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影响和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影响和对策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连平[2010-11-22]共有0条点评摘要2009年7月6日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在上海等五个城市展开试点;2010年6月22日,试点扩大到境内的20个省市区,以及境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这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对外贸的冲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必然会加速包括银行业、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在内的整个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节奏,促进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形成,也会对我国金融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本课题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分析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市场开放进程的影响,并探讨这一过程中可能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由此提出在金融开放环境下我国金融制度完善和创新的政策建议。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之初,曾因结算量稀少而意外“遇冷”。后随着税收、海关等政策的不断完善,尤其是2010年6月22日试点扩大以来,人民币结算规模加速扩大。自试点开始至2010年9月,全国累计完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1970.8亿元,其中进口的人民币结算占到约80%。同时人民币贸易融资、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等相关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也不断进行试点和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顺应市场需求,在政策推动下正在步入发展快车道。当前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相对规模依然有限,进一步发展还面临多重制约因素。一是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尚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足,阻碍了人民币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国际结算货币。二是人民币与外币兑换管制严格,限制了人民币必要的跨境流动和使用。三是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规模和深度还不足。四是资本与金融项目管制下境外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有限。以上制约因素都要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制度完善进程,在中长期逐步加以解决。从发展趋势看,试点扩大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无论从结算规模、境内外试点范围还是从业务种类上都会有空前的扩展。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按照“低调务实有效推动、尊重市场顺应需求、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推动这一业务的发展,如继续放松对境内试点企业的限制,推进人民币结算相关的跨境业务创新,在央行内部成立专门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投资渠道,同时在港澳和东盟等重点境外区域推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预计2010年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量将达到3000亿元,到试点满五年时,预计人民币结算总量将突破一万亿元,届时通过贸易结算途径预计将有约7000亿元人民币头寸被境外非居民持有。因而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要对国内金融市场、货币政策要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需要至少五年的发展期。从长期来看,参照日元经验,我国将用约20年时间,使对外贸易总量中的30%左右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届时人民币也将成为区域乃至全球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交易货币以及储备货币,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化货币。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对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对策商业银行通过“清算行”和“代理行”两种模式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前者适用于有人民币清算行的港澳两地,而后者适用于更为广泛的国际市场,也是试点扩大到全球后的主要发展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尽管规模较大,但还没有形成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国际性金融集团,跨境人民币业务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战略性业务。首先,可实现人民币结算及相关的融资、投资理财、国际信贷等国际业务多元化,并能开辟相应的手续费和利息等新的盈利空间。其次,可改进对境内外结算企业、境外参加行等国际业务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再次,可通过丰富业务种类、积累国际经验、树立良好品牌等,提升中资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最后,通过境内外银行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人民币兑换、拆借和人民币债券交易等业务,可活跃商业银行的资金交易业务,促进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开放。商业银行应抓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扩大的历史性机遇,进行多方面积极准备。首先要巩固和扩大境内外的国际业务客户,包括境内试点地区的客户,以及人民币流动程度较高的境外区域的客户。其次,加强构建境内外联动的商业银行全球结算网络,不仅可在境外重点区域增设分支机构,还可与境外参加行广泛签订代理清算协议。从境外分布来看,可进行“一体三翼”的布局,即港澳和东盟为主体,中西亚、南美洲和为欧洲三翼。再次,要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创新力度。具体可围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扩大人民币结算的范围,加强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投融资业务等的创新,形成更为丰富完整的产品线。复次,要加强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提高并表风险管理能力。最后,重视培养和引进国际结算等跨境业务的专业人才,提升国际业务服务质量。三、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对金融市场开放的影响与对策截止2010年9月份,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人民币净流出约有1500亿元,日渐频繁的人民币跨境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形式和开放程度提出更高要求,其核心是要建立境内外人民币的双向流动渠道。我国金融市场应该依据风险可控、渐进有序的原则,按照先培育境外市场、后放开境内市场,先开放债券市场、后开放股票市场,先提供与跨境贸易结算相关的基础金融产品、后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顺序逐步开放。第一,发展和开放境内外人民币债券市场。人民币债券市场由于风险较小,可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首要选择。一是进一步发展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在目前近500亿元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扩大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二是要扩大开放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范围,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放松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的限制,为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金融市场提供先行试点。