统具人显著的整体性;③生态系统是自然组织的开放系统;④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⑤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相统一的平衡。所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可持续发展概念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它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第二个基本原则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表经济,并使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了在社会发展中,不仅要保持经济发展与政治、思想文化、人口等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协调统一,而且还必须注意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持协调统一;它改变了传统的代际观念,反对当代人为了自身的发展需求,透支资源,破坏环境,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权的思想和行为,要求当代人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后代人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三)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也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早在199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环境与发展状况,阐述了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同年,我国政府提出“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社会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三点: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对外开发,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学原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要转变发展观念。放弃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观,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要健全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支持;(3)调整产业结构;最后,发展高新技术,促进科学技术应有生态化。我国应按照地球生物圈动态平衡的客观要求调控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生态工艺,开发生态技术,促进产业生态化,以避免由于对地球掠夺式开发利用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的破坏,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的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内容上是博大精深的,在理论深度是屈指可数的,它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有利于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从本体论的高度阐释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打破了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克服了传统自然观在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缺陷,强调了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要求人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这种自然观有利于引导人们转换思维方式,在主客统一中去认识、改造自然。同时,还有利于人们转变以“万物之灵长”自居的价值观念,使人们真正认识到自然是人无机的身体,保护自然同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一致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就必须要用爱心保护自然,用真心改造自然,用美的规律建造自然,自觉地选择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存方式,从而转变价值观念。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致。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就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而人与自然要想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必须首先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由于历史条件所限,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没有为我们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它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在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着重强调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性地位,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匮乏等全球性问题,都源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而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实质是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所以要缓解这种危机,必须从解决人与社会即人与人的关系入手。马克思、恩格斯在“控制自然”的论述中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的物质之基和精神之源,人类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自然界不断的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是自然界有机身体。同时指出,人们改变自然的实践活动应当理性地在合理的范围内展开,要注重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合理地调节和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控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超越了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深刻洞察到了主体与客体的内在统一,开创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世界观的科学变革,为我们解决目前所遭遇的生存危机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最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于历史发展始终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的人类文明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人类已经走过了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现在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时期。我们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同时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而文明的进程并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是要靠科学的理论来引导的,这个理论主要就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正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揭示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人类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自然的本性和规律去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自然,既遵从经济规律又遵从自然规律,彻底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我们绝不能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生态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实质、根源分析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索,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实践上的指南。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走一条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增长之路;另一方面要汲取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注重对科学技术进行生态化的改造,促进社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观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白然之外或凌驾于自然之外的。早在生态危机出现端倪,还未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关干人于白然和谐一致的思想。对于设计界来说当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高度重视后带来的是一场设计观念的变革,那就是“绿色设计”的兴起。3绿色设计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人们习惯把大自然的生机用”绿色”来形容,从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