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在企业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联通2010年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在企业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单位中国联通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分公司完成时间2010-10-14目录摘要…………………………………………………………3一、“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4(一)从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以人为本”的渊源…………………………………………………………………5(二)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以人为本”思想的精华…………………………………………………………………6(三)从商业实践中学习“以人为本”管理的精髓……6二、地市分公司管理现状………………………………………9(一)环境变化与行业改革影响下的企业文化…………9(二)企业文化影响下的企业管理机制…………………11三、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两大途径……………………………15(一)积极推行“大人力资源”理念……………………16(二)构建先进、开放、和谐的企业文化………………21在企业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分公司综合部孟刚[摘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文化,是社会和历史进步的成果,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战略,研究和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地市分公司管理现状、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两大途径三个部分,详细阐述了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以及如何“以人为本”。本文的主旨不在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是力图结合基层企业的实际,以相对更广的视角来透视“在企业管理中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这一命题。[关键词]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大人力资源观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从“三个代表”到“以人为本”,预示着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飞跃性变化,表明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观发生了科学性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不断的学习,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在企业管理中,企业行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探讨什么是“企业管理”。教科书中将“企业管理”定义为: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人既是管理活动实施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服务的客体,任何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都离不开人这一决定性要素。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然要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作为特大型国企,中国联通在经历了重组剧变后,一方面综合实力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企业规模的扩大、环境变化的加快以及企业转型战略的实施,使企业管理工作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50万联通员工的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理解、关心员工,依靠员工办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传统和优势。在新形势下,如何扬弃我们的传统,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本质上是以服务于人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它从积极的、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管理。但在极力推崇利润最大化的今天,“人本”被片面理解成了尽可能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照此说法,它依然只是企业创造利润的一种手段,而企业中的“人”仅仅作为一种与资金、技术、劳动工具别无二致的资源而存在,这和人本管理的实质是背离的。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是在管理理论百花齐放的今天,其作用也不可低估。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其所倡导的标准化管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一)从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以人为本”的渊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标志,管理科学开始了要素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理论,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20世纪30年代以人际关系理论产生为标志,管理进入行为研究阶段,认为人是有多种需要的“社会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在组织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根本手段;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的飞速发展,使学界和业界开始注重研究人的主体意识,管理科学进入了主体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是企业文化理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在吸收了以效率为核心的西方管理精髓的前提下,融入了东方文化中“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在西方管理偏重于制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强调人与团队的重要性,体现了东西方管理文化的融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人本管理”理念从此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究并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二)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以人为本”思想的精华“以人为本”要扬弃地继承传统价值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人本主义哲学并初步建立起以“爱人、贵民”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体系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现代人本管理体系不可能抛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重建。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曾提出“欲使民者,必先爱民”的治国思路;儒家文化对中国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更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礼记礼运》篇说:“人者,天地之心也”;孟子“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闪耀着民本的理性光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走入近代,人本思想的光辉毫未褪色,反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伟大的革命先躯孙中山先生毕生倡导“天下为公”,倡导“博爱”精神;伟大领袖毛泽东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执政理念。