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锦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说明这份电子版的逢锦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是我根据2005年11月19日至29日文登考研学校经济学专业课辅导班笔记的政经部分整理出来的,成稿于2005年12月11日。其中删掉了一些老师认为肯定不会考的和近三年内考查过的习题,并根据老师对出题方式的预测对少数习题做了修改。有志于报考中央财金大学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对政经课程的理解对这份习题答案加以修改和完善,然后打印出来进行背诵。根据我个人05年和06年两次报考中财大金融学专业的经验,只要把课后习题答案都背熟了,在60分的政经考试中得到50分甚至55分以上是基本没问题的。把这份电子版的习题答案挂在网上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来的同学,让他们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搞定政经,从而可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到对西方经济学的复习上去。由于时间仓促,缺陷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以后能有同学把更完善的答案版本挂出来供大家参考,我的这个“蹦蹦蛙版”就算是抛砖引玉吧。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2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3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4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22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5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6制度创新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答: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①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②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2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①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要素的交换。②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分配有两种:产品的分配和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332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①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②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3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4产品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解释下列概念1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③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2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②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3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②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价值①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②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5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③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7劳动生产率①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②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③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8价值规律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44②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⑴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⑵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⑶分化作用。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③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市场经济①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10资源配置①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②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答:1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①其中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来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它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③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体现了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体现了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④只有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类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2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①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②它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③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三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重点!)答: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55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或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过于求,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反之如果供不应求,……。可见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条件实现的,而决定价值的仍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指价值的决定,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指价值的实现。不过两种含义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区别:第一种角度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的;第一种含义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决定的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经济调节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四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重点!)答:1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①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②社会劳动是指社会分工决定了劳动具有社会性质。③二者的矛盾表现为直接的私人劳动和间接的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④二者矛盾的解决要依靠商品交换的实现。2再论述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如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根源。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即:若私人劳动成功转化为社会劳动,则再生产顺利进行;若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会破产。五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送分题!)答:按照一中价值规律的名词解释回答就可以了。六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重点!)答:1在现代经济中,技术、管理在经济增长、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2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和普通工人的具体劳动共同创造了使用价值,他们和普通工人的抽象劳动共同形成了价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大多是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增的简单劳动,能比普通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也该获得更多的报酬。在现代社会中,复杂劳动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663科技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不等于科技本身创造价值。科技人员的劳动是一种活劳动的形式,科技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价值只能由活劳动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科技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一方面,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另一方面,科技可以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工人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