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微生物学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Microbiology)研究微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方略的科学。微生物所在的环境包括大气、土壤、水、光照、生物及非生物物质等有机和无机环境。目的研究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生产和生活,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消除其危害,并利用这些规律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服务研究非致病微生物原因非致病微生物是地球上微生物主要组成(致病只占总量0.01%)。两者一般同时存在,要研究致病微生物必须考虑它与非致病微生物间相互作用规律;非致病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之间可以相互演变;非致病微生物常用作致病微生物的指示代表;非致病微生物很多具有降解有害物质作用,可净化环境;非致病微生物是食品变质主要原因。医学微生物学致病微生物与机体之间的关系,以个体为主,寻找病因。卫生微生物学微生物(致病、非致病微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预防为主,着眼于对群体健康的影响第二章微生物生态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生物环境:种内,种间;非生物环境:土壤,水,空气,温度,湿度,阳光)条件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生态系统(ecosystem)地球上一切生物彼此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在长期的历史进化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的生存关系,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组成的统一体范围可大可小。包括开放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总是趋于动态平衡。演替在特定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群落相继更替的过程先驱生物:最先进入环境的生物。生态平衡(ecologicalbalance)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内部或相互之间,在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及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关区别卫生微生物医学微生物研究对象致病微生物,病毒非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研究内容微生物与其生境之间关系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的作用(感染,免疫等)研究范围群体个体研究目的预防,扬利避害寻找病因,治疗检验方法定性、定量、分型定性2系。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稳定状态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干扰因素;耐受的限度;自我调节物质循环环境中的无机营养元素在生物群落作用下,经过吸收同化和复杂的不同形式有机物的转化,最后仍以简单无机物状态归还于环境的循环,称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三个生物功能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光能,二氧化碳,无机物—生产者—有机物—消费者—有机物—分解者—光能,二氧化碳,无机物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ecology)研究微生物与其所在环境和群落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即微生物群体与周围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研究人类、动物及植物与其正常微生物群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内容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正常微生物群中群落之间的关系;正常微生物群和宿主与大环境之间的关系个体(individual)是指具有一定功能的生物体。种群(population)相同多个个体;群落(community)各种生物种群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落生境(habitat)微生物生存外环境局部小空间称为微小生境龛(niche)也称为生态位。微生物在生境中所处的位置,具有功能的涵义土壤生境特征微生物生存与繁殖的理想场所;微生物最稳定的生境;人类活动影响大微生物生态特征代谢旺盛、繁殖迅速—种多量大;菌种资源库;易形成抗逆结构:芽孢、孢子、荚膜;微生物间关系复杂;是微生物主要来源水的生境特征良好的溶剂;营养丰富;生物生境复杂;生物生存的主要,重要生存环境。水微生物生态特征多数为革兰阴性菌;常具有鞭毛、纤毛等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具有附着生长及相互聚合的特性;受环境影响大空气微生物生态特征营养匮乏,仅可提供微生物生存场所;只是微生物的暂居地;空气中无固有微生物,来源于水、土壤、动植物等。食品微生物生态特征营养丰富、水分、酸碱度等合适,微生物能在其中大量繁殖。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极易对食品环境本身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微生物种群微生物生态研究内容环境对微生物种群、数量分布、增殖速度及活力影响。微生物群体结构稳定性及可修饰性。微生物群体对环境功能。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与其他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关系、作用和演变规律最小因子定律基本核心:任何生物的生物量决定于所存在环境中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营养,适用于“稳定状态”的环境耐受性定律每种生物生长繁殖只能耐受一定范围的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均可影响微生物的存亡。耐受限度生物对生态因子所能耐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范围3综合作用定律将谢氏耐受定律与利比西的限制因子定律结合起来的产物。含义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取决于综合环境(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殖率大,世代时间短,适应性强,生物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变异(variation)的存在使遗传保守性与遗传变异性相互作用,使生物通过逐渐适应演化得以长期生存。生物适应性(adaption)是指生物能适应在一定时间内的环境波动或剧变以保证其本身生活和生存的能力,分遗传,表型适应性。1.互生关系偏利共生(commensalism)指两种种群共同存在于一个生境中,其中一个获益,而另一个不受影响。