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会史 苏文峰 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八课十九与二十世纪读经:约翰福音十四章15-17节: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或作:训慰师;下同),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约翰福音十六章7-11节:然而,我将真情告诉你们,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为罪,是因他们不信我;为义,是因我往父那里去,你们就不再见我;为审判,是因这世界的王受了审判。使徒行传一章8节: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在主耶稣钉十字架前夕的最后晚餐中,祂亲口引介圣灵的三大工作:1.真理的见证:使人明白真理。2.生活的见证:使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责备自己,过圣洁的生活,并有属灵的品格,如仁爱、喜乐、和平……(加拉太书五章22-23节)3.基督的见证:赐下属灵的恩赐和能力,使信徒可以见证主、荣耀主。在教会中可见,圣灵这三大项工作,正确的次序应是:先有真理的建造,再有属灵的品格,才求圣灵的恩赐,若本末倒置,则出现许多极端现象。一、海外宣教运动十八与十九世纪的属灵复兴,掀起了海外宣教运动。欧洲各国政府在海外扩张殖民地,教会则看见了海外广大禾场需要福音,渐次差遣宣教士进入未得之民当中。其中最著名的先驱是英国的威廉克理WilliamCarey(1761-1834年)。他在1792年组成第一个现代宣教差会,并于1793年远赴印度。他在印度三十余年,翻译圣经,开办学校,从事社会改革,传扬福音,被称为“现代宣教之父”。美国人耶德逊AdoniramJudson(1788-1850年)在1812年赴缅甸宣教。其后有“伦敦会”的马礼逊RobertMorrison(1782-1834年)于1807年清朝嘉庆年间来到广州,历尽艰辛,翻译圣经,办学校及杂志领人信主,是第一位入华的基督教新教宣教士。2英国李文斯敦DavidLivingstone(1813-1873年)在1841年赴非洲宣教,对开发非洲有卓著的贡献,并协助终止贩卖黑奴。戴德生HudsonTaylor(1832-1905年)1854年自英国来中国上海,从事医疗传道;他在1865年创立超宗派的“中国内地会”,在中国内陆宣教,结实累累,成为基督教在华最大的差会。透过海外宣教运动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初,基督教各宗派已在世界各地植堂建立教会,也有新的宗派因宣教运动而产生,例如1887年宣信A.B.Simpson(1844-1919年)在北美创始的“宣道会ChristianandMissionaryAlliance”,就是很好的例子。二、圣洁运动与五旬节运动十九世纪中叶起,在美洲的循道会系统里,因发扬约翰卫斯理提倡的“完全成圣主义Perfectionism”而致力追求“完全圣洁”,就兴起了“圣洁运动HolinessMovement”。圣洁运动鼓励人在悔改信主的经历后,追求再一次的经历,即“第二次的祝福SecondBlessing”。他们组成“圣洁协会”来推广,其影响力也渗入英美其他宗派与机构,如“救世军”与英国的“凯锡克培灵会KeswickConvention”。有一些“圣洁派”人士脱离原属的循道会,组成新的宗派,其中最大的是在1908年成立的“拿撒勒人会ChurchoftheNazarene”。“五旬节运动Pentecostalism”是从“圣洁运动”发展出来的。1901年帕翰CharlesParham在美国中部的堪萨斯州成立“伯特利圣经学院”,教导学生追求五旬节的经历,即“第二次祝福”:也就是受“灵洗”,说“方言”。此后,该圣经学院师生在美南各地传播“五旬节主义”,帕翰的门生赛姆尔WilliamSeymour于1906年将这运动带至洛杉矶,在阿族撒街AzusaStreet聚会,带来复兴,闻名全国,从此“五旬节运动”传遍美国,也陆续传至北欧,英国,德国,印度,中南美洲等地。全球五旬节派的教会纷纷成立,例如“神召会AssembliesofGod”,“神的教会ChurchofGod”,“四方福音教会ChurchoftheFoursquareGospel”等。在圣洁运动及五旬节运动,兴起了不少妇女讲员,像“四方福音教会”的领导者马帕生AimeeSempleMcpherson等。三、灵恩运动的发展“五旬节运动”的发展到了1960年前后,有新的气象,产生了所谓“第二波”的“灵恩复兴运动CharismaticRenewalMovement”,又称为“新五旬节运动Neo-Pentecostalism”。此运动仍然强调“灵洗”的必须与“说方言”的重要,但不像“第一波”那样坚持“说方言”为绝对的表记。第二波灵恩运动的影响比“第一波”更深远,3虽然幷未在教义上产生新的宗派,却渗入了每个主流教会宗派,幷且进入知识份子阶层,透过大量出版书籍杂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到了1980年代,又有强调“神迹奇事”的“葡萄园运动VineyardMovement”兴起,发展“权能事奉PowerMinistry”,一般人称之为“第三波”。四、二十世纪的现代神学西方国家在现代“人本主义”人定胜天的迷思之下,以为根据理性发展科技,注重道德教育,就可解决人类的问题;以理性主义为依据的“自由神学”也编织乐观主义的美梦,期待“人间天堂”的来临。然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带来了西方国家大梦初醒与信仰破产。瑞士神学家卡尔巴特KarlBarth(1886-1968年)与布仁尔EmilBrunner(1889-1966年)起来反对以人为本的自由神学;他们采用辩证法,强调神的超越,开始了“新正统主义Neo-Orthodoxy”。德国新约学者布特曼RudolfBultmann(1884-1976年)主张采用批判学,以“解除神话”的方法来读圣经的福音,被称为“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这两派在二十世纪上半期兴起,都是以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为哲学架构,与正统信仰背道而驰。