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一、龙飞凤舞——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万年—公元前1万年)旧石器时代打致细石劳动工具山顶洞人的饰品精神生产意识形态远古图腾活动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社会意识的成熟远古图腾:是新石器时代代表精神生产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萌芽,此时审美和艺术还未分化。例:远古传说中的“神”是“龙蛇”样和“凤鸟”样。即章学成《易》“人心构营之象”闻一多: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麟和须。问:为何流传至今仍是两个图腾?“龙”是蛇的夸张、增补和神化,“凤”是鸟的神化形态。以其为标志的东西两大部族联盟,经历长时间的斗争,逐渐统一。原始歌舞:在春秋战国之前,原始歌舞的图腾活动是代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所以原始歌舞中“礼乐”是二而一的。到后世才逐渐分化:“礼”——政刑典章;“乐”——文学艺术。“龙飞凤舞”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楚辞》、《乐记》有意味的形式:形状、线条、色彩线条(节奏):建筑、绘画、书法、雕塑、音乐陶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抽象的几何纹路为主。叶脉纹是树叶脉纹的模拟,水波纹是水波的形象化。云雷纹导源于流水的漩涡。纹路是由动物的写实而逐渐变成抽象化、符号化的。由再现到表现,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是一个由内容积淀成形式的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补充:克莱夫贝儿有意味的形式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的形式。“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排组合列起来的某种特定方式。“意味”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特定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有意味的形式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美。生活中的美是浅层次的,只能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味的形式是纯悴的美,不带任何功利性。其次,贝尔认为,再现记述事实,为某种功利性的需要服务。为此,他极力贬低了现实写实性绘画。认为“再现往往是艺术家低能的标志”,“描写入微是现实主义的核心,而且是艺术的脂肪性病变。“有意味的形式对现代西方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普遍而持久的影响。但容易“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而导致“为艺术而艺术。陶器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和图案的变迁,新石器时代的早期生动活泼舒适道晚期神秘、恐怖。可以看出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从母系社会让位于父系社会并逐渐过渡到早期的奴隶制社会。陶器是瓷器的前身,是人对于审美意识的初始。二、青铜饕餮——夏商周(约公元前2146—公元221年)尧舜禹军长制夏商周奴隶制秦封建制狞厉的美社会:1.奴隶制2.宗法制形成了阶级和秩序。巫术礼仪:来强化阶级统治维护阶级统治,甲骨文用来占卜。饕餮:兽面纹,是原始祭祀礼仪的符号标志,是神秘、恐吓、威吓的象征,来自超现实的幻想。人类为了摆脱动物时代,使用了暴力和野蛮的方式作为文明社会的产婆,战争和武力在早期宗法制社会被歌颂,吃人的饕餮是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展示了原始、天真、拙普的美。线的艺术书法:甲骨文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为的后世的汉字和书法发展奠定了原则和基础,汉字以“象形”为本源,不仅包括客观的模拟写实,还包括主观的意愿。所以汉字的形体获得了独立于符号意义的发展途径,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净化成了抽象的线条和结构,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解体和开放同书法一样,青铜器也在中秋战国时期开始有了审美的意识。滥觞期开放期亦是解体期,宗法制走向衰亡,饕餮纹被取代。终结于奇技淫巧中新式期战国年代,解除宗教束缚,更注重现实美,纹饰亦变得理性化、世间化。勃古期三足器:鼎。使用与审美兼具三、先秦理性精神、春秋战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儒道互补儒家:实践理性、无神论、怀疑论、功利性(艺术的纯粹性)情感感受认识模拟(关系、韵律)满足于官能情感正常抒发,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实际功利作用道家:意会;“道”“气”“虚”“妙”“自然”审美观念深入人心,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超功利的无为关系。儒家对后世文艺影响主要是内容,道家则是在审美。但艺术作为独特的意识形态,重要在于其审美规律。赋比兴原则《诗经》的故事中,归纳出“赋比兴”的美学原则。都是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因素的不同比例的配合或结合。建筑艺术中国建筑: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体现着理性精神:1.实用、入世、理智、历史的精神;2.严格的对称结构。西方建筑:孤立的、独立自足的向上堆起的。论证形式和内容的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四、楚汉浪漫主义南方的神话世界:《山海经》、《楚辞》——抒情、对生命的向往;楚汉浪漫主义北方的理性世界:《诗经》——先秦理性精神;艺术的功能是教化(现实功利作用)汉文化特点:古拙的生命力,“气势”为本质,追求速度感------征服世界的欲望——盛世汉代艺术尽管有时候显得幼稚、粗糙、简单、笨拙,但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五、魏晋风骨——第二个黄金时代、社会形态变异人的主题社会:中国前期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两汉经学被门阀士族地主阶级所取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何晏、王弼魏晋时期文化思想领域一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文艺上,三曹、阮、嵇;书法上,钟、卫、二王魏晋时期文化思想领域二文的自觉:由两汉“厚人伦,美教化”——魏晋“为艺术而艺术”文学:《古诗十九首》魏晋新风:建安风骨;曹丕《五言》《世说新语》对“风度”的重视追求艺术的纯粹性:康德艺术的道德与不道德之分。书法:谢赫《六法》“气骨应随经传”;由魏晋开始进入自觉阶段。阮籍与陶潜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艺术态度:忧愤无端、慷慨任气;超然事外,平淡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