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红楼位于市内沙滩北街,为北大老校舍之一,原名“京师大学堂”。1918年建,楼为工字形,共4层,大楼通体用红砖砌成,故名。1918年初,李大钊在此创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了示威游行(五四运动)。以后,红楼北面的广场多次成为北京学生进行革命运动的集合地。1919-1920年毛泽东曾在楼内图书馆工作。鲁迅任北大国文系教授时的休息室在二楼扶梯对面。1953年北大全部搬到西郊。1984年设置“红楼纪念牌”。北大红楼阶级派别思想主张核心内容学习层次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西方先进科技(军事)西方先进科技器物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经济、文化、政治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制激进派???制度……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五、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前期)前期:1915——1919;后期:1919——?;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财经新闻粤人冼冠生到上海淘金,一开始在戏院门口摆摊卖陈皮梅和香港牛肉。1915业务迅速壮大,并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募集股份后,众多的社会名流都成了冠生园的新股东,资产达到10万元。而同时冠生园还第一次注册了生字牌的商标。其它新闻点击: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政治新闻1915年5月9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漫画新闻《老猿百态图》军阀专政、列强侵略社会新闻1914年,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加紧进行尊孔活动,大造社会舆论。袁世凯正式颁发了《祭孔令》,恢复了前清的祭孔规定,亲自抵达孔庙,三跪九叩。甚至唆使人发出请愿书,要求北洋政府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与恢复祀孔制度的同时,袁世凯也决定恢复祭天。其它新闻点击:广东某富豪纳妾108位校园上演戏剧《娜拉》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封建陈渣泛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继续专制独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历史原因: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兴起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活动基地核心思想实质(前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等《新青年》北京大学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称《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和阵地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北大校徽北大红楼蔡元培曾两次担任北大校长第一次:1916.12-----1927.7第二次:1929.9-----1930.12“兼容并包”新文化阵营主要成员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鲁迅蔡元培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称京师大学堂。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僚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毕业后也是当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爷”,学生称教员为“大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是看他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而是看他在政府中的官阶。教师在这里也多是敷衍塞责,上课时只顾自己读讲义,而不管学生听与不听;考试时把题目和范围都告诉学生,避免学生怀恨在心以顾全自己的饭碗。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1916年12月22日,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迎难而上,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为了塑造新北大,蔡元培不辞辛苦地聘请众多学术精英来北大任教。例如:在聘请陈独秀主持北大文科时,就曾多次拜访陈独秀,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讲坛上的教授胡适↑辜鸿铭→胡适辜鸿铭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当时有人攻击北大教师胡适等人“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要求北大校长蔡元培予以裁断。蔡元培说:“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蔡元培请思考:“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思想自由”: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依据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2:“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1:“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材料3:打倒“孔家店”——吴虞“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吃人’”——鲁迅《狂人日记》材料4: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所倡民主与科学的内涵是什么?思考与辨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时期旧道德和新道德各指什么?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政治动因: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袁世凯破坏民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评价: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什么要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对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思考:“打倒孔家店”和“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主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礼教)2.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口号:(1)其政治动因和文化内涵(实质)是:“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指出: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2)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3)有利于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劣根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如何理解康有为尊孔与打倒孔家店?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节录:……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乐观咬不开,捶不碎的核儿,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胡适相隔一层纸刘半农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在“诗体解放”的口号下,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积极尝试创作白话诗。注重内容革新和形式创新。文学革命形式上: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内容上: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1.思考:胡适与白话文及文化平民化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主题: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形式: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实质:文学革命2.认识“文学革命”的意义:(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推动了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2)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准备。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急先锋”。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从形式到内容上彻底改革旧文学,标志文学革命的开始。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材料1: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材料2:《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材料3: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李时岳材料4:“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1、性质:前期: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三)、评价新文化运动2、积极意义:①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是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②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并培养了骨干力量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⑤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普及。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