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概论复习资料教材:图书馆学概论(修订二版)授课教师:梁世敏题型:填空20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5道,论述图书馆学的发展1.1807年,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最早使用了“图书馆学”这一名称,表示图书馆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1808—1829年,他出版了《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后缩写为《图书馆学手册》。2.1960年丘巴梁出版了《普通图书馆学》,是苏联权威的图书馆学教材3.阮冈纳赞的贡献有:在图书馆理论研究领域提出了世界闻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文献分类研究领域发明了独特的“冒号分类法”阮冈纳赞被称为“印度图书馆学之父”4.杜威在1873年创立《杜威十进分类法》(DDC),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分类法;1876年发起费城图书馆员大会——是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前身;创办美国第一份图书馆学刊物《美国图书馆杂志》。被称为“现代图书馆事业之父”。5.巴特勒: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著有《图书馆学导论》6.韦普尔斯: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著有《图书馆问题调查》,把调研引入图书馆学研究。7.谢拉: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巴特勒的学生。著有《书目理论的基础》和《图书馆学的社会学基础》,提出了“社会认识论”。8.德国卡尔斯泰特提出“知识社会学”著《图书馆社会学》9.1902年,徐树兰:修建古岳藏书楼10.CALIS:中国高等学校文献保障系统11.韦隶华:皇后;北刘(国钧)南杜(定友);沈祖荣: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1.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和宏观对象:所谓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所谓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2.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4个方面)及其简要内容一、普通图书馆学(GeneralLibrarianship)普通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普通图书馆学的内容包括:图书馆哲学、图书馆性质、结构、社会职能研究,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图书馆事业组织和管理体制,图书馆协作的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在人类信息交流和科技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社会作用等等。此外,普通图书馆学还包括: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的研究。二、专门图书馆学(SpecialLibrarianship)专门图书馆学,是专门研究图书馆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研究公共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省市州等地方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大学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等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工作原理、特点、任务及其特殊的性质、职能,以及它们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等。三、比较图书馆学(ComparativeLibrarianship)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国的图书馆事业。它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政治体制、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图书馆、图书馆体制、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在于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对这些差异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得出正确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准则。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模式主要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四、应用图书馆学(AppliedLibrarianship)应用图书馆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以图书馆具体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图书馆工作的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这也可称为狭义应用图书馆学。其二是指将图书馆学的原理同有关学科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有关学科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问题的新学科。通常,人们是在狭义范围上使用应用图书馆学概念。应用图书馆学的内容几乎包括了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1.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2.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序工作。3.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4.图书馆管理5.图书馆工作现代化。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一、整理总和说代表人物:施莱廷格、艾伯特、莱布尼兹定义:图书馆学就是发现、搜集、组织及运用印刷的与书写的记录之知识与技能。“整理总和说”的提出反映了西方近代图书馆内部工作已经趋向了复杂化,精细化、系统化,图书整理中的知识、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不设专门学问便无从下手。“整理总和说”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界定,源于图书整理实践活动,属于经验的总结,处于现象描述的认识阶段。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二、图书馆管理说时间: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代表人物:爱德华兹、杜威、李小缘、刘国均定义:图书馆学就是研究图书馆的组织法、管理法和使用法的学科。“图书馆管理说”扩大了图书馆学的研究范畴,它要求图书馆学研究不见要关注图书整理,也要关注图书馆的经营与管理。“图书馆管理说”将研究重心从图书整理转向图书馆管理,实现了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第一次转变。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三、图书馆事业说时间:20世纪前期代表人物:刘国均、黄宗忠定义: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图书馆事业及其各个组成要素。(要素: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要素说“的来源)”图书馆事业说“在20世纪后半叶在我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至今仍是一种主流意识。”图书馆事业说“拓展出图书馆学研究的宏观领域,也因为开始关注图书馆事业与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为图书馆学研究增加了深度和广度。它包容了”矛盾说“、”规律说“、”活动说“等观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四、知识交流说时间:20世纪40—70年代代表人物:谢拉、丘巴梁、周文俊、宓浩定义:图书馆收集、存储、整理、组织、传递和利用知识信息的活动本质是人类知识交流,图书馆实质上是社会知识交流的工具。