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演变教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美术教育的演进学习目的:1.了解中外美术教育的演进过程2.知道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特征3.认识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4.懂得美术教育发展的规律第一节中国美术教育的演进第二节西方美术教育的演进第三节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第四节认识美术教育演进的规律第一节中国美术教育的演进一、美术教育的诞生二、古代美术教育二、近代美术教育四、现代美术教育(1949年以后)一、美术教育的诞生记事达意类型太阳符号图形原始先民把与人类的生存,植物的生长息息相连的太阳,直观单纯地记录下来,起到记事或纪念的作用。信仰祭祀类型神秘象征类型原始先民把天体及其中的太阳奉为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岩画中的太阳符号图形被幻化得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成为表达理想信仰和神灵顶礼膜拜的图腾或偶像。人类最初的创造活动的目的是实用,如生产生活、巫术信仰、交流传播等活动的创造活动,并逐渐与审美结合在一起。人类创造的物质实体(工具、雕刻、建筑等)和图形符号,就是最初的美术。现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中国文字的历史演变实用功能与精神表达逐渐脱离开来,以至出现了相对独立的以精神表达为目的的美术形式。在美术形式的创造过程中,人们需要将自己的经验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地横向传播,也需要从一代到另一代的纵向传播,传播总是以口传、示范、实践等方式进行的,这就形成了美术教育。历史上美术教育的形态:非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口传心授)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学校教育)准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学徒式教育)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博雅教育实用教育绘画、书法,娱乐遣兴、抒情展意,提升品味、陶冶性情,诗书琴棋、山川自然。竹工、漆工、石雕、石窟,画、塑、铸、剪、刻、雕、漆、烫、磨、贴,精雕细镂。上层社会或文化人下层社会或艺匠二、古代美术教育1、鸿都门学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二月。因校址设在今河南洛阳郊区的鸿都门而得名,被认为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一)、以博雅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博雅:谓学识渊博,品行端正鸿都门学的学生由州、郡择优选送,大多为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不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设有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学生毕业后,成绩优异者,可获高官厚禄,甚至封侯赐爵。因此,鸿都门学极一时之盛,学生多时可达千人。尺牍:古人书写的工具。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由朝廷设立的皇家画院。五代时期的西蜀(公元891—965)和南唐(公元937—975)即已开始设立画院。画院由国家开办和管理,将全国的优秀画家聚集起来,为皇室服务,描绘帝王和贵族的生活,记载国家重大的活动。画院画家穿戴官服,享受国家的“俸值”。2、宋代画院黄荃《写生珍禽图》供职西蜀画院,继承唐代花鸟画,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宋朝沿袭了西蜀的画院制度,并加以发展,成立了翰林图画院。画院广招天下画师,《朝元仙杖图》的作者武宗元、《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皆为画院画家。武宗元〔北宋〕《朝元仙仗图》擅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作大量壁画。工人物、佛道、鬼神,师吴道子,后为真宗宫廷画师之首。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考试形式宋徽宗赵佶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此外,还有说文(篆书和音训)、尔雅、方言、释名等学习科目。可见,当时的画学不仅重视绘画技法的学习,而且注意全面提高学养。《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尔雅》是中国第一部词典,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考题一: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深山藏古寺蝴蝶梦中家万里博雅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注重整体素养的提高:画品即人品、文学修养、生活阅历、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临摹:(清)秦祖永《桐阴画诀》“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入无人路”(清)沈新友编撰《芥子园画谱》观察、记忆和写生结合:古人除取法古人外,还重视向生活和自然学习,“先以古人为师,再以天地造化为师”,以培养画者观察、记忆和写生的能力。《吴道子画嘉陵江山水图》(纸本册页水墨淡设色34×42cm)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二)、以实用为目的的美术教育重“技“的美术具有实用性和物质性的特征,主要由社会上属于匠的那一类人承担。重“技”的美术教育技艺特色浓郁,画、塑、铸、剪、刻、雕、漆、烫、磨、贴无所不包。教学方法重“技”的美术教育,基本上是以严格的师徒传授制来完成的,师承性极强,呈严密的封闭状态。利用口诀教学:“若要笑,眉弯嘴翘。若要哭,眉锁额蹙…”“红间黄,秋叶坠。红间绿,花簇簇。青间紫,不如死。粉笼黄,胜增光。”社会对“匠人”的态度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少数极为开明的朝代,才有以官办形式进行工艺教育的,如唐朝的少监府,聘用社会上技艺超群的师傅传授徒弟。训练时间因各种技艺的难易程度而异,如精细雕刻镂花学时为4年;制造车轿、乐器学时为3年;制作大刀长矛为2年;制箭、漆工为1年,做礼帽头巾为9个月。学徒制造的器物上需刻上姓名,以备考核。尽管如此,从历史的大方面看,这类“百工”不曾受到真正的重视。事实上他们地位十分卑下,不仅得不到官方的青睐,而且还受到一些文人画家的鄙夷。(唐)张彦远:工匠之画,画格不高。讨论:为什么中国古代美术教育会出现重“艺”轻“技”的现象?中国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比较注重个体内心世界的修炼,以求通过个体身心的平衡和稳定,达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平衡,而对物质世界则较少地进行分析性的研究和探索。