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消防安全分析1影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主要指标1.1气象因素气象条件是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指标。影响火灾风险的气象因素主要有湿度、气温、风力、雷暴等,且随着季节而动态变化。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因而成为一年中火灾风险最大的季节,而雷击所引起的火灾约占古建筑火灾的11%。1.2火灾危险源(1)人为因素。古建筑中都存有用油灯照明,香灯礼佛的现象,尤其是在藏传佛教建筑中更为普遍。以甘南拉卜楞寺为例,整个建筑为土木结构,寺内酥油灯常年点燃,而且存放着大量的经幡、经卷等易燃品,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2)火源电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建筑被大量开发利用,电气设备大量增加,电器线路乱拉乱接的问题经常出现,再加上古建筑中生活用火较多、违章用火用电现象严重,极易造成火灾。据统计,因用火用电不当而引起的火灾约占古建筑火灾的18%。(3)周边环境。在评估周边环境时,考虑周围是否有危险源,周边是否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储存加工等危险场所,当周围有加油加气站或者是化工装置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时,建筑危险性较大。当建筑物周围比较空旷,没有危险源时,建筑危险性较小。1.3古建筑特征[1](1)火灾荷载。火灾荷载是指在一个空间里所有物品包括建筑装修材料在内的总潜热能。在古建筑中,火灾荷载包括自身的木构件及装修材料,几乎所有的古建筑内部都悬挂有大量哈达、宝塔伞、垂帘等大量的极易燃烧的织物制品,火灾荷载极高,是造成火灾蔓延扩大的主要原因。(2)防火间距。建筑之间设置合理的防火间距能够有效地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我国古建筑虽多以单层、单体建筑为主,但在总平面布局上表现成组、成群的格局,建筑密度大,防火间距小,极易以热辐射、飞火等造成火灾蔓延扩大,形成火烧连营。(3)耐火等级。耐火等级能决定建筑物内部发生火灾的风险和概率,以及起火后有效灭火的可能性等一些因素。古建筑一旦起火后,屋内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形成立体猛烈燃烧。另外,建筑内的各种木结构及棉、麻、丝、毛等帷幕织物,一般没有经过防火阻燃处理,遇火后会使火势迅速蔓延。1.4消防设施完好率(1)建筑消防设施。建筑消防设施应作为古建筑消防安全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在火灾初期即时地发现火灾,有效扑救初期火灾。对于有效地防止火灾蔓延,降低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古建筑发生火灾后,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其原因很多,而着火后因为无可靠的消防设施,无法确保火灾发生后能得到即时有效处置。所以,建筑消防设施的安装及完好是影响古建筑火灾风险重要因素之一。(2)消防给水。消防给水直接影响着火灾扑救的效果。据统计,在古建筑扑救成功的火灾案例中,有93%的火场消防供水条件较好,而扑救失利的火灾案例中,有81.5%以上的缺乏消防给水。故消防给水是影响古建筑火灾风险的重要指标。1.5灭火力量(1)消防装备。消防装备是当代消防部队队伍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否发挥消防员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根据建标152-2011《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将消防装备作为古建筑火灾评价的一项指标。(2)消防队站。消防站建设是保障古建筑安全、提升古建筑防灾抗灾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古建筑周围环境持续变化,各种致灾因素对消防站功能及建设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消防站建设是否符合标准制约着抵御火灾的水平。1.6消防安全管理(1)消防安全组织。在古建筑场所消防安全应坚持技防和人防并重的原则。所以,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逐级落实消防管理负责人,是抓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途径。(2)消防安全制度。2009年以来,伴随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快速增加,因游客吸烟点火、乱丢烟头等诱因,导致古建筑发生火灾的案例全国共有14起。所以增强消防安全制度十分重要。(3)消防宣传培训。古建筑管理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宣传教育工作,能够增强从业人员、游客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灭火水平。公安部令第61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称公安部令第61号)要求,单位理应通过各种形式展开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理应至少每年实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4)消防应急演练。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有助于合理使用灭火救援力量,快速有效实施灭火救援行动。根据公安部令第61号中消防重点单位理应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实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持续完善预案。(5)消防安全检查。针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管理使用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督促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即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2古建筑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及构成2.1建立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反映所评估的古建筑火灾风险的各主要方面,其主要指标要能够准确反映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体现科学性。只有这样,获取的信息才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评估的结果才有较高的可信度。(2)可行性原则。从我国古建筑保护的现实出发,所选指标的评估方式要简便易行,尽量简化评价工作的程序,容易实现量化定性,要有可行性。这样,评估的实施方案才容易被各级部门所接受。(3)可比性原则。所选指标要有可比性。这样便于各区域间实行横向比较,也便于文物保护及公安消防部门总结共性问题,即时修订完善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更好地指导消防安全监管。2.2构成以上分析研究表明,古建筑火灾风险大小与气象、火灾危险源、古建筑特征、消防设施以及消防安全管理等因素相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见表1。2.3评估等级划分根据所得分值,对古建筑划分火灾风险等级(R)。借鉴国内外火灾风险等级的划分方法,将古建筑的火灾风险划分为极高、高、中等、较低、极低五个等级,如表2所示。3评估应用及防火对策3.1评估使用评估结果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并抄告相关的主管部门,作为消防安全监管资料和依据,相关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可作为旅游景区星级评级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费率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存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依法处理跟进。3.2防火对策(1)增强消防规划,改善消防安全环境。科学规划消除各类危险源,设置防火间距或防火分隔,建立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因地制宜地增强消防水源建设,配备实用有效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2)改善木构件的耐火性能。古建筑采用大量木质材料,耐火极限极低,在不影响其外观或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可通过喷涂防火涂料,以增强其耐火性能。特别是修缮改造时,应对木构件实行防火浸料处理。(3)严格控制火源、电源,消除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严格香火管理,严格生活用火管理,严格电源管理。(4)设置自动消防设施,即时发现及扑救初期火灾。凡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应建立全方位消防监控系统,在不破坏建筑原有结构、不影响使用功能、满足建筑装饰效果的前提下,均须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措施,安装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推广安装细水雾灭火系统。(5)制定灭火和应急预案,增强预案演练。建立与空间分布关联的古建筑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基于危险源辨识的火灾数据库,包括可燃物种类、数量、特征及分布,应急力量和装备数量、分布等。针对古建筑特点,建立不同等级相对应的应急预案。针对古建筑人员疏散的特点,建立人员疏散特性的量化数据库,发展工程应用模型,在此基础,建立应急决策支持系统。4结束语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火灾科学、安全科学、古建筑以及消防科学等诸多领域。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对于古建筑消防安全,其火源复杂多变,且有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和偶然性。所以增强古建筑火灾案例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准确的案例收集与数据统计是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的基础,是获取指标权重的重要依据,不但对于评估体系的构建具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于古建筑其它管理保护工作的展开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古建筑消防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