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加入WTO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与对策一、引言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作为商品流通中的一重要环节,物流解决了生产的时间、空间与销售的时间、空间的变更问题,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效率以外的第三种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加入WTO后跨国物流企业正在不断抢占国内物流市场,我国的物流业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入世签订的相关协议,我国将在3—5年内逐步放开一些重要的领域,其中包括物流业。如在中美协议中,涉及到物流方面的条款有:在制造业的分销权方面,我国承诺首次向国外公司提供分销权,取消现有的法规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和在我国制造的产品,分销权将会在我国目前限制最严的分销行业如批发、运输、维修等行业中实施。在物流服务行业,我国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的过度期后,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的限制,不限制外国服务供应商进入目前的市场,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准入和活动。于此同时,在辅助分销服务方面也作出了类似的承诺,具体包括租赁、速递、货物储运、货仓、技术检测和分析、包装服务等,这些方面的限制将在以后3—4年内逐步取消。在电子商务方面,我国承诺允许国外网络公司直接拥有我国网络公司49%-100%的股份,并允许相关的银行、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的开放,这极大地刺激了全球各类网络公司以收购和兼并或直接投资的方式涌入我国,一些服务提供商(ISP)的进入,使得我国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网下运输等将迅速溶入全球网络的标准化。面对这一系列的承诺,我国物流业将面临入世带来的种种挑战。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提高物流业的竞争力呢?我们需要对我国物流业现状作一深入剖析,明确应对策略。二、入世背景下我国物流业的SWOT分析我国物流业总体上呈现出“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的特征,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已基本形成了如下格局:一是国内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对企业物流实施流程再造,如海尔物流、春兰物流、宝钢物流等具备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企业物流正在成长为专业化的物流部门,一是多种所有制形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三路大军齐头并进:(1)国际物流企业,如马士基、FedEx(联邦快递)等。(2)国内运输、仓储、物资流通及货代等传统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如中运、中外运、中储等。(3)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宝供集团,快步易捷等。面对我国物流的总体特征和基本格局,我们需要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本文发表于博锐管理在线|=14570|28SWOT分析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法,它的实质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环境,外部存在的机会与威胁,最终提出战略方案。运用SWOT分析法,我国物流业面临如下现状:(一)S-strength(优势)1、市场潜力大。据世界银行的估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6.7%,2000年我国的GDP为8.9万亿,按15%计算,物流成本为13350亿元,按20%计算为17800亿元,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市场。2、本土化经营,文化背景一致,与客户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了解客户的现状,在短期内利于争夺客户。3、劳动力成本低廉。这种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的装御、仓储、运输等行业。(二)W-weakness(劣势)1、物流整体规划不够理想,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以城市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制定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实际上,由于物流运作本身具有功能整合和跨边界的特点,一个城市发展物流产业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甚至要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相匹配。作为工业化体系发展成熟的产物,物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是“富人的游戏”,如在美国,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定位往往是那些年运输费用支出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物流产业能否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完全要看当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即便在港口城市,如果总体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或者说物流市场的经济地理范围纵深不够,物流产业也未必能够成为所谓的支柱产业。2、物流技术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技术主要指信息化技术、运输、装御、搬运技术、仓储技术、管理技术等。纵观我国的物流业,其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服务水平较差。在基础设施方面,陆路运输“瓶颈”制约问题较严重,时有“塞车”现象;对江河的治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船舶的运载能力;主要的铁路干线运输存在严重的超负载等情况。3、人才短缺。当前我国整个物流行业中,专业人才非常少,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这制约了我国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削弱了我国物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4、体制不健全。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相良好的制度环境,当前我国物流企业融资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如在融资方面,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重要因素,特别是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较困难。5、经营规模小,服务水平低。我国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相对而言都比较小,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出现了结构性供需矛盾。一方面,一些低层次的、单一的和低技术含量的物流服务供给过剩,高层次的和高技术含量的物流服务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自办物流的比例过大,专业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导致先期建设的高水平物流中心经营困难,正在经历高投入,低回报或无回报的时期。(三)O-opportunity(机会)1、物流业的发展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已列入“十五”规划,在“十五”《纲要》中已明确指出“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这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制订了宏伟的蓝图,为发展中国物流业提供了政策依据。2、大量外资的进入,扩大了物流市场容量。由于我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供应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巨大的市场前景,许多跨国公司正准备将我国变成制造基地,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他们又不可能同时带来全套的物流系统,这一趋势无疑会增加我国物流市场的新的需求。3、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接轨,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强竞争力。