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P27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三节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利益重点与难点:1、国际分工的含义以及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2、国际贸易静态和动态利益3、国际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2010年6月27日在中国对外经贸2010年夏季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30年来是以低成本参与国际分工,主要从事代工制造业。当下这种模式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转型来得会比较快。这种转型并不是指要离开制造业,甚至并不是离开劳动密集型产业,张燕生强调,关键是如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渠道。张燕生提醒说,由低价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和品牌竞争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当前大部门加工贸易企业完全依赖贴牌和国外的贸易销售渠道,自己本身没有任何转型准备。“如果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大转型遇到障碍,中国可能要面临像日本一样较长时间的经济低速期甚至停滞期。”2010年1月26日,中航工业西飞国际、中国航材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在西安阎良区举行了第1500架波音737NG(新一代)垂尾交付仪式,三方同时签署了后续1500架波音737NG垂尾转包商务合同,该项目是迄今国内产值规模最大的国外航空部件转包生产项目之一。生产。相关视频第一节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P28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P28(一)国际分工萌芽阶段(16-18世界中叶)(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为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1.国际分工的过程伴随着野蛮的掠夺2.分工主体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3.对强迫参与分工的另一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甚至是倒退或毁灭垂直型分工出现英国贸易与种植高级官员所说:“我们的意图就是要把种植园安排在美洲,那里的人应该专门生产那些英国不生产的产品”。当时盛行的三角贸易,即由西非提供奴隶劳动,由西印度群岛生产并出口烟草和蔗糖,由英国生产并出口工业品的贸易便是此种分工最显著的表现形式。这一时期产业革命尚未发生,世界范围内仍然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开始出现的国际分工仍主要建立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基础上,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因此只是国际分工的萌芽形式。(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P29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从产业革命开始到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的结束,是国际分工形成和世界市场建立的阶段。1.大机器工业使生产和消费超越了国界2.大机器工业新技术的运用为国际分工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基础3.大机器工业创造了冲破国内分工壁垒的重型武器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形式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恩格斯说:“英国是农业世界的伟大的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这种国际分工的特征形成了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对立下的一种“垂直式”的国际分工体系。(三)国际分工的快速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新体系。宗主国与殖民地、工业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而宗主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如下:1.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进一步深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性显著增强。2.分工的中心由英国一国变为一组国家,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进一步扩大。参与分工的国家之间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3.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型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从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两种依赖性:一是经济生活上依赖少数几种产品;二是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不仅包括工业国与工业国、工业国与农业国、工业国与矿业国、还包括各国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如下:1.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工内容发生变化3.在国际分工的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的分工占主导地位。4.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增强。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在发展,而传统的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之间的分工在减弱。6.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7.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三、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P31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决定性因素)二、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基础)三、国际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四、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五、资本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兴起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六、人口、资源、生产规模和市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七、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一、社会生产力对国际分工的影响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新华社北京2010年4月20日电20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外贸200强”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200强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有153家,比上年增加12家,出口总额2507.4亿美元,占77.8%,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在我国出口中,外资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报告指出。同时,在出口200强中,相当部分企业都是加工贸易出口,非常清晰地显示了我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表明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路径。二、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P32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自然条件主要指环境、气候、地质条件、资源状况、国土面积等。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自然条件,进行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困难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有重要影响,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作用正逐渐减弱。自然条件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性,但不提供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需要一定的生产力条件。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良,替代品大量出现,更使自然条件让位于生产力水平,成为影响国际分工的次要条件。三、国际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的影响P33国际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超出民族和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生产关系主要包括:各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国际商品交换、国际商品消费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现代国际生产关系错综复杂,即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存在。但总的来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而国际分工的性质总是和生产关系相对应的。因此,国际分工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剥削性和不平等性。四、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P34所谓的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它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上层建筑促进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殖民统治,颁布各种法令,强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按宗主国需求种植农作物,建立符合国际分工的经济结构;其次,通过发动商业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迫使战败国接受自由贸易政策,沦为自己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此外,还通过建立超国家的经济组织,调节相互的经济贸易政策,加快国际分工的步伐。五、资本国际化对国际分工的影响P3319世纪末以来,资本输出规模空前,资本输出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同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发展本国经济,纷纷调整经济政策,积极引进外资,也加速了资本的国际化进程。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兴起不仅使商品交换市场不断扩大,同时还推动了国际分工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1.促使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分化2.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地理分布结构3.增强了国际分工的广泛性4.增强了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垄断地位六、人口、资源、生产规模和市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P32各国人口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提供了必要性。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的国家往往侧重于发展农业、牧业、矿产等产业;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则更偏重于对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生产规模或劳动规模也制约国际分工。无论任何一种劳动,只要大规模地进行,就会产生分工。如果这种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并超越了国界,就会产生国际性劳动分工,并且劳动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七、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P3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特别是高效率的运输工具的出现和物流产业的兴起,商品交换的空间距离正日益缩小、运输时间不断缩短、运输费用大大减少,推动了分工的国际化进程。此外,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小觑,它主要表现在信息沟通的便捷性上。四、国际分工的类型P34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垂直型国际分工它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这种分工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品进行不等价交换。水平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它有专业化与规模经济的特点。一般也体现为产业内贸易。混合型国际分工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包括一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分工和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例如德国对发展中国家搞垂直分工,以利用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而对发达国家通常采取水平型分工,进口各种机器设备的配套和备用零部件和配件,特别是在同欧洲共同体范围内伙伴国之间,建立了在生产联合化和专业化基础上的平行经济联系,以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知识。第二节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P36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际交换活动的深度、广度和方式反过来,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是国际分工的实现手段和途径,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体现。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一、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四、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布五、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六、国际分工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七、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八、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政策一、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发展速度P36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同向的,两者呈正比例关系。在国际分工发展较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一般也发展较快;相反地,在国际分工发展缓慢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较慢或甚至处于停滞状态。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P36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即各洲、各国参加国际商品流通的水平。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其同其它国家的分工程度有关,并且两者呈正方向变化。19世纪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殖民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贸易关系主要是殖民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二战以后,随着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国际分工中崭露头角,并逐渐取得中心地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则居于次要地位。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区分布P36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处于主导地位。从18世纪—19世纪,英国一直处于国际分工的支配地位,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