三是继续扩大“熊猫债券”市场规模,为境外机构在华以人民币发债融资提供空间。第二,进一步有序开放境内股票市场。这也是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必要措施,但股票市场开放也应该是渐进有序的。具体而言,一可通过建立境外人民币QFII制度,以便在可控制的条件下为日渐增加的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市场获利提供必要渠道;二可在A股市场适时开设“国际板”,使境外企业能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和投资,并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第三,分别在上海和香港建设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中心。一方面,与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要求相适应,需要在上海建立国际化的人民币在岸金融中心。具体而言就是要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人民币资产交易中心,不仅包含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期货、银行等各个金融领域,同时也涵盖在岸交易、国际交易和离岸交易等三类交易。另一方面,在人民币资本与金融项目尚不可完全自由兑换的环境下,有必要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使其成为全球人民币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是由于香港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创新灵活快速,人民币业务基础较好,可辐射人民币需求较多的亚太地区经济体,且和大陆之间协调密切使得人民币的发行、供应和最终结算能掌握在我国央行手中,保证对货币政策的主导权。同时,港沪两地可通过合理定位、协同合作,并肩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第四,境外人民币不断增加的多样化资产配置需求,要求加快人民币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首先是围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如跨境人民币账户融资、人民币贸易融资、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人民币购售和人民币担保等。其次是要推出人民币汇率远期等汇率避险产品,为境外持有者对冲汇率风险提供必要的工具;再次是要提高人民币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努力在上海形成以人民币计价的贵金属、能源、化工等特定大宗商品的期货定价和交易中心。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挑战金融风险在国际间传导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两个渠道。我国目前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跨境融资和跨境投资等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民币资金头寸被非居民所持有和交易,日益国际化的人民币和日益开放的境内金融市场,在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优化境内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给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带来多方面挑战。首先,外部金融波动会影响境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具体而言,第一,国际资本流动会扰动外汇市场秩序,挑战本币币值稳定;第二,以短期套利为目的的“热钱”流入,可能增大国内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市场波动时资金逃离则会导致泡沫破裂;第三,国际上的汇率波动等,会通过跨境结算、融资、投资、理财等国际业务影响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所以在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加大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境内金融市场的建设完善和功能培养必须与之同步适应。其次,人民币跨境流动的规模和频率增加,会增大对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难度。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对资本和金融项目开放带来实质性的推动,将有更多的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头寸进行跨境投融资活动。跨境经济往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一方面便于我国央行统一监测和管理;另一方面使得跨境资金流动更为复杂,其中不乏非法洗钱或以短期投机获利为目的的热钱进出,因而监管当局对跨境资金流动的有效监控面临新的困难。这一是经常项目下和资本和金融项目下多样化的流动渠道,使得对跨境资金流动有效监测的难度加大,给货币统计和政策决策带来困难。二是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逐步开放,使得跨境非法洗钱的途径更加复杂和隐蔽,反洗钱的监管环境将更加复杂。三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国内外利差等因素,中国市场成为国际资本逐利的重要目标,因而境外热钱等违规资本流入成为当前我国外汇管理的重要挑战。再次,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定和形成机制带来挑战。金融开放环境下的人民币汇率,是影响跨境资本流动、导致外部经济因素异常冲击的最重要因素。从内外市场的角度分别来看,一方面,由于跨境资本流动渠道拓宽、规模加大,为了抵御外部经济因素对境内金融市场的异常冲击,防止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另一方面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境内外市场间的汇率差异会导致跨境套利,从而引导境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最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可能受到削弱。主要表现一是受开放经济因素影响货币供应量管理难度加大。如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支出比例较大,会降低外汇需求;而外资投资获利后换成外币汇出,又会阶段性地增加外汇需求等。二是在人民币升值、境内利率高于境外的条件下,人们更愿意抛售外币而持有人民币资产,未来货币政策会进一步面临“反货币替代”困境。三是根据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在资本管制逐步放松的条件下,如何在追求货币政策基本独立性的同时,维持人民币汇率小幅、渐进的升值,这一平衡过程面临着政策冲突的风险,有很大难度。四是未来我国日渐增大的货币政策外部性将导致内外协调难度加大。而我国当前经济增速较高,物价有明显上升压力,利率上升的压力会加剧已经存在的境内外利差,所导致的资本流入的跨市场套利行为,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五、我国金融业的应对策略建议金融开放过程中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关键是要通过对现行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和创新。研究建议我国金融业从以下方面进行应对。一是稳步有序地推进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开放,建立人民币双向跨境流动渠道。为有效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程度和影响范围,建议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按照“渐次推进,有限放开,弹性制度,灵活调整”的原则。具体来讲,第一,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投资后证券投资”、“先机构后个人”和“先债券类产品后股权和衍生产品”的顺序渐次推进;第二,根据国内金融监管水平、金融市场完善程度、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国际化经营能力采取分阶段、有限放开的策略,而不追求完全的开放;第三,在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的进程中,还应建立可以灵活调整的机制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避免采用僵化、缺乏应变性的制度;第四,资本与金融账户开放的进程和幅度应注意根据国内外经济状况灵活调整,如尽管逐步增加QFII和QDII额度和数量是大趋势,但也应注意根据国内外经济状况,必要时放缓或减少发行数量和额度。二是以内外利益平衡为目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首先,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逐步实现从“参考一篮子货币”过渡到“盯住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以利于在贸易伙伴多元化、美元长期趋弱的情况下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