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史-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编辑出版史名词解释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墟甲骨:甲骨文这种文字记录最早发现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至殷的废墟遗址。周原甲骨:1977年陕西岐山凤雏(亦称周原)出土,直接记载了周初王室最高统治阶级的活动。青铜器铭文:刻铸在钟鼎等青铜上的文字。利簋:(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青铜器,记载了武王克商,腹内有铭文四行,32字,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为现在所发现的铭文最长的一件古代青铜器。学术在宫:教育,文化均掌握在官僚贵族手中。史官制度:上古史官为世袭。都是图书档案编纂和保管者。侯马盟书:1965年在山西侯马晋国都成遗址出土大批盟书,是春秋盟誓活动的“盟书”,反映新兴地主阶级想奴隶主贵族夺权过程中的斗争。温县盟书:沙南省温县出土的盟辞碎片。学术下移:(春秋后期,私人著作兴起,是古代流于王室的学术文化向外传播,打破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的现象。)中国的学术进一步打破贵族的垄断而得到解放,知识开始向平民普及。稷下学宫:齐宣王在都城设置的,实为私学联合体,各派私学大师汇聚于此,议论讲学,发表不同的意见,相当于现在的“学术交流中心”。百家争鸣:战国后期出现各种哲学理论和科学思想,从七国争雄----诸侯争霸----著书立说。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首先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对六经进行了编辑,而非著述。祭酒:是古代食必祭先,酒必敬长的意思,后用为官名,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吕氏春秋》:编成于秦王嬴政六年,由吕不韦集门下食客而编成。该书具有战国末期各派学说资料汇编的性质,成功地使用两级公目法(览,注,纪与篇)。竹木简牍:就是把文字写在经过整治的竹片和木板上。一根竹片称为“简”,讲许多简编连在一起称为“策”(册),合称简策。加工后没有写字的木片称为“版”,写了字的称为“牍”,细些的木条称为木简。木质的合称“版牍”,竹木合称“简牍”。简牍制度:(简:竹片牍:木片)用绳将竹简编卷起来的制度,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书籍形式。鲁壁藏书:孔子府中内壁出现的一批古文字藏书,从而引起了六经古文之争。杀青:新竹刮去皮放在火上烘干水分,使其出汗。后讲写它的书稿也称“杀青”。版图:古代的地图常画在版牍上,后来人们称标明国家领土区域的地图为“版图”。三尺法:汉简最长两尺四寸(约55CM多),合战国三尺,用于写六经,国史,礼书,法令,故有“三尺法”之说。尺牍:一尺牍多用于写信,所以书信古称“尺牍”。遗策:殉葬器物的目录,详细记录丧仪所用的车马兵甲,反映当时楚晋两国关系。帛书:写在娟,缯,缣,帛上的文字称为帛书,亦称“素书”。楚缯书:现有最早的帛书实物,战国中晚期之交的遗物。焚书坑儒: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分歧,专制主义封建思想在文化上必然反映。丞相李斯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统一思想,因有儒生对秦始皇表示不满,秦始皇又活埋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2石渠阁:汉代重要的图书典藏编纂机构,由萧何主持建造,从汉宣帝开始,成为校书和著述之所。兰台东观:东汉重要的图书典藏编纂机构。兰台:进入东汉后,兰台成为最主要的藏书,校书及编纂国史机构。东观:汉章帝后,取代兰台,成为国家藏书,校书及编纂国史的最主要机构。秘书监:东汉政府创置了战国封建中央政府中第一个主修图书,校著的专门机构。秘书监既是机构名称,又是该机构最高长官的职称。刘向:西汉后期大学者,编有《别录》。刘韵:编有《七略》,是刘向小儿子。《别录》:综合性刘向在编纂叙录时,除将其随书抄录献给皇帝外,又别录一份藏书----按类汇集起来,成为《别录》。其子刘韵又将其简编为《七略》。《七略》:目录它们的关系相当于后世的《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熹平石经:蔡邕于熹平四年刻7部经典于46块石碑上。字体一律采用今文隶书。《尔雅》:是一部以语意为分类标准的辞典,也是我国最早一部带有百科全书性质的辞典。从战国时开始纂辑,至秦汉时定型成书。略其异,汇其同。许慎与《说文解字》:(许慎,东汉著名学者),撰写始于永元八年,成于永元十二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部首分类检字的字典,用六书分析其形体,反映了许多古代社会历史方面的情况。