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它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因此,分析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矫正措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行为表现及形成过程研究资料表明:5~1O%的孩子经常抱怨学校,他们不喜欢学校,对学校怀有长期的害怕情绪,无法参与和适应学校的日常生活。这种看起来毫无道理的害怕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系列的逃避行为。调查获悉厌学学生在学习方面大体表现有八差:即阅读能力差;写作能力差;计算能力差;思维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差。他们在学习生涯中与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跟不上大纲规定的教学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在学习中获得的是失败感、无能感、自卑感、乏味感等。具体表现为:1.消极应付。表现为懒惰、视学习为包袱,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主动性。抱着消极态度听课,缺乏独立学习的习惯。2.畏惧回避。表现为对学习的一种胆怯心理。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做作业,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想方设法回避学习,做作业时常说“不会”。3.厌倦对抗。表现为厌恶学习,不专心听讲,有时好搞小动作,发展成对学习呈对抗心理。4.自卑弃学。表现为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勇气和毅力,虚荣心强,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情绪波动,逆反心理较强。如何看待并克服厌学心理,我认为首先是要从研究分析厌学心理的形成过程入手,才能对症下药,判定疏导的措施和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厌学心理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焦虑阶段焦虑是厌学心理的起始阶段,表现为对学习产生紧张、不安、焦虑、忧虑、恐惧等不良心境。例如有的学生没有回答好老师的问题或是考试设有取得好成绩,自己的心里产生冷落和焦虑意识.但这时对学习还是有信心的,有向上的动力。2.怀疑阶段这是厌学心理的第二阶段。有的学生经过屡次考试失利,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但这时,他还未对学习完全丧失自信心。3.恐惧阶段这是厌学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阶段。由于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产生了障碍,如计算困难、作文困难,阅读困难等,这时,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真正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4.自卑阶段这是厌学心理的产生阶段。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对学习索然无味,感到十分单调、枯燥,自认为不是学习的料子,因此自暴自弃,自卑的心理产生了。此时,原先不服气的情绪需求,改变现状的意愿,都渐渐消失了。到此,厌学心理也就潜生暗长起来。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小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一)家庭的影响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对孩子来说,他们学习的一个主要动力是使家长和老师高兴。“我要让我的父母高兴,我要让老师喜欢我。所以,我要努力学习。”因此,孩子厌学正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这些不恰当行为主要有:1、家长的要求过高。当家长要求过高时,孩子会产生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丧失上进心。随着独身子女的日益增多,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偏重于智力开发,早在学前阶段就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在小学阶段,他们一心指望孩子各科考高分,不顾子女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子女提出过多的苛求,除学校作业外还要“加餐”,利用休息时间请“家教”,购买多种辅导材料等等,超越了学生的心理负荷。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全部挤掉。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则没有多少家长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家长虽然文化程度较高,但对幼儿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他们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甚至有不少父母压根儿就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培养问题。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评价,在学习上过早为孩子定向,孰不知过高的、脱离孩子实际的期望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由于父母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和无知,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智力开发超前,心理发展滞后,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严重的先天不足。2、家长的要求过低。有些家长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实力,从而对他们没有较高的期望,也就不去积极鼓励孩子认真准备,刻苦学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孩子在清楚地知道父母对他要求不高时,便会顺水推舟,不作更大的努力。3、家长不关心孩子。有些家长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不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4、家长过分纵容孩子。有些家长认为迁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他们不仅不能顺从他人的愿望,而且也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5、严重家庭问题的干扰。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家里不断的激烈的争吵和高度的紧张气氛,使悲伤的孩子无法再对学校发生兴趣。家长酗酒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有些孩子也许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的烦扰,但多数孩子在丧失安全感的同时,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二)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期,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愈来愈激烈,人际关系也显得复杂了,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与某些不健康的思潮并存的局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学生,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往往是去其精华、吸其糟粕。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扭曲了少数学生的心灵。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影响是巨大的。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由于长期缺乏动力,消极被动地学习,“厌学”心理就逐渐产生。有的学生甚至完全无心学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家电的普及和各种淫秽、凶杀等不健康录像制品、不洁书刊的泛滥,学生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面对那些生动可感的形象或情节,他们往往在“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三)学校的影响1、教学方法不当。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是教师,为什么有的教学效果好,而有的教学效果差呢?这与教者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感染力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例如: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既有声音,又有情感的语言,是撞击学生心灵,产生共鸣,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段之一。目前,某些教师仍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这种强制性教学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2、片面强调分数。当前的考试制度导致部分学生求知欲的减弱、学习热情的降低。由于不少学校还未很好地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有些学校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只关心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一根无形的指挥棒依然举在教师、家长们手中,无情地驱赶着孩子们终日为“分”拼命,给学生不厌其烦地灌输“学好功课”、“考试升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就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共识:只有考出高分数,才是好孩子、好学生,考试成绩成了衡量有没有出息的标准尺度。在强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自然感到惶恐,进而产生厌学的心理,有些人甚至选择了逃避的做法——离家出走,给家庭、学校、社会,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缺憾。3.教师教育不得法。这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师队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他们的教育观、儿童观,仍停留在封建的朝代中,他们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把学生视作消极、不懂自卑、无所谓个性的可以随意塑造的泥人,因而一切“听我讲”成为天经地义的“真理”。他们恰恰不懂得,和谐、友好、平等的气氛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从未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喜悦,最终导致厌学。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而导致厌学的。教师虽然对他们做了一些教育工作,但不能持之以恒,或因顾及多数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不可能在他们身上化很多精力,往往把他们丢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训斥一顿,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讥笑训斥学生,说他们“真笨!”、“一辈子也学不好”等。这样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和思想伤害,可能比肉体受虐待的危害更大,因为这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全面摧残,而自尊心受到挫折的人,又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四)学生自身的原因1、缺乏自信。自信心的匮乏也会造成许多孩子在学习上不求上进。他们常常把自己想像得极为迟钝,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环境,无力争取成功,因而缺乏争取成功的任何勇气和动力。他们表面上也许好斗而富攻击性,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实质上很害怕失败。他们把自己孤立起来,以避免任何检验自身实力的机会。2、发育问题。有些孩子的思想发育要比同龄的孩子迟。虽然他们的智力属正常水平,但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因而在学习上不求积极进取。三、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种种原因造成的厌学心理如不加以疏导和排除,势必影响学生积极性,同时也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社会方面要优化社会大环境,大力净化社会风气。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迷信愚昧、歪理邪说、低俗文化等不良习气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进一步端正社会风气。要结合扫黄打非和加强市场管理,净化文化出版市场,查封色情服务场所,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和积极开辟活动场所,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青少年宫、文化宫、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场馆都要积极为青少年组织各种活动,为他们学习知识、锻炼体魄、增长才干、陶冶情操提供方便。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青少年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继续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端正社会风气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每个人尽自己的责任,来抑制不正之风,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使不正之风无法藏身。(二)家庭方面家庭教育要科学化、合理化。儿童的成长是有规律,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心理承受外界的刺激或压力都有一定的局限,在此局限内,外界刺激或压力可引起其积极的动机或行为,即期望的正效应;如果刺激或压力超过这一局限,只会引起消极的行为反应。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能够并乐于努力去达到目标。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乐于学习,还要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掌握社会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知识,尽管孩子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但是反映出他在思考。家长对孩子的提问要正确倾听,不要敷衍了事,因为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知道了从来不知道的奥秘。揭开奥秘所体验到的快乐情感,反过来又可以激起新的探索兴趣。因此,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