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II.开卷部分(共60分答题时间40分钟)一国史由家史织就;家史是国史缩影。下列引文出自作家任溶溶《我也有过小时候》,阅读后回答问题。(第1-3小题,每题2分;第4小题6分。共12分)21教育网1.任溶溶家族“其始祖都来自浙江金华,是南宋时逃难到广东落户的”。如果这里的“南宋”是指南宋末年,“逃难”是指逃避战乱,则战事当来自…………………………………()A.宋与辽B.宋与夏C.宋与金D.宋与元2.任溶溶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广东度过的,“我也身为做一个广东人而自豪”,因为“广东出了孙中山等革命人物”。孙中山的革命功绩是………………………………………………()A.主持洋务运动B.开展维新变法C.建立中华民国D.发动五四运动3.“从抗战一开始我就回到上海”,任溶溶所说的“抗战一开始”意指“七七事变”。其实,今天认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始于七七事变的………………………………………()A.五年前B.六年前C.七年前D.八年前4.任溶溶说“(我)在上海读中学,读大学,参加工作”“我为我是个上海人感到自豪”。请你运用上海近代以来的史实替他说上三条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歌曲是疑炼的情感,流行是群体的选择,它们共同投射出时代的光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5小题每题2分;第6小题4分。共14分)美国歌手比利·乔创作的《WeDidn'tStartTheFire》(不是我们点的火),歌词由1949-1989年全球重大新闻的关键词串联而成。21·cn·jy·com1.1949年的歌词中提到了“红色中国”,其所指的历史事件当是……………………()A.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B.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C.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密○………………………………………封○………………………………………○线……………………………2.1950年,“电视”成为新闻焦点,这是因为…………………………………………()A.电视宣告诞生B.电视机发明并投产C.彩电研制成功D.电视改变生活方式3.1957年的歌词中提到“周恩来”,当年他受到西方媒体高度关注的原因是………()A.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亮相世界舞台B.中国将在社会主义阵营及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C.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提案D.《上海公报》发表后中美两国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4.从1954年的歌词“摇滚乐终于诞生了”,到1955年的“猫王”,再到1962年的“甲壳虫乐队”,“猫王”和“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反映了摇滚乐(1)“反正统艺术”的特征(2)关注社会现实的诉求(3)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4)对社会世俗的迎合…………………………()A.(1)(2)(3)B.(2)(3)C.(2)(3)(4)D.(3)(4)5.歌中先后出现“杜鲁门”“北朝鲜、南韩国”“共产主义国家组成集团”“赫鲁晓夫”“柏林墙”等歌词,折射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A.列强殖民瓜分世界B.工业革命席卷世界C.资本主义全球扩张D.冷战阴影笼罩全球6.这首歌的副歌部分反复吟唱“不是我们点的火,凿界诞生伊始,燃烧便已开始;不是我们点的火,虽然我们也曾为理想奋斗不止”,表达了创作者对这一时代怎样的情感和态度?三计量方法关注的不仅是数量关系,更是这种关系背后人的活动和想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2分;第3小题4分。共10分)1.《华盛顿的起床号》一书中说,1860年林肯的就职演说中20次使用了“联邦”这个词,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1861年林肯在国会咨文中22次提到“联邦”,3次提到“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联邦”,却5次说到了“国”。21cnjy.com(1)林肯在这一时期使用“联邦”和“国”频次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独立战争的爆发B.《1787年宪法》的颁行C.南北战争的深入D.“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2)林肯使用“联邦”和“国”频次的变化,表明他逐步意识到……………………()A.争取民族独立的迫切性B.南北经济制度的差异性C.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D.解放黑人奴隶的必要性2.左图为《纽约时报》1988年、1993年“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使用频次变化的示意图,其折射出…………()A.美国报界使用术语比较随意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美苏两国矛盾已经趋向缓和D.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重重3.某校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道德经》与《论语》后,制作了下表。《道德经》与《论语》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统计书名总字数“道”“德”《道德经》约6000字7540《论语》约11750字8943该小组认为“道”“德”两字出现的次数,《论语》均比《道德经》多,这足以证明《论语》比《道德经》更注重道德观念的表达。这种说法合理吗?简要解释你的回答。四艺术地再现历史,当以客观、全面为准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4小题每题2分;第5小题16分。共24分)《姑苏繁华图》(局部)1.乾隆南巡,徐扬献上图。画家除展现其绘画艺术天赋外,本意当是……………()A.描摹姑苏城防固若金汤B.忠实再现姑苏经济盛况C.揭示江南自古兴盛原因D,讴歌盛世颂扬天子英明《万国来朝图》(局部)2.上图由乾隆授意,宫廷画家创作。作为原始史料,其可以…………………………()A.再现会见万国使节的场景B.证明清王朝不曾闭关锁国C.反映康乾盛世的外交气象D.揭示乾隆天朝大国的心态3.同时代的诗人写道:潍北邑(今山东潍坊北部)当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烟。无麦无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悬(空无所有)。膝下娇儿莫能蓄(养育),百许铜钱即便鬻(卖)。诗歌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民众生存状况的…………………………………………………()A.认可B.同情C.赞赏D.满意4.综合上述三题中的材料,下列对乾隆统治的评价恰当的是………………………()A.盛世隐含危机B.锁国卓有成效C.天朝无所不有D.经济困顿维艰5.乾隆时,英使马戛尔尼在来华日记中写道:“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你如何看待马戛尔尼所说的当时中国社会“惊人的贫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要求:①观点清晰;②视角明确;③史论结合;④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