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出路摘要:自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以来,全国上下一直积极推进两个战略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与以往相比,现在建筑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高。下面剖析一下建筑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出路。关键词:事前预控;适度集中、制度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事一、从事后管理向事前预控管理改变事后管理就是出了问题才去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式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事后管理的情况可以说比经皆是,不仅使人感到管理上杂乱无序,而且使企业效益流失,官司不断。其根源在于缺乏预算管理的目标,缺乏实现目标的保证措施,或目标与措施都有,但落实不力,形同虚设。事前管理是主动的、积极的管理,是能够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的预见,并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的管理。譬如,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重点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以合约管理为纽带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以分层管理分级控制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量价分离为根本的成立控本制体系;建立工程项目的投标评审与合同评审体系;建立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专家论证和评估制度与体系;建立对工程项目垫资、担保的风险论证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各业务职能部门的作用,尤其先提出意见,然后领导决策等。只要能把上述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则可以防患于未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把失误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二、从资源分散、封闭经营向适度集中、联动发展改变资源分散表现在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上。在企业内的同类型专业企业在各子公司水平重复设置,这样结构趋同、业务趋同、目标市场趋同,公司同类资产、人才、设备被分散在不同部门,不但造成财力、人力等资源严重浪费,更不能形成合力发展规划优势。在无形资源上,企业品牌是几代人共同创造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实现资源从分散经营向适度集中、资源共享转变,一是转变观念,变占有资源为组装资源。从经济上说,组装资源比自己置备成本更低、更经济。二是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一般说各企业都具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通过联动发展可以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壮大的双赢目标。联动可以是强强联动,也可以是强弱联动。可以是内部单位之间的联动,也可以与外部单位之间的联动。三是专业重组,规模经营。以资产联结为纽带,把集团相同专业资产进行整合重组,达到了规模化经营。四是组建社会协力集团,实现资源联结,为了集团实施总承包管理构筑稳定的充裕的高质量的社会协力队伍和材料供应商。三、从人治管理向制度化管理改变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人治管理色彩依然浓重,企业存在着严重“内部人控制”现象,以至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专业职能部门的参谋作用、职工民工监督管理作用难以发挥,现成的管理制度如一纸空文,正常的工作秩序肆意践踏,严重妨碍了企业的发展。实现科学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象我们已经改制为公司制的企业,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健全规范的法人法治结构是公司制企业的核心。四、以生产管理为中心向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改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资金要么来自债权人、要么来自投资者。企业经营的目标不但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要妥善处理好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职工的经济关系,更要求资金平衡,科学安排企业的现金流量。没有效益的企业是困难的,而没有现金流量的企业是危险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如果说企业的运行以市场为中心,则企业管理就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不是别的。坚持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必须坚持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施工企业的平衡调度要以现金流量安排生产计划、以项目合同为纽带处理各类生产关系。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遵循“以制度理财、用统管聚财、抓龙头控财、用指标管财”的总原则,根据现代企业集团的资产联结关系形成经济核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的分层的资金管理体制。五、从传统管理向制度化管理改变传统人事管理把人当作简单的“经济人”,不认为人是企业的一种资源,所谓的”主人翁”也仅仅是政治上的空洞口号。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不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把企业中的所有成员都视为人力,群体成员在不同方向和层次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发挥作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抓好四个环节,既“选拔、使用、培养、考核”,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中心的一环是使用。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使用的固化问题,使人才在企业内部流动起来,解决一些单位人才紧缺、另一些单位人才过剩闲置的问题。妨碍人才流动的最大障碍是诸如住房、社会保障、人事档案关系等各种公司壁垒,应设法创造环境条件,为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便利。其次是设法克服“培训综合病”,既不需要的培训。需要的培训却没时间培训,由于业务工作繁忙及建设工程工期紧、任务重、要求严,人力资源开发在质量上大打折扣;三是实行对社会协力队伍的培训。社会协力队伍是企业完成任务的依托力量,其职工队伍素质的优劣、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工程质量和社会形象,加强对协力队伍的培训,可以使其了解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其专业技能、增进彼此交流沟通;四是建立健全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匹配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对企业经营者、中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实行不同的激励约束制度,实行激励与约束双管齐下,做到激励出动力,约束有压力。六、从粗放式项目管理向集约化项目管理改变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仍存在大量管理粗放的现象,如“项目施工技术方案”,流于形式、项目合同管理未能形成体系等等。加强项目管理,促进项目管理的集约化就是要推行总承包体制下科学的项目管理模式,既大总部小项目模式,这一模式可用四句话描述,即“总部服务控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协力合作”。七、从技术成果的分散管理向技术优势的集成管理改变目前,企业许多技术成果既没有转化为市场投标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独到的竞争力,也没有很好地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在施工管理和成本效益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不能在企业内部为其他单位所共享,也更谈不上实现成果资源的社会共享。技术成果管理的零散化、非系统化人为地妨碍了企业技术优势或特色的形成和技术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百年的世界经济发展表明,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再看现今的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已成为取代人力与资金的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我国建筑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行业,近年来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就是得益于施工技术能力和企业技术装备的迅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最重要地是必须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作支撑,这就要求企业除了要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竞争体系外,更要加强对已有技术成果的管理应用,将现在的技术成果进行必要的集中和分类集成,如通过做成画册、手册或vcd光盘等,实现技术集成、方案集成、工法集成,结束有限的企业技术成果零散状态,形成企业整体的技术优势。技术成果集成后,成熟的工法、高水平的技术方案、先进的专业技术和成功的技术经验不仅可以交流共享,还可服务企业的市场开拓,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八、从传统桌面办公向以计算机为工具的无纸化办公改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必将引发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全方位地冲击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应用将节省大量的人力,如果我们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尽快达到管理的现代化,那参加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只能是一句空话。参考文献:〔1〕关柯、同世明等编著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冯斯详著《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广东建材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