另外,有因应社会不公义状况而兴起的政经改革主义,例如美国的“社会福音SocialGospel”与中南美洲的“解放神学LiberationTheology”,都将福音政治化,将主耶稣视为政治革命的榜样,以建立人间天国。此外,五花八门的神学思想,如“世俗神学”,“神死神学”,“故事神学”等无奇不有,接二连三的升起坠落。总的来说,二十世纪的现代神学多系哗众取宠,与历代以来的正统福音信仰相距甚远。•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听一首宣道会创始人宣信所写的诗歌《祂自己》。祂自己Himself1.前我要得福址,今要得着主;前我要得感觉,今要主言语;前我切慕恩赐,今要赐恩主;前我寻求医治,今要主自己。2.前我忙于打算,今专心祈求;前我常常挂虑,今有主保佑;前我随己所欲,今听主言语;前我不住讨求,今常赞美主。(副歌)永远高举耶稣,赞美主不歇,一切在耶稣里,耶稣是我一切。▲请温习并思想本课上半段两个重点:1.说明十九与二十世纪“海外宣教运动”的先驱是哪几位?2.“圣洁运动”、“五旬节运动”和“灵恩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4五、基要主义与福音主义十九世纪高张的自由神学与批判学,对基督教会带来很严重的挑战与冲击。在北美各地持保守信仰的基督徒,纷纷召开研经聚会表明福音基要信仰。1895年在尼加拉Niagara的“圣经研讨会”,发表了“基要信仰五要点”:1.圣经的完全无误2.基督完全的神性3.基督为童贞女所生4.基督代替性的赎罪5.基督身体复活与肉身再来。到了1910至1915年,保守信仰人士出版了一系列十二册丛书,名为《“基要信仰Fundamentals”》,这十二册书解释明辨基要真理,驳斥新派神学的论点。自1920年起,持守基要信仰者被通称为“基要派Fundamentalists”,以表明与“现代派Modernists”的对立。这就是基要派这名称的来源。到了1940年以后,基要派中有两种看法:一些人主张脱离已经被现代派所把持的原属教会,与现代派来往的教会或信徒划清界限;另一些人则认为凡是认同基要福音信仰的牧师信徒都应与之联系合作,不论他们是否脱离新派的教会。主张联合的人在1942年成立“福音派全国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Evangelicals”,称自己为“福音派Evangelicals”,他们幷与其他国家的福音派人士合作,于1951年组成“世界福音团契WorldEvangelicalFellowship”。福音派人士立足于基要信仰,注重学术研究与社会参与,热衷传扬福音。福音派透过神学院训练传道人,组织宣教机构差遣宣教士,幷出版神学书籍与杂志期刊(例如:《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Today》等)。属于福音派的神学院有美国波士顿哥登康维(GoldenConwell)神学院,芝加哥的三一Trinity神学院,费城的Westminster神学院,德州的达拉斯Dallas神学院,南卡州哥伦比亚Columbia神学院等;出版社有:Zondervan、Baker、Eerdmans、InterVarsityPress、FocusontheFamily等;著名的福音派学者有:卡尔亨利CarlHenry、司托得JohnStott、薛华FrancisSchaeffer、巴刻J.I.Packer、陶恕A.W.Tozer等。自1970年代以来,福音派中有些人士受现代神学与圣经批判学的影响颇深,逐渐在基要信仰上采开放的立场。他们主张圣经在科学与历史方面会有错误,虽然在信仰与神学上是大体无误的;认为主耶稣是人得救的主要道路,但未必是唯一的道路。这种从宽解释福音的立场被称作“新福音主义Neo-Evangelicalism”,这些人士被称为“开放福音派OpenEvangelicals”。六、普世教会合一运动自从1910年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的“国际宣教士会议InternationalMissionaryConference”之后,基督教各宗各派积极寻求联合。1948年正式成立“普世教协WorldCouncilof5Churches”,其教义根基非常宽广自由,对直接传福音的委身薄弱,而且支持第三世界左派运动武力革命。所以,保守的福音派教会不愿意加入“普世教协”这个以基督之名从事政治与社会运动的团体。福音派人士于1966年在柏林召开“世界福音会议WorldCongressofEvangelicalism”,1974年在瑞士洛桑召开“普世福音化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CongressofWorldEvangelization”发表《洛桑宣言》,强调在基要真理上寻求合一,在普世宣教上同心协力。七、东正教与天主教的发展东正教会的发展,在十九与二十世纪进入了新的阶段。由于土耳其奥图曼帝国的瓦解,希腊,赛尔比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地的国家教会兴起。虽然在二十世纪先后经历回教徒与无神论政权的统治,教会仍延续发展,呈现生机。俄罗斯以及前苏联各地的东正教会更是曾遭受政府极大的压迫,但是因其崇拜礼仪与教理问答的薪火相传,仍持续至今,作有力的见证。自1961年以来,东正教会就加入“普世教协”,与基督教主流宗派及天主教保持密切联系,他们反对政治参与,其影响主要是在神学研究与崇拜礼仪上。天主教在二十世纪前半叶,仍采取“坚持传统,反抗现代”的立场。自1958年若望二十三世JohnXXIII当选教皇之后,情势有了改变。他认为教会应该向现代世界打开大门,回应现代人的真正需要。因此他于1962年召开“梵谛冈二次会议SecondVaticanCouncil”,1963年他去世,保禄六世PaulVI继任教皇主持后续的会议。总的来说,第二次梵谛冈会议(1962-65年)仍然固守天主教的传统教义,只是在作法上比较现代化,例如:望弥撒时准许使用各地的方言,崇拜仪式可配合当地文化,给予较多的良心自由。此后,天主教开始与其他教派对谈,促进关系。例如:与东正教会共同撤销1054年的互相开除教籍案;称呼基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