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教育1.教育观(1)请简要阐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答: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的教育。(2)请简要阐述评价观?答: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②评价内容多元化。③评价方式多样化。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⑤更注重评价过程。2.学生观(1)请简要阐述现代学生观?答: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②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③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④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3.教师观(1)请简要阐述现代教师观?答: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2)请简要阐述现代教学观?答: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③教学过程终于教学结果。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1-教育知识与能力1.教学(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15下【口诀:备上作业,辅导检查】答:①备课: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②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③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通过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或技能缺陷,加以纠正,并作出评价,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设。④课外辅导。⑤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答:①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3)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答: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具体到抽象。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有具体到抽象。(4)谈话法的实施要求有哪些?答: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要善问;③要善于启发诱导;④要做好归纳与小结。(5)请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答:①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②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Ⅰ.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Ⅱ.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Ⅲ.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③不足之处:-2-Ⅰ.不利于因材施教;Ⅱ.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Ⅲ.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2.中学德育2.1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简述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①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Ⅰ.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Ⅱ.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2)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答:①有效地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利用群体约定④角色扮演⑤价值评析⑥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2.2德育(1)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答: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⑤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②理想和传统教育;⑥人道主义和社会功德教育;③集体主义教育;⑦正确的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④劳动教育。简述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口诀:一安四生答:①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②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③升学就业指导教育(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4上★答:①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口诀:知思活长(知识和思想可以帮助人活得长久)(3)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①方向性原则-3-②疏导性原则③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④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⑤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⑥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⑦长善救失原则⑧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口诀:书方知信,极致因善(4)简述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答: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说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5)简述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4下答: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③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6)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答: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③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7)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4-答:①说服教育法;④情感陶冶法②榜样法;⑤品德评价法③指导实践法;⑥品德修养指导法(8)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答: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运用说明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9)简述榜样法的基本要求答: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10)简述实际锻炼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答:实践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方法。运用指导实践法要注意:①运用实践锻炼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②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与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相结合。③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④要不断地督促检查,使之坚持。⑤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11)简述情感陶冶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答: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具体要求:①使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③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5-3.中学生学习心理3.1学习的认知基础(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答: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②无意注意也可以有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注意。(2)简述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答: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③正确组织课堂教学;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④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3)怎样在教学中应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答:①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②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在我们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这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使注意能长时间保持集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4)请简述记忆过程。【口诀:鸡在吃米】答: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①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过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特点,即对信息的识记具有选择性。②保持与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遗忘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③回忆或再认:回忆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现出来的过程。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实,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5)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答: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②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⑤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⑥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6)思维的形式有哪些?答:思维有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①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构成人类知识的做基本的成分。②判断。判断是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脑中的反映。③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3.2学习与学习理论(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答: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Ⅰ.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Ⅱ.学习观: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Ⅲ.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Ⅳ.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②对教学的意义Ⅰ.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Ⅱ.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Ⅲ.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把需要分成五个五层次,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3.3学习动机(1)简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4上答:①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Ⅰ.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Ⅲ.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Ⅱ.设置合适的目标;Ⅳ.训练归因。②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7-Ⅰ.表达明确的期望;Ⅲ.合理运用外部奖励;Ⅱ.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Ⅳ.有效的运用表扬。3.4学习迁移(1)请问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答:①学习情境的相似性;②学习材料的性质;③学习活动的多样性;④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层度;⑤年龄特征;⑥智力水平。(2)请问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口诀:三教一学】答: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3.5学习策略(1)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答:①主体性原则;④生成性原则;②内化性原则;⑤有效监控原则;③特定性原则;⑥个人效能感原则。口诀:煮花生特有效(2)请问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答:①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②有效运用教学反馈;③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3.6问题解决与创造力(1)请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Ⅰ.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Ⅱ.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8-Ⅲ.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Ⅰ.保护好奇心理;Ⅱ.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Ⅲ.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Ⅳ.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Ⅰ.发散思维训练;Ⅱ.推测与假设训练;Ⅲ.自我设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