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秦汉学校严登平一、人物传记文言文概说•1.特点•(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3)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4)出题类型由实词和虚词的考察逐渐改为翻译和断句2.人物传记类文章行文的大体思路:①、介绍人物个人情况:字、号、出身、天赋、性格、最初的任职情况……(举、荐、征、召、辟、授、除、为)(开头部分)②、记叙人物在任职期间的政绩。(中间部分,注意时间词:后、及、比、寻、俄、既而、已而、久之、会,注意这些表示人物官职变化的词语:迁、升、擢、拜、调、徙、转、知、判、贬、出、谪、罢、黜)③、人物评价。(多在文章结尾,部分穿插于全文中。乞骸骨(封、卒、谥)•(1)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3)官职;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4)品格;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3.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4.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表授予官职的: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如: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晋书·谢安传》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岁余,征拜侍御史。《后汉书·王涣列传》4、拜:授予官职如: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后列传》5、除:任命,授予官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文选·陈情表》6、授:给予官职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进传》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文选?陈情表》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职、贬官。如:吾极知其左迁。《汉书·周昌传》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震传》表调动官职的1、转、调徙:调动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2、补:补充缺职如: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调动官职的:升迁的:1、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3、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晋书卷二十八》“出”有时也指平调。如: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晋书卷二十八》降职、罢免的:4、罢、免:罢黜,免去官职。如:“非其才者罢之”《晋书·魏舒传》5、黜、废:废弃不用。如: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论语·微子》1、兼:同时掌管,兼任。如: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旧五代史·甘荷余传》2、领:兼任,代理,暂时担任。如: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南史·虞愿传》三、表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3、权:暂代官职如: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宋史·李纲传》4、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备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5、假:暂时代理。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除了以上表官职变动的词语外,还有一些词语虽不表示官职变动,但常与官职结合在一起使用,如:“知”后常跟地名,表做某地的长官;“主”后常跟官府机构的名称,表示主持某官府机构的工作,我们可结合语境,灵活翻译。5.温馨提示1.刚拿到考试卷,还不允许开始答题,我们利用这个时间读完一遍文言文。三次审读,完成题目实战演练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人物:1.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上国:1.春秋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2.指京师顾况戏白居易•2.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标红色的地方是表示官职和时间。由此可以看出白居易官职变化比较大•事件:3.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索寞:形容消沉,没有生气•4.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行贾:商人二、审读题目,推断文意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特别是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例如: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三、再读文章,完成答题•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2•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3•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3•D.不尚艰难艰难:艰涩。4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后面的数字是指在文中出现的段落刚正排斥A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权贵有嫌其出位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B.乃放纵诗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D.与刘宾客齐名秦伯说,与郑人盟D《游褒禅山记》《师说》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烛之武退秦师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1•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2-6;3-1•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4-2•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D此题主要是人物形象、性格分析:考纲中“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问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等信息。其中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就是常见的一道选题。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1、弄清叙事的脉络:主人公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或影响。2、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正面表现:正面叙述或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侧面表现:作者评论侧面叙写等。3、注重主人公与他人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涉及的关系比较复杂主要有:与皇帝或上级的关系:忠于职守、忠君爱国、英勇无畏、不畏强权、临危不惧、刚正不阿、善于辞令、针砭时弊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秉公执法、公平公正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爱护百姓、为民做主、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另外,如果是一般人,就会涉及到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和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直率、执着、豪爽、机智聪颖、嫉恶如仇、放任不羁、孝敬父母、淡泊钱财、淡泊名利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5分)(2),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小试牛刀作业:按照这样的方法阅读两篇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