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中的自我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格中的自我问题黄希庭教授本讲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人格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六、自我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七、时间洞察力与自我八、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什么是人格人格的词源是拉丁文“persona”,意指戏剧演员所戴的面具。这就暗示了一个人有两面——公开可见的一面,以及隐藏其后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人格的定义是从外内两个方面来定义——两者彼此不同、但又都重要。外在的人格是一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式;内在的人格是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知觉为是这样的。人格心理学中的最大争议就在于对这些内在因素的理解上。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人格的评鉴和从扮演者的角度对人格的评鉴,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这里“自我”起重要的作用。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一组统计数字(Robins、Norem&Cheek,1999)1998年用关键词“自我”检索Psychinfo数据库,结果找到相关的文献153000篇;近30年在《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JPSP)与关键词“自我”相关的文献有2000篇;1969-1998年期间JPSP上有关自我文献的变化趋势:1970年代自我研究是直线上升;1980年代和1990年代达到高峰,占1969-1998这一时期总量的35%-40%。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格理论家对自我关注的重点不同:早期的理论家如James(1890)、Baldwin(1897)、Cooley(1902)、Mead(1934)、McDougall(1923,1963)、Murphy(1947)、Hilgard(1949)和Allport(1955)所关注的基本问题:自我是社会行为和人格的基础,它调节着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自我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组成的;自我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及其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当代的理论家如:Brown,(1998)、Baumeister,(1998)、Harter,S.(1998)、Markus&Kitayama(1991)、Sedikides&Strube(1997)、Robins&John(1997)、Byrne(1996)等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对自我的社会和文化依存性研究;用实证研究发展出大量的理论模型;自我已成为人格的中介理论。二、自我是人格研究中的热点人格心理学家关注自我的原因: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是由自我决定的。人格评鉴中的自陈问卷的效度依赖于个体对自我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报告的准确程度。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Self(自我)是一个纯英语词汇,原意为“同样的”或“同等的”。当用于人类时,它意指一种独特的、持久的同一性身分。Ego(自我)是拉丁文词汇,意为一切精神活动都围绕其转的核心;弗洛伊德派人格结构的一个成分;主动的我。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自我是一个开放系统。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任何系统都可以作多种描述。自我也可以作多种描述。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主——客关系维度主体自我(self-as-perceiver)客体自我(self-as-objectofperception)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人的关系维度个体自我(individualself)关系自我(relationalself)集体自我(collectiveself)群体自我(groupself)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与时间关系维度过去自我(pastself)应该自我(oughtself)现在自我(presentself)现实自我(realself)将来自我(futureself)理想自我(idealself)可能自我(possibleself)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从发展的维度身体自我(bodyself)物质自我(materialself)心理自我(mentalself)社会自我(socialself)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从个人活动领域维度家庭自我(familyself)工作自我(workingself)学校自我(schoolself)学业自我(academicself)数理自我(logico-mathematicalself)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评价维度好我(goodself)自尊(self-esteem)自信(self-confident)自大(self-important)坏我(badself)自卑(inferiority)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个体意识关注方向私我意识(privateself-consciousness)公我意识(publicself-consciousness)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主体的我自我指导(self-direction)自我克制(self-denial)自我监控(self-montoring)自我批评(self-criticism)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自我图式(self-schema)自我注意(self-attention)自我投入(self-absorption)自我防卫(self-defense)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的维度自立(self-suporting)自信(self-confident)自尊(self-esteem)自强(self-strongness)三、自我结构的系统分析小结:用系统论观点对“自我”分析应坚持:整体性原则个人的自我家族(familyofself)是一个整体。等级结构性原则自我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结构。