这些思想和观点,强调无私、利他、爱人、忠诚,折射出人性化的灿烂光辉。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只有重视并坚持人本思想,认真研究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发挥人的创造性,企业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从商业实践中学习“以人为本”管理的精髓透过东西方人本管理文化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管理思想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东方文化在认识管理本质的过程中,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强调整体性,但忽视个性发展,强调民本,但忽视独立人格,以“柔性管理”见长,但缺乏冒险精神。另外,因过于强调人情因素而容易破坏企业的整体平衡;西方文化突出个人主义,在管理活动中强调制度管理、规范管理和条例管理,以“刚性管理”见长,缺点是相对显得僵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出现问题往往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要实现东西方管理的融合,就要把这些特点有机结合,实现刚柔并济:其中主动引导、柔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同时,硬性的制度约束也必不可少。在我国当前的商业实践中,海尔公司比较成功地做到了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本土化,值得我们借鉴:海尔的管理理念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不断改善。海尔集团上至总裁,下至普通员工,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十分清楚自己一天工作的目标,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多少,按什么标准干,要达到什么效果。当天发现的问题必须当天处理,就是所谓的“日日清”原理。海尔认为,如果让一些本来极易排除而未能及时处理的小问题和事故隐患积聚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成为积重难返的大问题,以致严重影响目标的实现。对于国人的性格,张瑞敏曾这样形容:“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6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会擦6遍,慢慢地觉得5遍、4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他认为,中国的企业需要一种管理机制专攻这一毛病,这一机制同时还要承担下述功能:不管领导在与不在,企业都会持续良性运转。于是,张瑞敏发明了被誉为“海尔管理之剑”的OEC(overalleverycontrolandclear)管理法,其中“O”代表“Overall”,意为“全方位”,“E”代表“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意为“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C”代表“ControlandClear”,意为“控制和清理”,即全方位对每人每天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其本质就是把企业核心目标量化到人,把每一个细小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海尔员工的身上。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是一种促使企业及每个员工、每项工作都能走上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良性循环轨道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在海尔,有一条管理原则叫“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具体是指:将企业内部的所有事务通过层层细化,落实到各级人员,并制定各级岗位职责及每件事的工作标准。为达到实时控制的目的,每个人根据其职责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每个人的管理范围、工作内容、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工作频次、计划进度、完成期限、考核人、价值量等。为确保其完整性,每个人的台账由其上一级主管审核后方可生效。由于每个人的工作指标明确,工作中既有压力又有相对自主权,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管理,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OEC”管理模式是海尔人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它经历了由无序到有序,由有序到形成体系,并且始终处于不断优化和上升的动态循环。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始终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中“人”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重组后的中国联通拥有50万员工,而我们的转型之路刚刚起步,相关的管理经验还比较欠缺,怎样调动起这庞大队伍的活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满足员工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需要我们在吸收借鉴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管理哲学。二、地市分公司管理现状从政企分开到企业重组,从独家垄断到引入竞争,电信业的每一步改革都给企业带来了剧烈的冲击,企业的广大员工在变革中经受了一次次的感情激荡和思想洗礼。企业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员工受到了什么影响?这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本管理不可回避的问题。这里仅从笔者所在的地市分公司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公司管理现状进行简单的剖析,试图由“一斑”而窥“全豹”,以此引发一些有益的思考。(一)环境变化与行业改革影响下的企业文化在和老员工们的相处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们对过去“老邮电”时期的那份留恋。很多人把这称之为“甲方意识”,认为这是计划经济的思想残留而加以批判。其实,如果更深入地研究一下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中国电信事业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路,其间的发展导向非常鲜明。过去,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作为国民经济的先锋官,我们通信企业靠着一股顽强的拼劲,埋头抓发展、搞建设,依靠科技进步,走了一条高起点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这段特定的历史经验,造就了通信企业根深蒂固的发展文化,而这种发展文化很大程度上又是技术驱动、生产驱动的。以笔者所在地市分公司为例,在岗员工中很大一部分过去从事的是话务、建设和维护等生产工作,他们技术精湛,很多曾获得过省、市一级的技术标兵称号,他们熟悉老邮电时期的生产运作,他们把确保通信畅通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甚至不计成本和代价。这种行政体制文化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曾经创造过辉煌,但是在当今的市场化浪潮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战略也随之调整,过去由技术驱动的大跃进式发展文化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今后通信网络的规模不可能再有不计成本的发展,企业已经开始走上了商业化转型之路,从过去的发展型服务文化转变为现代商业服务文化。而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之一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相对薄弱,这一点在基层单位表现的尤为明显:企业重组初期,通信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观,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笔者所在地市分公司根据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对企业组织结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