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整合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精准高考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必修二单元整合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历史时空﹞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归纳拓展﹞新中国成立初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以来表现由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结构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建立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结构并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工业化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实行改革开放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初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内容实行中央领导,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化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经济出现了活跃局面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2.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美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改造是20世纪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通常被看作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近年来,随着单一公有制经济被突破,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观点一基本肯定社会主义改造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但总体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史学前沿﹞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不同评价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观点二基本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该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改造过早,脱离了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中国又回归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应该按照《共同纲领》搞新民主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观点三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对失误进行足够的估计该观点认为,当年的所有制改造和今天的所有制形式改革都是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大决策,既不能因为肯定今天的改革而怀疑或否定当年的改造,也不能因为肯定了当年的改造而指责今天的改革。应该探讨三大改造后期工作过急、过快、过粗和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形式的原因与教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探究问题:学者杨继绳在《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中写道: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而在农民中,富农和富裕中农也常被排除在“人民”之外。据材料,分析该时期社会阶层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谈谈你对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解。提示:影响: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确立;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解:社会阶层的划分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存在社会分层就是承认社会不平等;政治原因造成的社会分层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表现,因此人们不能容忍因不公正的制度带来的不平等;追求社会公正是人类的理想,等等。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一:答案要点化。高考评卷时间紧,任务重,在实际评卷操作中,老师一般只注重“关键词”,对学生所答文字只是“看”或“瞅”,而不是“读”或“念”。所以,你的答案绝不能下笔千言,不切要点。你的答案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如果某题不止一问,你应该一问一答,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并在每段前简要标明你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千万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如果某一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你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如①②③,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技能提升﹞如何通过“技术性”因素“抢”分数?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二:答案要点要醒目。有的考生组织答案时写的文字很多,甚至长篇大论,但不得要领,命不中“得分点”。你应该把你答案的每层意思都总结出关键词,并尽可能把关键词——“要点”写在最前面,然后再进行解释。如“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回答时,你最好能把“生活习惯”、“生活水平”、“民族性格”等内容标上序号,序号后面接着写上述关键词,然后再加以解释。如果你的“关键词”写的过于“隐蔽”,没有让评卷老师在“瞬间的一眼”看到,你极有可能失去本来应该得到的分数。如果某一问有若干个要求回答的内容,要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三:答案要点要全面。答案内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评卷时“采点给分”,即用标准答案与你的答案相对照,照上几个“得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在评卷点,一般都要制定一个更为详尽的评分细则,比如同义词替换、新增要点等。为得到更多的分数,你组织的答案包含的“要点”一定要多。为做到这一点,答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比如:关于圆明园“维持现状”还是“重新修建”问题,让你选择一种观点,并给出理由。你的答案应该是给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要点多),而不是把其中的某一个理由叙述的多么充分(文字多)。因为改卷时,老师看的是你给出了几个合理的理由——每一个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数;如果你只阐述某一个理由,即使你论述的再充分,评卷时也只能给一个要点分。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四: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有同学会问,面对一个问题,回答多少内容算是“正好”呢?答曰:“给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高考试卷每一个小问题后面都标有相应的分值,标10分分值的题目需要回答的内容一定比标4分分值的题目需要回答的要点多。根据近几年的经验,文综试卷一般每个要点2分。由于你回答的答案不可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所以你组织的答案应该尽可能多包含一些要点。评卷其实就是求你的“集合”与标准答案的“交集”。如果把标准答案比做“鱼”,你组织的答案就应该是“鱼网”,为了多捕“鱼”,你的“鱼网”是不是应该应适当大一些呢?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写在试卷上的文字不要轻易划掉。高考改卷其实是“在错误里面找正确”。试题内容无论你会还是不会,一定要敢于回答。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因为错误部分不影响你正确部分的得分。何况,你认为错误答案的,说不定里面还包含“得分点”呢。评卷老师是来“给分”的,不是来“扣分”的,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不会因其他的错误而受到“株连”。即使你对某一题目十分陌生,也要尽量答上几点,只要答案不是太不象话,一般都会多少给点分。(万一遇见“难题”,要么把与本题相关的书本知识或时政知识写一点,要么把题目材料抄一些,或把题目中的材料翻译、整理成学科语言,组成一个貌似完整的答案。因为,现在的试题多是情景题,答案大都来自对试题隐含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题体验](2016·海南七校联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一五”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年: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年: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年:宏观调控经济着陆“十五”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材料二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任选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主题词和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二两种历史分期各自的依据,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答案](1)趋势: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走向对外开放;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更加深化。说明:如“六五”计划期间,对内改革: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的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从材料一中“一五”“二五”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我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到“十五”期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得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化,由材料一中的“六五”的主题并结合所学,得出我国的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十五”和“十一五”计划可以看出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认识更深化,并且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更坚定。第二小问说明,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一定抓住材料提供的关于五年计划的关键词,然后结合史实进行叙述。(2)第一小问依据,抓住1992年和2001年各自的侧重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说明,要点明1992年和2001年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并且要分别点明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做到史论结合。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