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小城镇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以威宁县为例主考院校:武汉大学专业:行政管理指导老师:李和中考生姓名:陆智海准考证号:2014年2月24日目录内容摘要1一.我国中小城镇概述2(一)中小城镇的发展历程2(二)小城镇的概念2(三)小城镇发展的战略作用4二三、基于威宁县来看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威宁县为例5(一)威宁县发展的现状5(二)威宁县发展存在的问题8(三)制约威宁县发展的原因分析10三四.小城镇发展的对策11(一)加强小城镇发展的科学规划11(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12(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13(四)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相关制度13参考文献16修改建议:修改抄袭部分2、按学校要求修改论文格式内容摘要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带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我国小城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并严重制约着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小城镇的合理发展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加速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前提和基础。解决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小城镇的建设、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的保障制度等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结构安排上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及对小城镇的概念作了界定;第二部分一威宁县为例论述了其现状、问题及原因;第三部分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对策。关键词:小城镇威宁县城镇化困境与出路一.我国中小城镇概述(一)中小城镇的发展历程我国小城镇的历史渊源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有了萌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小城镇开始确立和兴起。从16世纪中叶起,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小城镇和大中城市进入兴盛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银行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小城镇的繁荣,形成了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武汉三镇等一批中外闻名的城镇。据统计,清末全国已有两千多个县级小城镇。但由于1840年鸦片战争和帝国主义的侵入,小城镇尤其是城市经济处于半殖民地化的状况,因而转入衰败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小城镇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生产力的解放,一度出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不少的小城镇由衰落转向兴盛繁荣。但由于受一些因素和制度的影响,小城镇出现了失去活力的状况,尤其是60年代后期。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小城镇被当做资本主义活动猖獗的地方而受到打击,小城镇经济因此失去活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三十多年的时间,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时期小城镇在我国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甚至沿海地带还出现了小城镇发展综合实力超过西部地区县和市的情况。(二)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在我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通用名词,但我国对小城镇概念的运用很不规范,因而在我国对小城镇概念的覆盖范围,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官方,往往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小城镇相当于小城市和建制镇及集镇。显然,这一小城镇概念分属城与乡两个范畴,从发展的观点看,集镇只宜称为“未建制镇”。(2)小城镇相当于小城市加建制镇。这一小城镇概念指城镇范畴中规模较小、人口少于20万的小城市(县级市)和建制镇。(3)小城镇等于建制镇。这一小城镇概念属于城镇范畴,是建制镇(包括县城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同义词。(4)小城镇相当于建制镇和集镇。这一小城镇概念属城与乡两个范畴,包括小于城市,从属于县的县城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和尚未设镇建制但相对发达的农村集镇。以上四个概述中包含这几个个核心要素:小城镇包括小城市(20万)建制镇和集镇;小城镇包括小城市和建制镇;小城镇只包括建制镇;小城镇包括县城、县城外建制镇和集镇。上述观点的分歧点主要有:一是是否包括小城市;二是是否包括没有设镇建制的乡集镇。综合看,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和政策角度,小城镇概念以不包括小城市为妥;建制镇和集镇之间在规模、辐射和吸引范围、发育水平方面会有一些不同,但并无本质差别。(三)小城镇发展的战略作用1.小城镇发展有助于加快城镇化的进程2013年12月,中央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城镇化的发展形势,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可见,城镇化对于我国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而在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的发展又是重点。因此,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是有助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2.城镇发展有利于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城市化进程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处于城镇化体系中的小城镇,中央要求要抓住机遇,适时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并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其实这也是城市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核心在工业化,依托在城镇化,关键在协调联动。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动态调整适应过程,必须做到同步演进,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结构上三大产业融合。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才能完善与建设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构建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助于解决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城镇化、实现现代化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就业,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可以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今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积极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加快和大规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减轻城市压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后,一方面可以缓解流动人口对大城市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后,留在农村地区的人口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缓解农村人口压力和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作了研究后指出,“一个城市在其规模达到30万人以后,就会失去其规模经济效益。