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2)通过对“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教学重点】1、水圈的构成、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2、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环节;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主要水体多媒体展示:图3.1水圈的构成教师点拨:这是一种常见的圆内扇形百分比图,从图上可以读出各种水体占地球水体储量的百分比。自学探究: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上的水体从存在形态上和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②水圈的主体是什么?③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它吗?④目前人类广泛利用的、对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淡水资源主要存在于哪一类水体中?⑤该水体的主体又是什么?学生:看图,思考,回答老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目前我们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主要是一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因此,我们平时应该要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递进: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2、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多媒体展示: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读图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学生:看图,思考,回答:大气降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教师:我们上课开始时讲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有道理吗?黄河之水究竟从哪里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河流的水源有很多,按补给水量的多少,河流都有一个最为主要的补给水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由此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还是很有道理的。读图思考: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教师点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学生:讨论,回答。总结: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播放河、湖水互补关系动画)教师:长江流域有很多的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等。当雨期时就由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削减洪峰,蓄水);当旱季时由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供水),湖泊有天然的调蓄作用。由此可见,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多,实施大面积的“围湖造田”以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洞庭湖萎缩。如今,国家又实行“退耕还湖”的政策,恢复千顷洞庭的局面。你能利用水体互相补给的原理说说为什么吗?学生:讨论,回答。递进:“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回”吗?二、水循环的过程1、水循环的含义教师:什么是水循环呢?学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环节多媒体展示:水循环flash动画。说一说: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不同,可以将水循环分为几类?(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由此,可以将水循环分为三类——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指一指: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下渗和径流等环节)画一画: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给足3分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途中请学生做板画。画完后,学生自评与他评)想一想:在三类水循环中,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哪一种最少?哪一种水循环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更新?辨一辨:內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水循环?递进:水循环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都会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使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化。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师:人类活动可以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呢?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修建水库——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径流量空间分布不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下渗、蒸发、径流;人工降雨——大气降水总结: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所以,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黄河断流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活动探究:黄河断流。根据书本上的资料和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讨论以下问题:黄河为什么会断流?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为缓解或避免断流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教师及时评价)递进: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原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多媒体展示:“滚滚长江东逝水”、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舟山渔场。教师:分析讨论:(1)为什么长江水能源源不断地东流入海而不枯竭?(2)为什么舟山能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与水循环有关吗?(3)黄土高原为什么能成为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水循环的意义:1、地球水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水循环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海陆联系的纽带4、水循环最富动力,塑造地表形态还可有影响气候、生态平衡、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引起地震等。课堂练习:略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主要水体2、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二、水循环的过程1、水循环的含义2、水循环的环节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上除冰川外占淡水总储量多的水体是()A、冰川B、海洋水C地下淡水D大气水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A)A河水B冰川C井水D湖泊水3、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B重力能C大气运动D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4、对长江、黄河水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B、只参与陆上内循环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上内循环5、下面关于水源补给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众多的湖泊对长江径流的调蓄功能经1998年的洪水证明已完全丧失。B、中亚咸海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6万KM2快速缩减到目前的不足4万KM2,这表明这里气候正在变干,降水越来越少。C、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融化后水量较少,不能算是河流的补给。D、陆地各种水体不断运动更新和和转化,所以一般河流的补给来源往往不只一种,而有多种补给来源。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43%,据此回答6-7题6、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强的原因是()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量显著增加B城市化进程与径流发展水平不相适应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运河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面积增加7、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A城市清洁用水需求量会相应增加B城市地表的蒸腾数量会相应减少C城市河流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会相应增加D城市河道发生积水的频率会相应增加8、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2005广东)图3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3回答10~11题。9.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10.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是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冬季断流C.有一个汛期D.年径流总量大(二)综合题11、(广东综合)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存活。地球上如果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各题(1)水在植物生活活动中的意义是①②③等功能。(2)在全球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和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3)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缺水,为改善这种状况可采取植树种草的措施,因为森林和草地具有保持水土、和的作用。12、(2004广东)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1-2题。(1).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的地区属于:()A.亚热带B.温带C.季风气候D.大陆性气候(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A.夏季降水B.春季降水C.深层地下水D.冰川融水(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B.臭氧层空洞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A.温度下降B.温度升高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D.过量抽取地下水(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A.增加移民B.控制人口数量C.扩大耕地面积D.保育天然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