动态性原则自我作为人格特性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原则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儿童早期到青少年期的过渡儿童早期较高,上小学时有所降低。(Harter,1998;Marsh,Byrne,Shavelson,1992)。向青少年过渡时期出现第二次下降(Piers&Harris,1964;Simmons,Blyth,VanCleave&Bush,1979)。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青少年向成人的发展过渡有的报告逐渐升高;有的报告没有变化;还有的报告出现了降低。表现出性别差异:从14-23岁男性逐渐增强,而女性有降低趋势(Block&Robins,1993)。7年级后男性开始下降而不是女性。(Alsaker&Olweus,1993)自尊的性别差异最早出现于青春期早期。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从成年早期到成年中期的20年里自尊是增强的,但到成年晚期(60岁后)有所下降。四、自我跨时间的稳定性问题自尊个体差异的稳定性从14-23岁的相关为0.65(女性)和0.36(男性)(Block&Bobins,1993)。发现17年的相关为0.38、20年为0.30、3年为0.75(Roberts&Bengtson,1996)。总的趋势,通常一生中稳定性是增加的,儿童期稳定性较低,成年期较高。即使在成年期,时间间隔较长时,稳定性也有变化。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发生在一种量子水平上,不能仅用化学和电子的过程来描述(Penrose,1994)。强调意识更复杂的神经元回路的信息加工(Maddox,1998)。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脑的电刺激用微电流作用于大脑皮层颞叶可以激活一般情景记忆(Penfield&Jasper,1984)。目前尚难区分是自我的某个方面还是仅激活较熟悉的人或情景的幻觉。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单个细胞记录单细胞记录不能应用于人类。可以检查如非人类灵长类的镜像自我再认,是否与某一特定的皮层区域的神经元活动相联系。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神经解剖学研究黑猩猩的大脑(有自我再认)与猴子的大脑(没有自我再认)有什么区别?人类的婴幼儿开始有镜像自我再认约在18-24个月,此时前额叶在结构和机能上开始成熟。小脑损坏的病人表现出高级认知能力的困难如计划和情感淡漠,与自闭症相类似。自闭症儿童的特征是自我感混乱,解剖发现小脑较小,小脑神经细胞也较少。小脑的某一特殊区域(新齿状结构)只存在于人类,这很可能与人类的自我有关。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大脑损伤和机能性神经外科手术对严重精神病患者额叶的脑白质摘除,其行为的巨大改变明显表现在对其自我感的损害。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有效性表现出与自我过程相联系的社会情绪症状(如自我认同、个人经历混淆感)的改善。裂脑的结果导致许多的认知缺陷,但没有系统地探讨这些缺陷与自我的关系。五、自我的神经解剖基础问题神经疾病与损伤研究自我感的完全丧失是极罕见的(OliverSacks,1995)。自闭症、阿尔茨海姆氏病、帕金森氏病和癫痫等多种神经疾病患者,其自我都有变化。视物显大症和显小症、身体辨认不能症及外渗症等疾病都有身体自我图式的异常。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分离)导致自我的混淆(如分离)。中风或事故造成的额叶损伤,会损害自我调节,因而推论主体自我可能位于额叶。六、自我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心理疾病与障碍心理与行为异于常人(语无伦次,喜怒无常,行为不合逻辑)生活适应困难(不喜欢他人,自我孤立、退缩、工作无兴趣、无人生价值)精神感到痛苦(无病呻吟,不满现状的痛苦)六、自我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心理适应的标准顺应周围环境,消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的内部平衡状态、无持久的内心冲突。六、自我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健全人格的标准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辩证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现在和未来,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七、时间洞察力与自我timeperspective或temporalperspective有多种中文译法。《美国传统词典》对perspective下的一个主要定义是“感知事物真实的相互关系或相对重要性的能力”,从语义上看译为“时间洞察力”较妥。七、时间洞察力与自我何谓时间洞察力?temporalextension(时间延伸)(Lewin,1931)指时间态度以及过去和未来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人们的现行行为(Frank,1939)个体对特定时间的心理未来和心理过去的总看法(Lewin,1951)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总的心理表征,包括动机和认知两个方面(Agarwal,1993)七、时间洞察力与自我对未来事件的预期和对过去事件的思考,包含未来时间洞察力和过去时间洞察力(Lennings,1992)一种时间区域,个体的心理观念向此区域延伸以及延伸至该区域内的物体的总和(Nuttin,1985)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黄希庭,2003)七、时间洞察力与自我时间洞察力与人生目标的关系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将来自我八、值得思考的问题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学习外国与走自己的路欢迎提问推荐读物黄希庭著《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珀文著,周榕等译《人格科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黄希庭、郑涌著《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Pervin主编,黄希庭等译《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第二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黄希庭、郑涌《个性品质的形成:理论与实验》,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黄希庭、郑涌著《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即出)。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心理科学》2003.37(1),即出。谢谢大家!联系方式:E-mail:xthuang@swnu.edu.cnTel:023-68382277023-68253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