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铁塔及基础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1工程概况:本通信基站设计塔高为65.5M普通铁塔,塔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垫层为C10混凝土,基础及基础梁为C20,散水为C15混凝土,钢材均采用A3,钢筋HPB235用Φ表示,焊条采用E43,HRB335用Φ表示,焊条采用E50,凡焊接处均围焊、满焊,焊缝长为120mm。塔体组装完成后,用C10混凝土封堵塔脚,以防螺栓锈蚀及螺帽松动。1.2工期计划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月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0年月日1.3编制依据:1.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微波铁塔技术条件(YD/T757-95)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部标准:广播电视钢塔桅制造技术条件(GY65-89)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5.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2施工组织2.1施工前的准备2.1.1施工组织准备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项目部主要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名单:序号姓名职务业务分工联系电话1项目经理全面综合管理2项目副经理质量、技术管理3现场协调员基站选址、协调材料员施工现场安全员质检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工程项目总负责人:4资料员合署办公、资料收集5队长安装工程负责人6队长安装工程负责人7队长安装工程负责人8安全管理员安全检查、培训人员职责工程项目总负责人:对本工程项目施工全面负责,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正确组织生产,抓好施工过程各环节的管理。并及时受理顾客投拆意见。施工现场负责人:贯彻执行公司质量方针、目标,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及合同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现场质量、进度、安全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项目总负责人。质量检查员:顾客提供产品质量,施工过程和工程质量的检查,贯彻质量和工程验收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受理用户申告及时反馈与处理。材料员:负责对施工用的原材料、设备、防护的收发和统计。施工现场安全员:负责施工用电,施工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2.1.2技术准备准备铁塔基础及机房的工程图及技术资料,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测。按照合同工期,编制土建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和施工作业计划书。对内做好现场施工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的组织安排工作,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保证施工的顺利有序进行施工人员在工程现场与建设单位代表共同确认《工程设计文件》是否需改动;若需改动,施工人员立即与项目管理人员及时反馈,等项目管理人员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协商后给出处理意见,再进行相应的更改。2.1.3物资准备所用砂应为中粗砂,水泥为P.032.5号,碎石必须满足各项试验标准的要求,钢材均采用A3,钢筋HPB235用Φ表示,焊条采用E43。工程所有材料、成品、半成品或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品质要求,并附有质保书或出厂合格证等有效证明。2.1.4施工现场准备、清除障碍物、修建临时设施,同时还应做好现场供水、供电,以及施工机具和材料等准备工作。2.2施工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插入式振动器、蛙式打夯机、钢筋拉直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平板振动器、砂浆搅拌机、电焊机、双轮手拉车等。3施工方案3.1定位放线1、放灰线时,首先应进行建筑定位和标高引测,然后根据基础的底面尺寸、埋置深度、土质好坏等不同情况,考虑施工需要,从而定出挖土边线和进行放灰线工作。可用装有石灰粉末的长柄勺靠着木质板侧面,边撒边走,在地上画出灰线,标出基础挖土的界线。2、在基坑开挖前,从设计图上查对基础的纵横轴线编号和基础施工详图,用经纬仪在矩形控制网上测定基础中心线的端点,同时在每个柱基中心线上,测定基础定位桩,每个基础的中心线上设置四个定位木桩,桩位离基础开挖线的距离为0.5—1.0m。若基础之间的距离不大,可每隔一个或几个基础打一个定位桩,但两个定位桩的间距以不超过20m为宜,以便拉线恢复中间柱基的中线。桩顶钉上铁钉作为标志,然后按施工图的柱基尺寸和已经确定的挖土边线尺寸,放出基坑上口挖土灰线,标出挖土范围。3.2基坑(槽)开挖开挖程序流程:放线切线分层开挖修边(坡)槽底整平槽底预留土层基底找平1、基坑(槽)的施工:基坑(槽)开挖有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本土方工程的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劳动强度大。因此,在土方开挖、运输、填筑与压实等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机械施工,以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加快施工进度。2、开挖基坑(槽)应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连续进行施工,尽快完成。因土方开挖施工要求断面、标高准确,土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以在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检查。3、挖出的土除预留一部分用作回填外,不得在场地内任意堆放,应把多余的土运到弃土地区,以免妨碍施工。为防止坑壁滑坍,根据土质情况及坑的深度,在坑顶两边一定距离(一般为0.8m)内不得堆放弃土,在此距离范围外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3.3模板工程模板施工工艺流程:安装前弹线安装底阶模板安装底阶模板支撑安放钢筋网安装钢筋笼装第二阶段模板第三阶段模板第四阶段模板锚栓标高中心点校准固定装基柱模板3.3.1模板选型本工程模板均选用18厚胶合板(规格为1830×915mm);背枋选用5×10cm木枋,背枋间距300mm。模板加固采用直径12对拉螺杆,间距500~600mm。梁净跨4m时,模板按跨度的1~3‰起拱。柱模板加固采用钢管套箍,套箍间距400~600mm。筒体构件模板选用三角筒子模以确保筒体构件的平面尺寸及垂直度,标准层模板选用定型大模板,减少拼装时间,加快施工进程。3.3.2模板的修整模板缝用胶布进行贴封,每次拆模后都要将模板面带下的残渣清理干净,并刷好隔离层(根据现场监理的要求定是否需要)运至指定的地点备用,多余或废旧的模板要及时运走,损坏了的定型模板检及时修整并补充。要保证模板不漏浆、不爆模、不变形。3.3.3支模注意事项1、一般采用钢模和木模配合。支模时,严禁轴线位移,保证模板的几何尺寸。模板的接缝要严密,模板的接搓不得超过规定标准,支模时一定要保证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模板的隔离剂涂刷时不得过多或过少,保证砼在拆模时不粘模,保证砼表面光洁度。