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2、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莫大的勇气来去正视从未发生的突如其来的现象。教学重点: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太空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难点:学习杨利伟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冷静的心理素质和清醒的头脑。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课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了解我国对太空开拓探索的前线人员,他就是我们的人民英雄——杨利伟。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1.重点字炽.热(chì)负荷.(hè)模.拟(mó)轮廓.(kuò)遨.游(áo)严谨.(jǐn)弧.(hú)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lǜ)烧灼.(zhuó)2.词语解释(1)释然:疑虑消除。(2)负荷:担负,承担;承担的压力和痛苦。(3)严谨:严密周到。(4)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5)烧灼:高温炙烫。(6)五脏六腑: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7)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8)耐人寻味: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9)惊心动魄: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二)作者简介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三)背景介绍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搭载着杨利伟发射升空。大约21个小时后,即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之后,成功着陆。这标志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飞行技术的国家。三、整体感知《太空一日》通过杨利伟的自述,文章从“我以为自己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太空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四个方面来详细的记录下了从上天到落地的太空一日的惊心动魄的经历感受。可以想象宇航员一个人在太空浩瀚的宇宙中遨游,遇到地球上从无发生过的突如其来的现象摆在面前是,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去面对,需要保持多么去处理啊。四、重点掌握1、课文中杨利伟在飞船下落的时候,飞船打开伞盖,飞船被降落伞拉得上下左右剧烈晃动,杨利伟觉得这是下落时最折磨人的。对于这个过程外国宇航员从不讲给新手听,而杨利伟却给后继者详细讲了这一过程,这是为什么?答:这说明中国在航天员的管理和培训方式上与国外有很大不同之处,中国更着重传帮带,更着重技能训练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个航天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2、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过程中,哪一段是杨利伟感觉最难受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答:刚入轨的时候是杨利伟感觉最难受,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当时他是在失重情况下,所以要去克服失重对身体的影响。当时他产生了一点儿错觉,感觉自己是头朝下的位置。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平时训练的方法来进行克服的,经过一段时间,就恢复正常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合作探究1.火箭起飞之际,我为什么“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而飞船升起之时,我又为什么感到“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答:因为火箭在发射之际会产生巨大的轰鸣声,加之是第一次飞向太空,所以一开始心情难免紧张;而到达一定高度时,火箭与飞船就相对平稳得多,此时我紧张的心情也就放下来了。2.为什么作者在第4段和第6段反复写平时的训练情况?答:作者在飞船上能够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这都是得益于平时的刻苦训练,才能从容地战胜困难。3.火箭上升到什么高度时,我感到非常痛苦?产生这种痛苦的原因是什么?答:当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人非常痛苦。因为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且这种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所以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4.这一段与主题好像无关,能不能去掉?答:不能,这一段不是写太空一日的事情,但是是太空一日的延伸,是我国太空科技人员前后传承的写照,所以才有了太空事业不断进步的良好势头。5.就在我最痛苦的时候,地面上的工作人员能否通过遥感感知得到?答:不能,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镜也不眨。所以大家还以为我出事了,心情也同样紧张。6.在太空中,我看到了什么?答:我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看到了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看到了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河流的形状。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可以看到经过的省份和美丽的北京。7.从第20段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宇航员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答:宇航员必须熟悉地理地貌,熟悉山脉轮廓,熟悉河流走向,还要熟悉太空知识和物理知作为识等相关知识,可见,航天员为了遨游太空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8.这篇课文的描述,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从作者对祖国省份的熟悉,内心的期待,俯瞰北京,体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思亲之情。三、写作借鉴1.按时间顺序叙述全过程。这篇文章按照飞船上升、太空遨游、飞船降落的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具体写了上升时产生的失重现象,让他倍感难受,甚至感觉自己会牺牲。遨游太空着重写了两个主要事件:一是他描述他在太空中所看到的事物,也重点写了他没有看到的事物——中国长城,这体现了杨利伟严谨务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另外讲述了在太空中有不明物体敲击飞船,乃至产生惊慌的情绪,以及他自己又是怎样克服的经过。最后叙述了飞船在降落时所遇到的困难。2.语言生动,方法多样。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描写方法多样。如起飞之时,他用“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比喻句来形容自己的当时的紧张状态,形象贴切,读者一看就能感受得到;对于以前有外国航天员说在太空能看到中国的长城,杨利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一句话否定了这一论断,实事求是,干脆利落;看到飞船右边的舷窗有裂纹,“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这一句心理描写道出了他当时的紧张。惊心动魄,巨大勇气四、总结全文2003年10月15日,在亿万中华儿女的注目下,杨利伟随同“神舟五号”飞上了太空,并以此成就他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无上荣耀。几年后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杨利伟太空归来高举着五星红旗是的飒爽英姿,那一刻我们由衷地为他骄傲,为我们的祖国自豪!杨利伟的成长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历尽艰辛攀登上去的。他的成功让我们想到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板书设计太空一日杨利伟一、我以为自己牺牲了二、我看到了什么三、太空神秘的敲击声四、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教学反思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