因此,对物质性较强的工艺类美术类型的轻视,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博雅教育和实用教育者这两种美术教育构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传统,一直延续和影响到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需求的增加,这种扬此抑彼的教育方式也得以改观。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新式学堂开设图画课专业美术院校三、近代美术教育近代美术教育诞生的主要原因: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国主义重创了中国人的保守思想,使人们从民族落后中觉醒过来,开始重视以物质生产为目的实用知识,重视科学,重视以美术教育的形式培养为洋务实用的美术人才。应科学与实业的需求近代学校教育应运而生。(一)近代美术教育的诞生于发展1.一些新式学堂开设图画课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之外,还包括画法。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内分两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画图生”。天津电报学堂(1880年创办)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创办)天津中西学堂(1895年创办)马尾绘事院新貌(福州)清末枪械样图江南水师学堂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我国最早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系科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学科以图画(西洋画、中国画、图案等)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中小学教育中“图画手工课”进入小学课堂,定为“随意科目”。“癸卯学制”是我国经法令公布,正式在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体系。它对整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图画手工课的目的:“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象”,“养成好勤耐劳”,“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培养毕业后“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民国初期的美术教育提出了培养学生“养其美感”、“涵养美感”的审美能力。可见,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在民国初期的学校教育中已经得到了重视。在蔡元培先生等人的倡导下,美术教育思想已由过分的看重“技”向“艺”的方向倾斜。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私立美术学校蓬勃发展。2.专业美术教育诞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1912年11月由刘海粟等创办初名上海美术院,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设有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雕塑科、高级师范科和初级师范科。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曾任校董。该校的办学思想深受蔡元培关于美育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影响。借鉴西方艺术教育的模式,开展人体模特写生,提倡艺术个性,同时也主张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刘海粟(1896-1994年)历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刘海粟的艺术理念(1).对美术的推崇:美术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和实用美术,还应该包括工艺音乐和美术教育。(2).艺术的民众化:要将艺术普及到社会,人人生活艺术化。(3).艺术的创新与表现:反对模仿和盲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由蔡元培倡导,1928年3月在杭州成立,林凤眠为首任校长。初名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称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校宗旨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腾固、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曾先后任校长。1950年改成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为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的艺术理念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林风眠(1900年11-1991年8月)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画家,艺术教育家林风眠的这幅画最重要的特色是突破“山水画”的陈腔滥调,完全是他的人格精神,他个人情怀的表现画家以纯墨罩淡色表现,吸收了西画中光线、体块、结构等因素,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萧瑟的情境。山水彩墨纸本1960年作林风眠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18年积极倡导下成立,徐悲鸿担任第一任院长,培养美术师资、实用美术人材、提倡美育。1922年改称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招收中国画、西画、图案三个系的本科生。1927年并入北京大学成为美术专门部。后校名和专业几经更替,抗战时期曾迁往中南和西南。这期间刘百昭、林风眠、严智开、赵畸、滕固、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先后担任过校长。徐悲鸿的艺术理念徐悲鸿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和徐悲鸿的“改革”徐悲鸿认为,中国艺术之所以在那个时代式微,就是因为和生活、现实疏远,所以他提倡现实主义精神,他从西方引来现实主义的内涵充实中国艺术。到了1949年后,他和社会主张的革命现实主义一道,形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主流,一再受到当局政府高度重视。林风眠的作品大量引入西画的块面和色彩,用后印象派和野兽派对物象的“单纯化”手法取代了中国画写意在笔墨的程式,扩大了中国画材料与工具的表现,在画面背后散出东方文化的哲思。(二)近代基础美术教育的观念科学和实业推动的美术教育有较强的实用色彩,但德国思想家席勒认为:“极端地追求物质生产会导致人工作的机械性、局部性和被动性,破坏人的本质的完整与和谐,而审美体验和艺术活动是弥合人格分裂的最好的粘合剂。”王国维、蔡元培和鲁迅等人受席勒的影响开始推动美术教育由实用性向审美性和情感陶冶转化,形成了实用技能和审美陶冶

1 / 9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