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A.秦灭六国B.西晋灭吴C.隋灭陈朝D.西汉建立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描述的是()A.赵州桥B.长城C.都江堰D.大运河3.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A.金榜题名B.连中三元C.名落孙山D.卧薪尝胆4.唐朝时期改进的耕地工具是()A.筒车B.耧车C.曲辕犁D.耦犁5.“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A.回纥B.南诏C.吐蕃D.靺鞨6.“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主要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D.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7.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因为()A.贞观之治B.开元之治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8.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9.《百家姓》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该书为首的姓是赵。根据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A.当时赵姓人口最多B.编者姓赵C.赵姓吉利D.赵姓是宋代皇帝的姓氏10.从人物所取得的成就方面进行归类,下列哪一个人物与其他三个不同()A.李白B.吴道子C.杜甫D.白居易11.唐是继隋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A.李渊、朱温B.李世民、朱温C.李渊、黄巢D.李世民、黄巢12.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B.设置转运使C.设置通判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1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安史之乱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14.北宋初年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一谚语反映北宋时期()A.军队规模大B.地方势力强大C.赋税沉重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15.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一契丹族②西夏一元昊③阿骨打一党项族④北宋一赵匡胤⑤金一阿保机C.②③④B.①②④D.③④⑤A.①②③16.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17.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辽B.西夏与辽C.北宋与西夏D.南宋与辽18.“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A.刘邦B.李渊C.赵匡胤D.杨坚19.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A.开国功臣B.皇亲国威C.科举考试D.地方推荐20.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A.主持变法B.监察百官C.执行削藩政策D.管理海外贸易21.“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描述的少数民族是()A.女真B.党项C.蒙古D.契丹2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23.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河北定窑阳业B.河南汝窑C.江西景德镇D.福建泉州24.1271年,他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他”是()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铁木真D.忽必烈25.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有关的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建立蒙古政权②改国号为元③定都大都④灭亡南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选择题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1.隋文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唐朝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唐朝时期,朝鲜派遣唐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5.宋朝的文臣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6.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7.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8.岳飞的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这里的“胡虏”是指契丹贵族。()9.宋朝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开封和杭州。()10.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三、材料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射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材料二: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及第谣》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4分)(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4分)(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4)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4分)2.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阕下:共遵诚信,度守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材料ニ:绍兴十ー年(1141年)双方达成和议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②划定疆界……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ロ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1)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除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议和外,宋政府还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进行了议和?(4分)(2)结合材料一、二,请比较一下两次和议有什么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看法。(4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材料二: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日:“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宋史》卷三六五材料三:“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1)材料一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指的是谁?(4分)(2)材料二中人物坚持抗金,宋朝廷为什么还要令他“班师”?这个人班师回朝后结果怎样?(4分)(3)你能说出材料三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4分)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CDDCCCCADBAD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DBCACCDADCDA二、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6、对7、对8、错9、错10、对三、材料题:答案:1、(1)统治者:唐玄宗。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注重文教等。(2)耕作;灌溉。(3)制度:科举制度。贡献: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3)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4)“伟大僧人”:玄奘。著作:《大唐西域记》。2.答案:(1)事件:澶渊之盟,宋金和议。政权:西夏。2)相同点:宋朝每年缴纳岁币。看法:两次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并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议和后,双方得到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3)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3、(1)岳飞、秦桧(2)原因:宋高宗和权臣案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结果:被宋高宗解除了兵权,之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3)感情:表达了人们对岳飞抗金的崇敬,对秦桧之流谋杀岳飞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