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程三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主要内容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历史沿革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结构取向理论过程取向理论其他理论故事一:著名的哈佛报告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哈佛大学毕业了,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显示:27%没有目标;60%目标模糊;10%有清晰的短期目标;3%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3%的人,25年减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还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的生活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学历、能力、环境而在于——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涵义——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如何理解认知——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分析——个人和外部环境因素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关键成功因素确定——事业发展目标选择——与目标相应的职业或岗位制定——基本措施,高效行动,灵活调整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职业规划四部曲1、自我分析2、环境分析3、关键成就因素分析4、关键问题分析职业生涯诊断1、职业发展周期2、职业生涯发展目标3、职业生涯成功标准生涯目标与标准1、职业生涯发展途径2、职业生涯角色转换3、职业生涯能力转换生涯发展策略1、职业发展发展方案2、职业生涯发展文件生涯实施管理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如果飞机没有导航系统……沙漠里,如果骆驼没有方向……如果人生没有方向……马和青蛙赛跑Vs马和青蛙游泳?1.认识自我,理性选择2.了解社会,主动发展3.明确目标,优化行动实现自我以己为荣丰足喜悦成就感开发潜能建立自信积极进取培养实力增强勇气突破障碍外部障碍市场趋势不明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组织动荡内部障碍缺乏目标缺少技能态度消极恐惧不安4.突破自我,开发潜能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1894—1917职业咨询服务的产生;1918—1938心理测试在职业指导中开始应用;1939—1957职业辅导系统化理论开始形成;1958—至今职业辅导发展走向成熟。20世纪50年代,职业指导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人的才能、挖掘人的潜力的重要手段;20世纪60年代,霍兰德建立了系统的职业指导理论与模式,包括个性类型鉴定、职业分类、分类匹配和职业选择等;20世纪70年代,职业指导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各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职业指导制度;20世纪80年代,“职业指导”被“生涯咨询”所代替,“生涯”一词也被正式在制度中确立下来,一直延用至今。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历史沿革建国前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治春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1919年,黄炎培等教育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刊《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行了《职业指导号》,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1920年,中华职教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192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为社会服务的组织“上海职业指导所”,为发展我国职业指导事业奠定了基础。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设立职业指导所及厉行职业指导方案》,规定了一些实施职业指导的办法。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全国职业指导机构联合会。但旧中国,经济凋敝,职业指导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建国后——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与大学生就业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下,职业生涯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空白;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从国情出发,开辟多种就业渠道,创建和发展劳动服务公司,并通过这一机构组织、培训、协调劳动力的供求,职业指导也随之发展起来。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已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政策。三、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一、结构取向理论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罗伊的亲子影响理论鲍丁的心理动力理论过程取向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论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克内菲尔坎姆、斯列皮兹的认知发展理论其他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金斯伯格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三、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目前有关生涯选择和发展的理论可以分为两类:结构取向理论和过程取向理论。此外,其中一些理论较其他理论更为活跃,这表明他们对生涯理论和研究有着更多的影响:活跃的霍兰德舒伯认知信息加工克朗伯兹结构的非结构的罗伊泰德曼帕森斯不活跃的1、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1909年,在《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到:选择职业时,首先必须了解个人的能力、态度、兴趣、局限等;其次,要了解各行各业达到成功的需要和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以及未来展望等;最后要以个人和职业的互相配合作为职业选择的最终目标。人职匹配。包括条件匹配和特长匹配。