相当经济的办法应该是发展大批的农村小城镇,每一个小城镇都拥有一些工厂、电站、中等学校、医院以及其他一些能够吸引居民的设施。”因此,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压力,促进就业,也有利于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就和思想观念和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三、基于威宁县来看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威宁县发展的现状威宁县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贵州省直管县试点。位于贵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面积6295平方公里,人口约140.2万;其中彝、回、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3.1%。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根据对小城镇定义的界定,威宁县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城镇。其现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反映。1.经济方面威宁县在经济上发展对比西部其他一些地区是发展是很好的,处于突显的位置,但总体来说,还是落后的,正处于开发崛起阶段。威宁县的经济发展总收入主要是依靠小城镇来发展,工业布局和产业特色都在小城镇上。因此,威宁县是一个典型的靠小城镇组成的县和靠小城镇支撑发展的县。以2013年威宁县经济收入为例来看其经济状况,威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9.05亿元,增长16.7%,;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6.22亿元,增长34%;全部工业增加值26.87亿元,增长19.7%;财政总收入17.6亿元,增长25.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6亿元,增长12.2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8.88亿元,增长14.1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3.82亿元,增长31.6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33.3%;农民人均纯收入5635元,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9元,增长10.07%。增比进位综合测评预排全省24位。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威宁县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特别是工业、金融增速很明显,但经济总量还是很弱的。2.基础设施方面在基础设施方面,威宁县县政府把交通、水利、电力三大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使基础设施逐步得到了完善和提高。譬如,威宁县之前没有高速,只有铁路和326国道及省道经过,但到目前建设了毕节到威宁,威宁到六盘水、昭通的高速,和周围的城市实现了高速路的联通,实现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零”的突破。再如,县域内国省道全面改造升级,新建通村油路228.4公里,通村油路率达66.5%;对草海火车站进行重建,民用机场选址报告已获国家民航局批复;完成新增“村村通”1.4万户和“户户通”9.3万户卫星直播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举措都是威宁县取得的成就。可以说,基层设施总体还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提高。科教文卫方面在科教文卫方面,威宁县投入力度是很大,同时实施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政策。譬如,在教育方面,以威宁县2013年政府工作总结为例。2013年威宁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压缩8%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教育工程项目332个,建设公办幼儿园32所,新增学校建筑面积40.9万平方米,加大对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和重点集镇教师公租房建设力度,累计完成投资12486万元,共实施项目校数120个3000套,总面积105000平方米;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招聘高中教师326名,特岗教师1200名;九中、职院全面招生,六中、七中、八中启动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0.12%,比去年提高14.15个百分点;2013年高考综合升学率达99.28%,高考质量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二)威宁县发展存在的问题1.发展的产业动力不足,多元发展的动力格局尚未建立城镇发展的源动力在于经济发展、产业支持,尤其是乡镇企业和专业市场的发展。乡镇企业在为小城镇建设积累资金、发展非农产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集聚人口和产业等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体现下几个方面(1)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使小城镇拥有了独立的产业基础;(2)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和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3)促进了小城镇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4)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乡镇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在缩小、发展机制的优势在减弱,发展的竞争力在下降。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个疑问是:在失去乡镇企业发展动力之后的小城镇该如何找到新的发展动力。从威宁县发展的现状中,可以了解到,其经济主要是靠工业和农业,第三产业明显不强,严重滞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显著不协调。从而使发展失去动力,没有形成多元发展的动力格局。虽然威宁县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连接周围城市高级公路,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发展后劲,但这些高速公路开通,如果本地区没有重要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作为支撑,开通后的利用效率就不高,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人才、资金来发展本地区。2.发展战略滞后,空间布局不科学由于空间区位的差异和资源差异,威宁县发展战略在产业空间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分散与集中的两级分化,如县城工业开发区已经由无序分散状态转向有序集中状态,走向了城市化的工业产业园区空间开发模式;政府没有规划的县城边缘地带仍然处于无序分散布局状态,没有出现现代化的空间景观地域,仍然是农村空间景观地域。面对小城镇巨大的空间发展差异,威宁县虽对小城镇发展的战略和路径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科学的发展模式。但如何从整体规划角度,制定因地制宜的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方案,仍然是摆在威宁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3.社会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威宁县社会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1)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水、电、路和环卫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区混杂,道路狭窄,镇貌依旧。虽然威宁县政府加大了多基层设施的投入力度,修通了高速路,对区域内的道路进行了扩建和升级,但只要对比就会发现其基础设施显然薄弱,如,威宁县到目前为止通村油路率达66.5%,但中部地区的湖北省早在2005年就完成县际及通乡公路39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