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不同区域,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还要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形成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地理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自然灾害等。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需求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畜牧业易受低温冷害(如寒潮)的影响而减产。气候条件: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单元比较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高原——畜牧业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地形、土壤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某些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发展历史: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和资源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牧兴工、工促农牧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布局的形成农业生产具农业生产各具特点有地域性特点要因地制宜的农业布局东北地区的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根据地貌、气候、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耕作农业区: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玉米(由南向北减少)大豆和小麦(由南向北渐多)、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及东部山区的谷地)三大农业生产区域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分布: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红松、樟子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长白山区: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林业和特产区: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农牧、林牧结合条件好注意:农牧相争现象出现牧种:三河牛、三河马——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畜牧业区: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农场经济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地方专业化生产----为商品化提供条件小麦——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玉米——松嫩平原水稻——辽河平原、松花江灌区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相关知识链接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知识环境问题产生及治理——牧区的草场退化及导致土地荒漠化——东北林区的水土流失及森林保——平原区的土壤改造、黑土退化和三江平原沼泽地的保护生态农业: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留民营生态农业——必修2珠三角基塘农业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系统相关知识链接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关系:相互促进工业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必然带来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的建立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森林、矿产丰富——国有大中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9个地级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全国最大侨乡之一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珠三角地区工业化的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珠三角地区工业化的背景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政策——优于其它地区吸引外资最大的侨乡之一——便于招商引资良好的区位——丰富的劳动力,低廉的地价;利用港、澳贸易渠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规模小吸引外资额增长较慢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工业总产值增加缓慢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丰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低优势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支撑该地区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抓住机遇第二阶段:1990以后迫使区域经济发展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地区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变化扩大市场规模追求降低成本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其他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减弱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问题产业升级面临的困难南岭阻隔,腹地小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对落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中村”现象产生城市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破坏大气污染加剧全国酸雨中心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构建大逐渐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产生问题的对策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链接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城市化及出现问题、对策统计图表的解读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