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地域文化专题25文化与环境复习课件材料一:中国长城入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一、文化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顾思考:1987年2月中国长城入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永在。长城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材料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荣列榜中。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音乐的脊梁,是打开维吾尔族文化的金钥匙,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试比较两项文化瑰宝的异同点。物质文化: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非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教育、婚姻等一系列制度以及组织机构精神文化(核心):价值观、道德伦理、民族性格、科学理论、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文化分类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的、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还可细分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请将下列文化事象填入相应的空格内,并另举实例:1、和服2、基督教3、人权4、兵役法5、坎尔井6、凡尔赛宫7、爱国主义8、“七不规范”9、移动电话10、磁浮列车11、京剧12、满汉全席13、板块构造学说、14、企业规章制度15、辨证唯物主义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7、ISO9000标准文化类型事象实例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1569101248141617237111315班级读书角班级公约班级目标请尝试表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者关系?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观察分析两民居所属地区、样式差异及原因?二、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分属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地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气候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平顶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试比较两民居材质不同之处及原因?吊脚楼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一般为竹木结构,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试分析形成南米北面饮食习惯的环境因素?与南北方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牧区衣着的用料以皮毛为主,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中午只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一到傍晚,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请从材料中找出蕴藏着的环境因素?因青藏高原高寒气候故藏袍材质多以皮毛为主,同时又因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早晚冷,中午热,因此穿着掉袖藏袍。试分析我国南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差异?•南稻北麦,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适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南轻北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占全球人口约1/7的20多个发达国家,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总额75%以上,即控制了世界近3/4的财富,而占全球人口6/7的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享有世界1/4的财富,按人均计算,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年达2700多美元,发展中国家则不到500美元。请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环境对经济差异的影响?气候适宜、地势低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区生产力发展快,北温带沿海地区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地区,寒带、热带及内陆干旱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环境对物质文化的影响:1.环境资源等自然条件决定人工制品的材料、样式和风格2.环境影响产业分布3.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妈祖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宗教、信仰土地神作为地方守护神,尽管地位不高,却是中国民间供奉最普遍的。以前为他们建立的神庙几乎遍布每个村庄。对土地神的崇拜实际上来源于古代的土地崇拜,过去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聚会,对该神进行祭祀,到后来这种聚会就演化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现象——庙会,成为一种重要的风俗。传统生活习俗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马头琴北方艺术豪放、粗犷;南方柔美、细腻马头琴是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演奏风格精细,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乐曲显尽江南秀美柔婉之风,富有情韵。江南丝竹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南繁北齐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关系。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而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请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环境对非物质文化的影响:1.对宗教、信仰的影响2.对传统生活习俗的影响3.对艺术风格的影响4.……文化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吗?重视环境影响文化的意义。日本古城京都近来出台了一项保护文化遗产的“怪招”,规定凡是穿日本国服—和服出门的女子,打的可享受九折,购物享受九五折,进任何公园都“无料”(免费)等。在京都随处可见身穿色彩鲜艳和服的女子,从几岁娃娃到白发老人,羞涩含蓄,款款而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意大利认为热爱文化、珍惜文物的观念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各级学校经常利用身边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周都会举办“文化遗产周”活动,所有国家级文化和自然遗产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其中包括博物馆、美术馆、文物古迹以及一些著名的建筑等。文化遗产部还会举办以历史和文化为题材的音乐会、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数百项活动,帮助公众增加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就是要“真正使人感到每一代人在文物保护上对祖先和子孙的庄严责任”。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如今在意大利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民族自觉。1.全面推进法制化管理,对文化遗产依法进行保护2.健全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3.着力提高全民族的遗产保护意识4.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5.有效利用经济手段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请结合我校校园文化谈谈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