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高考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第一境也此第二境也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目标引领】学习多角度认识和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旧材新用1、深挖素材内容对屈原、苏轼、文天祥、李白等人的诗句、生平事迹及后人的评价等都要烂熟于胸。人无我有,人有我新。2、拓展思维角度,全方位寻找素材与话题的契合点。屈原选择:清醒、清白、荷叶、汨罗江……留给明天:关怀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颗挚爱祖国的拳拳之心!永恒:在岁岁年年坚实的粽角中变为深沉的永恒。3、精心锤炼,语言出新。适用话题奇迹跑风采人生的极限感动成功的秘密爱心博尔特不会忘记鸟巢,是“鸟巢”孵化了他的冠军之梦,以三项世界纪录的成绩收获了三枚“金镶玉”,在他22岁生日的那一刻,还收获了近10万中国人的祝福。中国不会忘记博尔特,不仅是因为他在这里创造了世界田径最传奇的纪录,更重要的是他那颗善良而诚挚的心灵,在被中国感动的同时他也感动了中国,向四川地震灾区儿童捐赠5万美元,邀请6名灾区儿童去“世界短跑中心”牙买加旅游,他俯下1.95米高的身子去亲吻一位失去左腿的汶川女孩.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在这名运动员身上不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升华为了感动北京、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大爱”!“感动”例文:由此可以看到:同一个材料,通过拉拉靠靠,你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的话题之中。这样就大大地拓展了作文素材的运用空间。“怎么拉?怎么靠?”请同学们归纳具体做法。精讲点拨方法总结: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3、“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4、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素材,见人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巩固训练A组B组季羡林选择邰丽华韧性李白生命钱学森骨气苏轼仰望霍金李清照《士兵突击》三鹿奶粉事件5·12汶川地震坚持走自己的路径,钱学森选择了淡泊与率真。钱学森在美国学成,不顾美国的阻留毅然回国。他眼中没有金钱与名利,他眼中没有强迫与阻挠,他只看到要为祖国的未来奉献。就这样,他一心扎进航天事业,为中国宇宙空间、航天、原子弹等多项科学事业贡献他毕生的力量。五年的阻隔,十年研究,他用科学家的淡泊与率真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可敬的形象。渺渺宇宙,灿烂星空,当你抬头仰望之时是否还记得钱老?记得他用淡泊与率真开拓了自己的路径?坚持走自己的路径,我们就可以实现理想。例文一:苏轼深谙儒、佛、道之精髓,汲取各方之所长,融合儒、佛、道三家思想于一体:既怀儒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志,又兼顾了佛家的宠辱皆忘,波澜不惊的胸怀,更修道家的养身之术,正因如此,他的文艺观便刻上了浓重而深刻的儒、道、佛色彩,再加上他文学和艺术天生的禀赋,无论是文学创作抑或是书法创作都达到了融汇贯通,自主创新,行云流水的境界。苏轼不但是个旷古奇才,也是一个极重感情的好男人,堪称男人中的极品和典范。苏轼不像柳永,不像李煜,更不像杜牧,在他的文章里,我们看不到“十年一觉扬州梦,羸得青楼薄幸名”这样轻浮的诗句,例文二:(期中考试《仰望》优秀作文节选)我们看到的只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深情,昔日的那首《江城子》,那段和亡妻王弗缠绵悱恻动人心魂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不知俘获了多少名媛淑女的芳心;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痴情女子誓此生非苏郎不嫁。苏轼是一颗极其璀璨耀眼的星辰,他揽人间万千才情于一身,焕发着万世的华彩,创造了一个中国文学和艺术的神话,时至今日,当我捧着他的诗句,沉浸在其中时,我不得不以一种仰望的姿态和崇拜的眼神对他产生了无比的敬畏。读着他的诗句,冥冥中,我彷佛越过了千年的距离,回到了那个朝代:在清幽的西子湖畔,在宏伟的苏堤之上,我看到了那位盖世奇才,他宽衣长袖,手执竹仗,林立在湖边,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时,“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