随着制造业分销权、服务行业、电子商务等方面逐步开放,国外物流企业正在纷纷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物流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物流企业被推到国际竞争的大潮中,在与世界大公司的同台较量中,我国的物流企业可以借鉴吸收它们的先进理念和成功运作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先进的运输管理组织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迅速向规范和现代化企业靠拢。(四)T-threat(威胁)1、大量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物流业面临重新洗牌。一方面,一些大型的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如UPS(全美联合包裹)的速递业务已遍及中国120个城市;马士基已在我国建立了9家分公司,6家办事处,不仅在上海开设了独资的配送中心,还准备近两年内在我国再建10个配送中心;APL(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在中国已拥有30家分支机构等等。这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遍布全球的网络优势,全面进军国内市场,这使得国内某些势单力薄的物流企业必将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也迫使一些有眼光的企业为了避免陷入孤军奋战、分散经营的局面而适时调整战略,加强联合,搞“兵团”作战,从资源、资金、网络的规模化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企业内部业务流程,通过兼并、代理等方式走规模化经营之路。2、人才争夺战。国外物流公司的进入,势必加强了对人才的争夺,他们为了推行本土化建设,不惜重金利用各种手段从国内物流企业“挖”走高素质的人才,这将使得国内物流人才争夺的竞争加剧。3、市场份额的减少。由于我国目前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不高,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专业化程度不高,这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中间环节太多,成本过高,从而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物流服务的要求,在WTO协议中,对方要求中国放开制造业的分销权和物流服务行业,其主要目的是让外商能够进入这些领域,以便为在中国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外资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综合物流服务,保证外资商品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效率,从而确保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4、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够。由于我国物流业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现象严重,使得物流环节的运输工具、承载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导致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影响了物流的效益、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三、应对策略面对我国物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入世带来的威胁,我们应采取何种对策呢?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以变应变方是生存之道。结合到我国物流业自身的现状和所处的环境,我认为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一)在宏观层面上,起主要作用的是政府,政府应提供如下三个方面的服务: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需要以便利、快捷的基础设施为前提,基础设施的落后正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壮大的一重要因素。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强在这方面的投资,加快对主要道路的改造和江河的治理,特别是对一些中心城市道路建设的投资。2、作出总体物流规划。政府应该从整体上作出物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市场区域或经济地理区域为基础制定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表现为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辐射范围和能力,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市场、西南地区市场、环渤海地区市场等。以达到我国物流业的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权衡使用,投入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领域;改变目前我国物流业各部门互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同时,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区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从而推动物流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面发展。3、按照WTO的要求,国际惯例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物流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由政府、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共同制定统一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以信息化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政府政策的推动,拓宽融资渠道,解决物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二)在微观层面上,起主要作用的是企业,政府在物流业的发展中仅起推动作用,主要的运作都是由企业来完成。1、完善物流运营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对于物流业的运营模式,一般认为有三种:一是自营物流配送模式,即由生产企业或连锁经营企业创建自营配送中心,完全是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一是合作配送模式,即若干相关联或相类似的企业在充分挖掘利用各企业现有物流资源基础上,联合创建配送组织的形式。一是第三方面物流(TheThird-partylogistics),即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物流提供服务的物流运作模式,是专业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一定市场范围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获取盈利和自我发展的物流配送组织。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因为自营物流配送模式需要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庞大的网络,我国具备这种条件的企业不多;合作配送需要的是双方业务的同质性和权责的一致性,这种模式也不太适合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鉴于我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选择第三方物流是最经济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选择第三方物流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将变得更加经济,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是服务商与企业、消费者的利益一体化。据统计,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为76%,美国约为58%,我国仅为18%。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表明,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愿将自理的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由此可知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之大。事实上,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服务和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消费的个性化使得需求呈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