兼性与专性厌氧菌互利共生(mutualism)指生活在同一生境的两种微生物互换产物,相互依赖,共同有利,在生理上形成一个整体。海藻与表面之附着菌;海藻供氧和有机物,菌供维生素和CO2。互惠共生(synergism)两个种群的共同生存可以互相受益,但不是一种固定的关系,解除关系后双方都能独立存在。溶源性噬菌体与白喉杆菌,后者只有在溶源状态产毒2.寄生关系(parasitism)一种生物侵入到另一种生物体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生长,使后者遭受损害。病毒与宿主细胞,菌体与宿主细菌3.拮抗关系(amensalism)一种微生物产生某种物质干扰其他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也称偏害共栖。真菌产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4.捕食关系(predation)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吞食。原虫吞噬细菌5.竞争关系(competition)两个种群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因子或其他环境条件而发生的争夺现象。小核草履虫与大核草履虫6.种间共处(neutralism)指两种生物同时生存于同一栖息场所内,但互不影响,不发生生态关系(至少没有直接的生态关系)。对人类有利保存的变异对生物有利比较快速极为缓慢的过程人的意识自然环境条件人工选择(artificialselection)驯化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4微生物对所生活环境完全适应才能保持生态平衡。打破生态平衡,发生生态失调(ecologicaldisturbance)生态失调常导致微生物种群演替,然后形成新的生态平衡。微生物在人体内的正常菌群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微生态失衡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第三章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原核:1.细菌(bacteria)甲寄生于乙,并有害于乙-+寄生甲捕杀或吞食乙中一些个体-+捕食对甲有害,对乙无利也无害0-拮抗彼此相互抑制--竞争彼此互相有利非专性++互惠共生彼此互相有利,专性++互利共生对甲有利,对乙无利也无害0+偏利共生两物种彼此互不影响00种间共处种群乙种群甲关系特点作用结果作用名称种属分布危害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医院内、空气、水、土壤、化妆品、物品和食品医院内感染、食物中毒、空气污染、化脓性感染及医药品化妆品污染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自然界、水、乳、尘埃(空气)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超敏反应性疾病、水与空气污染埃希菌属(Escherichia)、沙门菌属(Salmonella)广泛,土壤、水、腐物、医药品、化妆品、食品和粪便腹泻、肠道内感染、食物中毒、食品变败、水和医药品化妆品污染志贺菌属(Shigella)粪便、水、土壤、食品细菌性痢疾霍乱弧菌(V.cholera)水源、食物霍乱副溶血性弧菌(V.parahemolyticus)水、海产品腹泻、食物中毒和食品变败破伤风梭菌(Cl.tetani)土壤、粪便破伤风肉毒梭菌(Cl.botulinum)土壤、海洋沉淀物和动物性食品肉毒中毒白喉杆菌(C.diphtheriae)空气、飞沫白喉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空气、物体表面结核病耶尔森菌属(Yersinia)动物及其污染物、排泄物鼠疫、腹泻和食物中毒布鲁杆菌属(Brucella)动物粪便、尿、乳汁和空气布氏病炭疽芽孢杆菌(B.anthracis)土壤、空气皮肤、肠及肺炭疽嗜肺军团菌(L.pneumophila)土壤、污水和空气军团病铜绿假单胞菌(P.ueruginosu)土壤、空气、水、食品、医药品、化妆品、院内人体院内感染、食品变败、医药化妆品水污染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人与动物的粪便、土壤、水、污水、食物环境污染、食品变败及机会感染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自然界,土壤、水、谷类、粪便和临床用品院内感染、环境感染及食品变败肠杆菌属(Enterbacter)水、污水、土壤、蔬菜、食品和化妆品食品变败、环境污染欧文菌属(Erwina)植物、水果和蔬菜植物致病、水果蔬菜腐烂沙雷菌属(Serratia)土壤、水、植物表面、食品、鱼类、动物消化道食品变败、院内感染及植物病害52.放线菌(Actinomycetes)细胞壁含有胞壁酸,对抗生素敏感;无性繁殖(菌丝断裂、形成分生孢子或孢子囊的形式);多数为腐生菌,人工培养比较困难;分解有机物;部分能产生抗生素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最高等的放线菌,孢子在固体培养基上萌发后长出向培养基内生长的营养菌丝,表面生长的气生菌丝。分布土壤;作用分解有机物、生产抗菌素诺卡菌属(Nocardia)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只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只有很薄一层或无,通过菌丝断裂形成孢子繁殖。(化脓性感染,降解烃,转化氰)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不形成气生菌丝,繁殖时从营养菌丝上长出孢子梗,梗的顶端着生一个分生孢子,分布土壤、污泥,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抗菌素3.鞘细菌(sheathedbacteria)单细胞连成的丝状体细菌,丝状体外包围一层由有机物或无机物组成鞘套球衣菌(Sphaerotilus)细胞串成丝状,丝状体外包有鞘套;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强;活性污泥曝气池常见菌,但数量过多引起污泥膨胀铁细菌属(Crenothrix)带鞘的丝状菌,但丝状体多不分枝;能将低铁氧化为高铁(铁质水管蚀、塞)四、滑动细菌不借鞭毛而靠菌体蠕动进行滑动的一类细菌。分布淡水、海水;贝氏硫菌属(Beggiatoa)硫循环;噬纤维菌属(Cytophaya)纤解五.蓝细菌(bluebacteria)光合型微生物,光合色素主要叶绿素α及藻蓝素,有的还含有藻红/黄素,分布淡水、海水;过量增殖:水华,赤潮,水体富营养化,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曲鱼腥藻(A.contorta)真核(真核细胞核,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一、真菌(fungi)进化程度高于细菌,演化与放线菌无关。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类似于藻类;但不含叶绿素、不光合作用,腐生或寄生。不同于原生生物—细胞壁;与细菌细胞壁区别-几丁质、无肽聚糖;分布生物体内;偏酸性和渗透压高的环境;可发酵、制药等、但人类疾患、动植物病害,霉变、霉烂。(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细胞卵圆形,时球形或香肠状,发酵及变败;假丝酵母属-食用、工业;红酵母属-污染、致病;球拟酵母属;毕赤酵母属-酱油、酒变败)二.霉菌曲霉属(Aspergillus)有横隔膜;多细胞丝状体;典型结构为孢子穗;分布土壤、空气、谷物;酿造、食品和制药、分解有机物能力极强;但霉变、产毒。青霉属(Penicillium)与6曲霉类似,但孢子穗形态不同;帚状枝重要鉴定特征。抗生素及变败。镰刀菌属工业及产毒。交链孢霉属是土壤、空气和工业材料上常见腐生霉菌。芽枝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