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自然文化遗产摘要: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东汉永平11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2009年6月26日,五台山被正在西班牙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包括从公元4世纪到19世纪(中国北魏、唐、宋、元、明、清)的佛教建筑及独特的圣山环境景观,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杰出成就和特点,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造访五台山,因此对它的破坏也是也来越严重。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挥霍,而应加大保护力度,保持其原真性和自然性。关键词:世界遗产五台山宗教景观自然景观一、五台山简介: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78公里、繁峙县砂河镇48公里、忻州市15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在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方圆达250公里,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五台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历年来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等荣誉。二、宗教景观: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传说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唐代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另一个标志,是外国佛教徒对五台山的无限景仰和竞相朝礼。唐朝经济繁荣,国势强盛,在国际上声望甚高,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五台山还受到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的景仰。朝礼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经、佛法的外国僧侣很多。五台山有浩如烟海的佛像,数量多达30000余尊,不仅有佛、菩萨、罗汉、胁侍、供养人、护法神,而且还有儒教、道教、地方宗教、帝王将相、僧侣居士等。这里的佛像分为八种类型:泥塑,金属,石刻,木雕,烧瓷,脱纱,刺绣,画像。五台山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广济寺、岩山寺(繁峙县)、洪福寺(定襄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塔院寺、菩萨顶、圆照寺、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延庆寺、公主寺(繁峙县)、三圣寺(繁峙县)、惠济寺(原平市)、石佛堂(河北省阜平县);其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宗教活动场所的角度,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1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广宗寺、广仁寺、黛螺顶、观音洞。三、自然景观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四、世界遗产特点概述1、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高度统一以秦兵马俑为例,在艺术上,每一个陶俑的特点都被细腻地表现出来,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个性鲜明。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它反映了秦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譬如有统一的指挥,先进的兵器,宏大的规模,完整的编制。另外,在政治上,它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统治者的高度中央集权。同时,这些陶俑还表现出我国古代高超的塑俑工艺,从而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再以布达拉宫为例,布达拉宫内有大量的壁画,佛像,唐卡,陶瓷玉器,金银器等,这些都是宝贵的艺术品,至今仍有很多人在研究,这是藏传佛教高度兴盛的表现。另外,布达拉宫内珍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研究这些资料会发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文化和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从来没有间断过。2、真实性和完整性世界遗产,尤其是世界文化遗产,都特别重视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泰姬陵为例。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已故的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但是,印度环境保护和文物界人士通过调查发现,当地旅游部门因长期不注意环境保护和陵墓的维护保养,泰姬陵的许多部位遭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大理石台阶已磨损并出现裂痕,精美的雕刻和宝石镶嵌也遭损坏。另外,由于周围工厂排放大量有毒气体导致酸雨过多,原本洁白的泰姬陵出现片片黄斑。更有甚者,2007年北方邦政府为获得最大旅游效益,曾决定斥资18亿美元来改善泰姬陵:周边旅游硬件环境,包括在陵园附近区域兴建“遗产走廊”。根据计划,该工程最终将填埋泰姬陵和阿格拉古堡两大世界遗产之间的河道,在河道之上兴建一条包括超级市场、饭店和旅游设施在内的步行街。消息一经传开,立刻遭到印度舆论和考古界的强烈反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获悉后也明确表示:“若此两处景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或产生负面的视觉效果,泰姬陵将会被列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录。”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印度最高法院终于对北方邦政府正式发出警告,表示如果无文物保护部门的正式认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在面向泰姬陵的亚穆纳河对岸举办庆祝活动,以避免对泰姬陵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1995年,印度政府宣布了10条保护泰姬陵的计划,其中有一条是在泰姬陵周围地区行驶的车辆要使用低铅汽油。并且在景区内看不到任何现代社会的物品,甚至是垃圾桶和电线。总体而言,印度政府的保护政策还是收到一定成效的。比如,在1996年,希腊音乐家雅尼经在此举办音乐会,专家们认为音乐会的声音震颤和光照破坏了泰姬陵的建筑。此后,在泰姬陵举办大型活动一般很难获得批准。偶尔举行的音乐会的声音和光照究竟能对大理石结构的建筑造成多大的“破坏”,尽管还要认真考证,印度政府还是通过政策法规和监督手段,避免因利益驱动而使陵墓管理者产生“杀鸡取卵”的冲动。由于政府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努力,泰姬陵的污染问题逐渐得到缓解,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又要将它作为袭击的目标。印度安全部门一度曾用黑布蒙住了泰姬陵,以应对可能的“空中打击”。此后不断有关于泰姬陵受威胁的消息传出,印度政府启动了保护泰姬陵的应急计划,甚至调动了特种部队。人们希望沙贾汗和泰姬的爱情故事能通过这座伟大的建筑艺术精粹永远讲述下去。正是人们的不懈努力,保持住了泰姬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泰姬陵免于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但令人遗憾的是,同样名列世界八大奇迹之中的埃及金字塔,却渐渐地被不断扩张的城市和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所吞噬,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不禁使人扼腕叹息。一条为发展旅游业而修建的柏油马路从金字塔旁穿过,不断扩大的开罗城与金字塔仅一路之隔,景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遭到了严重破坏。3、民族性和地域性世界文化遗产要有民族和地域上的代表性,例如圣彼得大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西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西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为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两千年前的简单墓地,四百年后修建了一座长方形会堂,后来毁于战乱,一千年后尼古拉五世颁发重建命令,之后就是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住持设计施工,布拉曼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也来了。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脸肃穆的教皇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由巴勒斯坦逐步传播到罗马时,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极大恐慌,为了巩固政权,尼禄皇帝从公元64年开始镇压基督教的传教士,耶稣的大圣徒彼得作为教会的创始人,自然不能幸免,他被尼禄皇帝钉死于十字架上。死刑就是在现在的教堂所在地执行的,当时那里还是尼禄的跑马场,他的遗体就地埋葬。然而,让罗马统治者意想不到的是,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基督教的教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信徒和传教士不仅杀不绝,其影响力反而越来越大。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基督教的势力已大到不能消灭的程度,君士坦丁大帝只好宣告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于324年在彼得的墓地建起了一座简易的小教堂,以表示对彼得的纪念,当然也可以说是为彼:得平反昭雪。君士坦丁的儿子孔斯继位后,为了进一步利用基督教的势力为帝国服务,将基督教确定为帝国的国教,为了表示对天主的崇敬,孔斯大兴土木,把原来简易圣彼得教堂推倒,在原地建起了数倍于原规模的大教堂。在此后的十多个世纪里,圣彼得大教堂又经历了多次扩建和重建,有趣的是,每经历一次大的扩建或重建,它的风格都会经历一次变异,君士坦丁第一次修建的教堂是希腊神庙式的,后来就演变成了古罗马式,其平面的十字结构也从希腊式改为拉丁式(横短纵长),但不管风格和结构如何变化,它的中心位置始终不变,彼得的墓一直处于十字的中心。可以说,圣彼得大教堂就像是一本书,记载着基督教在罗马甚至整个欧洲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具有很浓厚的欧洲特色,是地域性的集中体现。五、分析比较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一处,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此地,自然对此造成了破坏,五台山为什么能够入选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1、五台山人文景观代表了中国人民创造性天才在宗教文化信仰领域的杰出成就的显示;2、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