扬雄与《方言》:(扬雄,西汉著名学者)扬雄编辑《方言》,亲自调查收集资料,访求各国孝廉及卫士,再进行补充增订,又以前人著述,古代各种典籍作为资料来源。《方言》按《尔雅》的编排模式。是我国现有最早的方言辞典,既明期同,又辨其异。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西汉著名学者)司马迁写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独创了“书”。《史记》记载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又名《太史公书》。司马迁在《史记》编纂体例上有因有革,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班固与《汉书》:(班固,东汉著名学者)《汉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在继承《史记》编纂体例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发展,在时间上的某个封建王朝兴亡为纪事断限,将本纪演变成编年史,把“书”丰富并完善成“志”。《东观汉记》:是承袭《史记》《汉书》纪传体所编撰的东汉一代的国史,唐以前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仓颉篇》:李斯作,用隶书书写,成为汉代通行的识字课本。《急救篇》:汉代史游编,初级识字课本,按类罗列一些生子而不加注释。马王堆帛书:是汉代缣帛文献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大部分用朱丝栏墨书,字体纂、隶两种,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推。居延汉简:出土于甘肃,大部分为木渎,少数为竹简,是目前发现古代简牍最多的一尺。银雀山汉简:出土于山东,字数量不多但出现一些较好的东西。槐市:形成于太学近旁,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于此买卖“经传书记”等物品,及进行学术思想交流。书肆:由民间书贩组成,以谋取利润为目的,销售各种书脊并允许自由阅览,是适应民间教育事业普及和文化学术思想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生产和交换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佣书:东汉时期出现,代人抄书以此谋生。《黄览》:中国第一部类书(类书,将文献资料原文按类编排在一起并注明其引文出处,以供读者录检使用的图书形式),“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包括群言,区分义别”,便于文学创作时引经据典。3萧统与《文选》:(萧统,南朝梁太子,《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收集先秦至梁朝各种体例的文章诗赋,分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等37类。萧统编选《文学》重文轻义,详今略远。初步划清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使文学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萧统为编选者。徐陵与《玉台新咏》:(徐陵,历经南梁,陈二朝)是一部诗歌总集,现存的《玉台新咏》已非原来面貌。在编辑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唯美主义倾向,在形式上多取“绮罗脂粉之词”,在内容上“大抵皆缘情之作”。徐陵为编选者。《文心雕龙》: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专业著述,梁代刘勰所撰,有较强的理论性及艺术性,且结构清晰,编辑手法具有较高水平,是论述各种文体及其艺术特色的论著。《齐民要术》:后魏贾思勰撰写。是中国现有最早的一部农书。每卷卷首都附有此卷内容的详细目录,在当时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性质的论著。鸠摩罗什:东晋南北朝之间著名的天竺译经大师,带领其他僧人翻译的佛教经典,人称“新译”,与玄奘,不空,真谛并为中国历史上四大翻译家。经生:魏晋时期出现,代人抄书以此谋生。卷轴制度:讲一部由多张纸写完的书按序接成长纸,在最后一张纸上粘接上一根木条,称作轴,手执轴,向前舒卷,做成卷轴,这种从魏晋至隋唐的制度即卷轴制度。入潢:用黄檗汁浸染纸,有防虫蛀的特效。馆阁制:唐初政府仿魏晋南北朝相继设立一些文馆,形成历史上的馆阁制度,此后馆阁逐渐取代了秘书监成为政府的主要编纂机构。史馆:唐太宗为修《隋书》而设立的独立机构,主要编修前代史书及本朝国史典志等。《艺文类聚》:唐高祖时,欧阳询主编的类书,开创了“事”和“文”合编共类的体制。《五经正义》:贞观初年,孔颖达等撰写的对《五经》注义的定本。