2、在砼浇筑时现场应有模板工配合,保证砼的截面尺寸。3、浇筑前应检查和保养好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搅拌机必须有专人操作,专人负责,由技术人员进行砼施工配合比的技术交底,严格按配合比施工,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4、砼浇筑前必须清理完钢筋和模板中的杂物,否则不予浇筑,砼震捣必须有专人,不得漏震,震捣的间距应按规定标准,间距不得过大。5、砼浇筑时,木工、钢筋工应现场看管,保证模板的平整度、钢筋的间距离和保护层的厚度。3.4钢筋工程钢筋施工工艺流程:钢筋进场检验、检测钢筋加工制作帮扎分项验收3.4.1钢筋进场检验不合格的钢材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已进入现场的钢材,钢筋进场除验收清单中各类钢筋数量外,还必须有出石合格证及材质证明,并按要求堆码整齐且作好钢筋标识。按规范要求对进场钢筋进行机械性能的抽样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钢筋一律退场。3.4.2钢筋加工在钢筋下料和制作时应严格按图施工,钢筋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进场钢筋复检及焊接试验合格后,严格按照图纸尺寸下料,一次加工成形。在调直钢筋时,2m内不准备行人,如果现场狭窄时,应做防护围栏。3.4.3钢筋绑架扎及连接钢筋绑扎要求间距准确、绑扎牢固,应保证网眼的尺寸、根数、骨架的高度、宽度、长度,受力钢筋的间距、排距、弯起点的位置和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避免钢筋移位,并按要求绑扎好钢筋保护层垫块,严格遵照设计及设计变更要求施工。钢筋连接:竖向钢筋直径=18mm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18mm采用冷搭接;水平钢筋采用闪光对焊;钢筋接头或搭接位置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和弯钩尺寸必须按规范规定施工,焊接钢筋应先做同芯后焊接,焊妆完毕后要及时清理焊渣。在高空绑扎和安装钢筋,须注意不要将钢筋集中堆放在模板或脚手架的某一部分。焊或扎结向放置的钢筋骨架时,不得站在已绑扎好或焊接好的钢筋上工作。3.5打垫层、浇筑砼基础基坑挖好后,要立即做垫层或浇筑基础。垫层为C10混凝土3.5.1砼施工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泵送砼的配合比应经试配而得。砼的各项原材料要满足相应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砼采用5-31.5mm连续级配的碎石,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10%。砂采用中砂。水泥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满足泵送砼水泥的最小用量宜为300Kg/立方米。砂率为38~45%为宜,并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及掺合料增加砼的和易性及可泵性,满足砼的质量要求及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00~140mm。3.5.2合理确定砼配合比选择低水化热矿渣水泥;根据设计要求掺适量UEA微膨胀剂,并掺适当比例的粉煤灰,从而减少砼中的水泥用量以达到降低砼中不化热的效果。资料有述每立方砼中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其水化热变化将使砼内部温度升降1度。混凝土配合比单(32.5水泥)型号水灰比材料水泥中粗沙石子水C10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0.64)配合比12.495.540.64每立方砼用料(KG)2506231386161每盘砼用料(KG)50124.6277.232.2C15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0.57)配合比12.074.410.57每立方砼用料(KG)2986181314170每盘砼用料(KG)50103.5220.528.5C20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0.47)配合比11.623.610.47每立方砼用料(KG)3615861303170每盘砼用料(KG)5081.2180.523.5C25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0.43)配合比11.462.970.43每立方砼用料(KG)4105991216175每盘砼用料(KG)5073148.521.53.5.3砼运输:砼采用砼罐车运送,现场泵送,砼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均匀性、不离析、不漏浆,并在砼初凝前入孔并捣实完毕。3.5.4砼浇筑一般规定: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下料采用帆布导管垂直灌入桩孔内,并连续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1.5m。扩大头部分振动棒操作工必项下到孔底进行振捣,振动棒布点要均匀,间距不得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即500mm,每点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以振至混凝土不再沉落,汽泡不再排出,表面开始泛浆并基本平坦为止。3.5.5浇筑砼基础3.5.5.1砼基础浇注前的准备1、砼基础浇注前先铺20cm碎石垫层。2、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施工中要严格控制配合比,确保砼的质量。3、立模时模板要牢固、顺直,尺寸符合设计要求。4、浇筑前填写砼浇筑申请单,浇注时做好浇筑记录,浇筑完后,做好养护工作。5、浇筑砼基础分两次浇注,第一次浇筑基础预埋螺栓以下部分,浇注时注意预留管壁厚度及安放管节坐浆砼2~3cm,安放管节后再浇注管底以上砼,并要保证新旧砼的结合,以及管基砼与管壁的结合。3.5.5.2砼的配制砼的配制。混凝土的配制所用的材料与性能要选用合适。灌注桩混凝土的粗骨料可先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1/3,且不宜大于70mm,坍落度要求是35—50mm。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或混合料,以改善混凝土某些方面的性能。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外加剂的品质及掺量,必须根据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施工及气候条件、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等因素经试验确定。3.5.5.3混凝土浇筑的注意事项1、混凝土浇筑前不应发生初凝和离析现象,如已发生,可进行重新搅拌,使混凝土恢复流动性和粘聚性后再进行浇筑。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其坍落度仍应满足设计要求。2、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若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要沿溜槽或串筒下落。3、为了使混凝土振捣密实,必须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与捣实方法与结构的配筋情况有关,应符合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规定。4、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尽量连续作业。如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