应用:“职业辅导三原则”了解自己:兴趣能力资源、限制其他特质了解工作世界:职业的要求工作条件、薪酬机会及发展前途匹配:综合上述信息把自己放在最恰当的位置评价易于学习和操作注重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对心理测量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测量工具本身存在信度与效度问题强调理性的适配,忽略了个人在决策中的影响作用静态测量的结果未必能真正反应出个人的长处与内心深层次的冲突,忽略了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霍兰德类型理论(HollandTheory)JohnLewisHolland2、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霍兰德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根据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把人分为六大类。相邻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最大。相隔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次之。相对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最小。职业环境也以同样的名称分为六大类。重要术语适配性(congruence):人与环境匹配的程度一致性(consistency):三个字母代码中的心理学相似程度区分性/差异性(differentiation):高分与低分之差3、罗伊-人格发展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该理论。吸收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观点,提出儿童期的需要满足(成长)经验可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行为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亲子互动模式,将亲子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形态,即:注意孩子、逃避孩子和接受孩子。每一种形态都会满足儿童不同的需要而形成儿童不同的人格形态从而影响到职业的选择。4、鲍丁-心理动力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该理论。心理动力论起源于精神分析,强调人内在动力与需要等动态因素的心理作用在个人选择职业历程中的重要性。鲍丁认为,职业是用以满足个人需要的,如果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必定会选择以自我喜好的方式来寻求满足需要而避免焦虑的职业。5、舒伯-生涯发展论美国生涯规划理论大师,集大成者。职业自我概念它是一个适配的理论,即:人们同时考量自己的特质以及一项职业所需要的特质。生涯发展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生涯彩虹图人们同时在不同的空间里扮演不同的角色;所有的角色都彼此互相影响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DonaldE.Super(1910-1994),整合了发展心理学、差异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及职业社会学的长期研究结果,汇聚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195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发表文章,提出“生涯”的概念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打破了特质因素论一统天下的局面,是职业到生涯的标志主要观点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舒伯的核心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主观评价。生涯发展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工作满意的程度与自我概念实现程度成正比。生活广度(LifeSpan):生涯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以及不同的任务,属于时间的向度。前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生涯成熟(CareerMaturity):个人面对及完成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生活空间(LifeSpace):在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中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属于空间的向度。五阶段发展模式成长阶段:4-14岁对未来的关注对生活的掌控在学校和工作中的成就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态度探索阶段:15-24岁缩小、界定和实践自己的职业选择建立阶段:25-44岁稳定、巩固和提升维持阶段:45-65岁坚持、保持、创新和提拔下一代退出阶段:65岁+工作递减与退休循环式发展任务。(25-45岁生涯阶段青年期(14-25岁)中年期(45-65岁)老年期(65岁)发展适合的自我概念学习与他人建立关系寻找心仪的工作机会投入所选定的工作致力维持工作的稳定减少体能活动时间从许多机会中学习在选定的领域中起步确定目前所做的选择减少休闲活动时间接受自身的限制专注于必要的活动巩固自我防备竞争发展新的因应技能辨识新问题设法解决发展非职业性的角色寻找合适的退隐处所从事未完成的梦想维持生活乐趣减少工作时间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退出期维持期成年期(25—45)生涯彩虹图克郎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克郎伯兹(JohnD.Krumblotz)于70年代末将社会学习理论引入生涯辅导。社会学习理论为班杜拉(AlbertBandura)于1970年代提出,以经典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主要观点:个体的人格与行为特质主要受到其独特的学习经验所影响,这些学习经验包括个人在与环境事件的互动中,对受到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事件结果的认知性分析。6、克朗伯兹-社会学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和生涯决定》克朗伯兹兼顾心理与社会的作用,认为二者对个人生涯选择均有影响。主要包括:基因特征(种族、性别、外形等)可以拓展或限制你的职业偏好和能力,如智力、音乐才华等。环境条件:如雇主或政府官员限定了任职要求,然资源的供需情况,技术的新发展等。过去的学习经验同样会影响职业选择,两种学习经验:你作用于环境的与环境作用于你的。第四种影响是个人处理新任务、新问题时所形成的技能、绩效标准和价值观。四种影响职业发展路径的因素;遗传与特殊能力环境及重要事件学习经验任务取向的技能四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形成有关职业的推论或信念7、认知发展理论克内菲尔坎姆和斯列皮兹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认知发展的生涯发展模式。生涯认知是有一循环渐进的发展阶段的,人们对于生涯发展、生涯知识及生涯抉择的看法是从最简单的层级逐步向复杂多元的层级推进。认为生涯发展的过程会有一连串的质变现象:语义结构、自我处理能力、分析的能力、对变通观点的开放、承担责任的能力、扮演新角色的能力、控制点、综合的能力、自我冒险的能力。根据这九个质变项,其所构成的生涯认知发展模式可分为四个时期、九个阶段。这九个质变项在这四个时期、九个阶段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形,将形成一个系列,由此构成从简单的分法的观点到复杂的多元化的生涯观点这一连续的认知过程,其发展层次逐渐朝向对于个人的认同、个人的价值以及整体的生涯这三者关系的整合,从而个人就能作出满意的生涯抉择。8、施恩-职业锚理论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找到职业锚的标志是你能清晰地回答有内在联系的三个问题我到底要干什么?我实际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