《新修本草》:对古代医药书进行详采博综外,还广泛地向全国各处征集药物标本,进行实物测绘、考证。又名《唐本草》,是对《本草经集注》的第二次修订,将原来的七大类增为九大类,在形式上有一定改进。《切韵》:隋代陆法言编著,在编辑上采用二级标目,按四声分类。杜佑和《通典》:(杜佑,唐代政治家)是中国第一部政书,记事范围超过以往的职官之书。采用二级标目,被后来的政书编纂者视为典范。与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三通。玄奘译经:由“译主”口译,旁边有“证梵语”随时纠正梵文的差误,由“笔受”记下“译主”的译语,再由“缀文”进行语法加工,使其合乎汉文语式。再由“润文”进行加工润色,是句子流畅优美,由“正字”检查纠正译文的文字错误,由“证义”检查译文之义与佛经原义是否有出入,最后由“监护大使”监阅通过,“书手”抄录成稿。他从事翻译工作19年,译出佛教经,注,律17部,1335卷。冯道刻印《九经》:(冯道,五代宰相)我国第一部把经书刊刻于市。第一次完整地把九经(《易》,《书》,《诗》,三礼,三传)刻出来。毋昭裔:我国早期最著名的私刻书家。咸通九年《金刚经》:发现于敦煌,现知世界上最早的可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经折装:将纸一反一正反复折叠,使之成长方形的一叠,在其前后各加一硬纸,予以保护,又称梵夹装旋风装:⑴用一整张纸把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连书脊一起包裹起来⑵把一张一张纸写好了的书页按顺序先后鳞次相错粘到一整张纸上,然后讲整张纸卷成卷子。也称龙鳞装。4崇文院:宋初,建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书院称崇文馆,从事校勘整理文献的工作的场所。宋初四部大书:《太平广记》最先编成,为志怪小说。《太平御览》刻印最好,收录大多为经史百家之言。《文苑英华》属于文学类,编撰体例仿《文选》。《册府元龟》是四部大书篇幅最长的一部,编辑中审稿严格,尊重原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著名学者)是司马光编纂的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编纂成功的两个原因:一,精干的编写班子二,丰富的藏书。监本:(两宋书坊刻本)以建安余氏和临安陈氏最为著名。余氏所刻经书点画完好,纸色极佳,陈氏的陈起父子最为有名。《开宝藏》:历史上刊印的第一部汉文佛经大丛书,宋代对藏经整理的大型佛经总集,现残缺。册页制度:印本书籍形式是由许多单页而装订成册。一张没有装订的印页,叫做“页”(叶),装订起来的整体叫做“册”,书册是由许多印刷有字的纸业装订而成的。蝴蝶装:我国最早的册页制度,因书页展开的蝶形而得名。包背装:起于南宋后期,装订方式与蝴蝶装基本相同,但版心向外,页页相连。赵城藏:金代雕印的《大藏经》,又称《金藏》。因原藏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又名《赵城广胜藏》。完全由民间集资兴刻,有较完整的底本。马端临与《文献通考》:(马端临,与父深抱亡国(宋)之痛,想通过对历代典章制度演变的考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编辑思想:南宋虽灭,但中国文化不应消失,通过对历代典籍的整理,总结大国文化,让其流传于后世,马端临具备对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并确立了典志体政书,“文”,“献”,“注”三者结合的编辑方法,这标志着汉书发展的成熟,在中国历史文献编辑史上具有创造性的意义。毕昇:北宋人。发现世界上最早的胶版活字印刷术。王祯:我国著名农学家,编写《农书》,创造了转轮排字架和木活字印刷术。套版印刷: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一张之上印出多种颜色。《天禄琳琅书目》:清前期的一部国家书目,在乾嘉之际。由于敏中,彭元瑞等人撰的版本目录,开官修版本目录之先河,为整理古籍中的选择底本工作提供了方便。《永乐大典》:我国最大的类书,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乾隆年间由总编纂官纪昀和总校官陆费墀编纂完成。《古今图书集成》:康雍时期由陈梦雷,将廷锡等主修编纂,为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作,不但是一部伟大的药学著作,而且对植物矿物都有可贵的记载,还被达尔文大量引用过。《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著作,集我国古代农书之精华,是古代五大农书之一。《天工开物》:明朝宋应星著作,记录了明代中叶以后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情况,是一部伟大的科技名著。冯梦龙:明朝优秀编辑工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