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主讲:韩琭邮箱:woawo@hotmail.com•城市的概念•城市的起源第一章城市与文明城市是什么?城市?历史中的城市两百年以来的欧美文学、一百年以来的中国文学中,都能找到一种侵入并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人格嬗变进程的怪兽,那就是城市。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城市给了人们一切新奇和新生活,同时也破灭着原始的田园牧歌式理想。在某种角度下,一个城市可以象征一个世界,一个世界也可以浓缩成一个城市。一、城的定义•在中国,“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最早的“城”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等一般城市所具备的物资要素。•在国外,“城”最早是一种神祠建筑,用于供奉神灵,后来演变为用于储藏物品、保护安全的场所。如城堡。•“城”是指四周有城墙维护,具有防守保护的区域。其首要作用——防御功能。《古今注》:“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市的定义•“市”是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场所。《说文解字》:“市,买卖所也。”•最早的市没有固定的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固有“市井”之称。•后来人们在特定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了集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经营上的方便,市逐渐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的位置,这时真正意义的城市才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与“市”逐渐融为一体,演变为当今所谓的城市——开放的无“城”的市。城市定义地理学: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经济学: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政治学: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城市定义•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的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亚里士多德其它地域概念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由县作为构造单元大都市带: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城市群(都市圈):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城市的类型(按规模划分)城市类型人口规模特大城市100万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城市的类型1.王权城市2.神权城市3.商业城市4.军事城市城市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经历了什么过程?有什么功能?起什么作用?我们知道的究竟有多少?未知的又有多少?城市有一天会消失么?我们现在的城市出现了哪些问题?未来城市自动化天堂和精神家园当城市走进科技进步、信息发展布下的自动化陷阱,被不断的人口爆炸所威胁的同时还有战争、贫困、饥饿、环境恶化在等待着它。当设想城市可以被取代,而我们不再需要城市——过去的城市可以被缩小到一个地下控制中心的规模,我们的许多精神需要为了适应控制和自动化的需要渐渐消逝。我们可不可以给城市找到一种新的秩序,让其二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回顾历史在城市的作用、塑造之下的发展进程,回溯到城市的起源中去,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温故,才能知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提出了4种有关城市起源的理论:•水力论或环境基础论•经济论或市场起源论•军事论或防御据点起源论•宗教论或宗庙起源论二、城市的起源旧石器时代(1.5~50万年),人类完全以依附狩猎与采集生活,居住方式主要是穴居、巢居、树居等,没有固定的居民点,主要工具为粗制的石器。1、聚落的出现中石器(1~1.5万年),生活以渔猎为主,渔民为了便于捕捉鱼类、贝壳等食物,渔民大都滨水而居。居点的特征:(1)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如气温、日照、潮汐和风的影响;(2)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等级关系;(3)辟邪符咒与占卜盛行。新石器(5千~1万年),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开来,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人类进入永久定居生活学会制作陶器,房屋设计的造型,吸取了容器塑造的构思。出现了农业原始聚落形成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原始聚落的形成因素1.生产力的因素:生活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聚族而居、固定的居住点2.精神和文化因素:地点固定的行祭祀活动原始社会末期的聚落的特点原始居民点的特点:1、选址:背山面水(农业、渔牧业,非交通;二级台地)2、功能:分区(住宅、墓葬地、手工业、仓库)防御(壕沟、夯土墙、石墙)3、布局: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以大房子为中心、木骨泥墙、干栏)4、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范围较大,最大的20多万平方米)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陕西临潼姜寨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原始社会的固定居民点不同于城市,也并不是必然会发展成城市。但是可以从中探索到城市最初的形态,城市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集中。这些固定的居民点即初步具有集中的特征(人口集中、建筑物集中、生产资料集中和剩余产品集中)。由于定居生活和村庄、聚落的出现,才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部分居民点成为城市的基础。原始聚落产生的主要因素:农作物栽培和家畜驯化(经济)祭祀活动(文化)——刘易斯·芒福德黄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聚落遗址这是一个斜坡式门道双间式房址,由门道、东室、西室三部分组成。门道西南向,房屋分东、西两间。画面上方较小的圆坑为储藏室,下方左侧为灶台,右侧为卧室。在当时,这应是一座“豪宅”。余姚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聚落遗址2、原始的居住形态•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穴居:•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始出现。但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穴居人矮人族穴居新穴居树居在亚马逊原始丛林里,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神秘部落与世隔绝,他们像鸟一样入住在树梢上,穿行在丛林半空中,很少到地面上,除了取水外。他们赤身裸体或用树叶遮挡着下身,没有文字、没有语言、只是用手势交流,捕猎时擅伪装,是一个智慧的部落,他们从不与外界部落来往,把森林视为“万能的父母”,是森林喂养他们的子女,其部落生活习俗,至今还是个谜.....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人类从使用石器工具进化到使用金属工具,而金属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使手工业逐渐从农业分化出来,从而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大分工的直接导致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后来随着交换产品数量和次数的频繁,交换的场所逐渐固定。但这时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仍还不具备早期城市产生的条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富有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安全,开始有目的的筑墙建城。随着第二次大分工,还促进了手工业和农业的相分离,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第三次大分工,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商人出现了,产生了社会第三次大分工。此时商品交换开始固定在城里的某个位置,城市由此正式形成。第二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手工业及商业城市的形成3、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1.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发展是城市出现的经济基础直接因素: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分工)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分工)2.城市的形成还取决于文化因素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产生结合时,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才会形成。早期城市的职能虽相对简单,但已具有许多文化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农产品导致社会分工产生商品生产和交换集市城市4、判定城市的标准•在有限的区域中集中了较多的人口;•手工业专门化;•剩余产品由中央权利机关支配;•存在公共祭祀建筑;•社会等级差异明显;•采用文字•科学研究发轫•自然主义艺术出现•存在对外贸易•栖居方式不再依血缘关系而定——柴尔德《城市革命》5、城市的实质(1)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城市始终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这是“以人为本”地看待城市、解决问题的出发点。(2)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与乡村是同源异质的对立存在。同样源于原始聚落,但城市往往成为相互依赖的城乡关系的主宰。(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从原始聚落→原始村落→城市雏形的出现→现代大都市,城市孕育出大量文明成果;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几乎都与城市有直接关系;城市收藏、保存、积累、传播、继承、发展人类文明成果。(4)城市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城市要求其成员参与社会分工,遵守组织规章制度,实现宏大目标。城市成员既享受城市高品质生活,又牺牲农耕社会中的自由。6、城市的基本特征(1)空间上的聚集性或集中性(根本属性之一)城市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聚集地。(2)经济上的非农业性或非农业的土地利用(经济特性)城市是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聚集地。(3)构成上的异质性或多样性、流动性(社会属性)表现在人口的种族或民族、风俗与心理、语言与交往方式、以及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政治意识等方面。也是不同文化交汇、融合的区域。(4)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城市通常呈现出与其周围地理与社会环境截然不同的特征。这种领域的界定确定了我们讨论的所有问题的对象和范围。(5)公共的人工环境与人工景观城市中的所有环境都是人造的或是按照人的意志改造过的(包括按照人的意志未改造的)。取代原始自然环境的是:密集的建筑物、承载车流人流的道路以及间或期间的广场和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