图书馆学应该划分为三个层次研究知识交流。即:知识交流的基本原理、知识交流与交流实体之间的关系,图书馆知识交流的内在机制。”知识交流说“是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一种新的解释,打破了从研究实体出发确定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方式,致力于抽象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知识交流说“理论层次较高,能涵盖图书情报档案等多门学科,但揭示图书馆内部活动的机理不足。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五、信息资源说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代表人物:切尼克、徐引篪、霍国庆定义: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说“将图书馆视为动态的有机的信息资源体系,合理继承了阮冈纳赞的”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的理论。”信息资源说“力图揭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本质,融合了系统的思想,将图书馆学内容拓展到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资源领域,反映了更加宽广的学术领域。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六、知识组织说时间:20世纪90年代末代表人物:马费成、王知津、蒋永福、王子舟定义:图书馆学是研究如何将知识组织成知识集合并为人们所使用的一门社会科学。“知识组织说”顺应了网络时代知识管理的需求,从宏观上揭示出了图书馆活动的本质,准确说明了图书馆的社会作用,成为转移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重要动力。为图书馆学提供了纵深发展的空间。“知识组织说”目前在研究上还缺乏系统性,尚待进一步的整合与深化。图书馆学:性质,方法与趋势1.对图书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学科,在现阶段,它带有较强的社会科学的特性(吴慰慈)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黄宗忠)图书馆学具有应用科学性质:代表人物:倪波、宓浩、刘迅图书馆学具有管理科学的性质:代表人物:桑建、吴慰慈、罗志勇图书馆学是一门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其学科性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未来图书馆学的性质,可能是综合性科学2.研究的专门方法图书馆统计法,读者(用户)调查法,移植法,比较法3.专门科学方法:单元知识研究法:校雠的方法,版本的方法,文摘的方法知识集合研究法:采集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主题的方法,目录的方法,索引的方法,文献计量的方法知识受众研究法:咨询的方法,导读的方法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1.图书馆的概念:吴慰慈等在《图书馆学概论》(1985)中提出:“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2.图书馆的构成要素(5个):1.文献信息资源(1)信息、知识:知识是有用的信息(2)文献:记录在物质载体上的信息(3)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所收藏和链接的各类型文献信息的总和。2.用户:也称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3.工作人员:图书馆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4.技术方法::做好图书馆工作的主要手段5.建筑与设备:图书馆的物质条件3.图书馆的社会职能(5个):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图书馆的类型1.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2.什么是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在促进国家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国际图联1975年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概括为四条:(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信息;(4)开发智力资源。3.高校图书馆的共同特点:高等学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读者需求的稳定性;读者用书的集中性;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有明显的阶段性;馆藏文献要保证质量和数量;藏书体系考虑学校的性质和专业设置的特点;存在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关系问题图书馆事业1.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原则(4个)1.图书馆事业建设应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2.国家办馆和社会办馆相结合3.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密切联系。4.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加强图书馆学研究。2.馆际合作资源共享的必要性(144页)图书馆资源共享,既是科学文化发展的要求,又是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人类知识总量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文献按指数比率激增,这使得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将全部出版物收集齐全,必须依靠图书馆界各种形式的合作,才能满足读者或者用户的不同需求第二,知识的发展不只是量的积累,而且发展的形式呈现出复杂的情况第三,科研劳动社会化,科研活动中划分出文献信息工作,促使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第四,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日益普及,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化,获取信息更加容易,对图书馆的依赖有所减少资源共享概念的出现,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是科学专业图书馆的发展;其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3.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共享有哪几种业务(6种)1.文献集中编目。2.馆际互借。3.合作发展馆藏与文献资源布局。4.建立藏书贮存系统(贮存图书馆)。5.图书馆自动化与文献信息网络建设中的合作与共享。6.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工作中的合作与共享。图书馆微观工作体系1.微观结构中的两类工作(174页):一类是信息输入工作,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典藏工作;一类是信息输出工作,即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如文献的外借、阅览、文献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及方法指导、网络信息导航等,也称用户服务工作(读者服务工作)。2.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两个方面(175)文献资源建设,广义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个具体的文献收藏机构对文献的采集、贮存和协调,即传统上所称的“藏书建设”(馆藏建设);二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国际众多文献收藏机构在采访、贮存和利用方面的协调、规划和资源共享。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个体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建设。.3文献的定义《文献信息术语国际标准(草案)》(ISO/DIS5127)对文献所下的定义为:“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4文献登陆(两种,177页)文献登录有两种,即个别登录和总括登录。个别登录一般是按每册图书(或每个光盘、录像带单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