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卷第3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ol.38No.32016年5月JOURNALOFNINGBO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EDITION)May2016收稿日期:2015-11-10作者简介:孔宝根(1965-),男,浙江绍兴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管理。E-mail:kongbaogen@sxvtc.com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孔宝根(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浙江绍兴312000)摘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能工巧匠,高职院校应当在培育能工巧匠方面发展更大作用,学校通过培育“工匠精神”为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成长为能工巧匠奠定素质基础。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应让学生学习完整的产业链知识、技术与技能,聘请名师传承精工技艺与“工匠精神”熏陶,引导学生养成淡泊名利与执着追求的信念,并在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中感受快乐。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16)03-0053-04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能工巧匠,高职院校应当在培育能工巧匠方面发展更大作用,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短,难以在三、四年时间内将学生培养成能工巧匠,因而通过培育“工匠精神”的方式,为学生毕业后在职业岗位上成长为能工巧匠奠定素质基础。一、当前“工匠精神”研究现状当前学术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界定。认为,“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1]“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2]“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等。[2]这些研究不但明确了“工匠精神”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还厘清了“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素。二是论述实施“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要观点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发展制造业需要从业者具备“工匠精神”;[3]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而远非制造强国,大是规模,强是质量,要成为制造强国,必须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制造的基础,制造是创造的基础;[1]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就“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等等;[4]三是论述行业对培育“工匠精神”的需求。如提出“电商最大的技术含量,其实不在电商本身,而在产品。”应“回归‘工匠精神’”,“企业要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持续改进工艺,强调对匠心、精品、完美的坚持和不懈追求,强调把产品做到极致,超出消费者的预期”;[5]《昆仑万维周亚辉:以工匠精神做游戏》一文,提出做游戏需要“工匠精神”,周亚辉说:“昆仑万维将秉承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地做游戏”;[6]《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一文,提出中科联重塑“工匠精神”“中科联引入美国质量大师克劳士比‘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理念,并通过举办‘创建零缺陷文化高层研讨会’和全员零缺陷质量文化培训,……改变和提升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和质量责任感”。[7]这些研究,为学校培育“工匠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却很少涉及到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二、影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因素(一)社会因素虽然有少量大中型企业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重视工匠的作用,但是,大多数企业尤其小微企业忽视工匠的特长,工匠从事的主要不是精细化、工艺化的生产,而是传统的简单手工劳动,一些企业从农村招工,让老员工带新员54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工一、两天就上岗,企业使用低技能员工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低,甚至比购买、使用机器的成本更低。工匠收入少和社会地位低的现象,使人们很少执着于耗时长、劳动强度大、较长一段时间内收入低、又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甚至可能永远也达不到的能工巧匠技能及其职业岗位,因而给学校培育“工匠精神”带来了较大阻力。(二)学校因素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非常强调专业与职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保持协调与同步,其优点是明显的,学校能够为经济社会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员工,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弊端是经济发展的过热和过冷现象以及产业的趋利性同样影响着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因此,当社会不重视“工匠”时,对经济社会盲从的高校也出现了轻视工匠专业的现象。一些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过于强调热门专业与热门职业,失去了高校的理性与独立性,导致工匠专业教学内容浅显、技能简单、职业素质养成缺少。高职院校虽然在技能培训方面做得好一些,但在“工匠精神”养成方面则仍显不足,过于考虑企业的当下需求,忽视了学生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与职业成长的素质要求。(三)学生因素虽然“工匠精神”有其独立的内涵,但与“研究性学习习惯”“钻研精神”“敬业精神”等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这些素质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直接影响。由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本来就缺少主动学习习惯,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和钻研精神,遇到困难缺少解决问题的信心、决心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这些都为学校培育“工匠精神”增加了难度。三、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一)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我国古代鲁班等工匠大师以其独特的工匠技艺奠定了竹木匠、石匠、泥瓦匠及其古代建筑文明的基础,影响并发展了几千年的建筑行业与建筑文化,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美国近代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爱迪生、怀特兄弟等一大批人,以其独特的工匠精神和发明创造,做出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创新成果。[8]我国现代涌现出宁允展、高凤林、胡双钱等国家级工匠,以高超的工艺和“工匠精神”,对航空工业、航海工业、高端电子产品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能工巧匠发挥的巨大作用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进程。学校应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和地位时,要在加强工匠专业建设和普及工匠、工艺知识与技能方面下功夫。要加强工匠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当地加工、制造的主干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生产实践、岗位实习以及毕业生就业打造多种类型、能发挥多样化功能的服务平台。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实践实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工匠、了解工艺、了解对工艺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以及工匠、工匠精神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二)传授完整的产业链知识与技艺“工匠精神”是学生在职业岗位上从业过程中养成的,从业需要相关知识、技术、技能,培育“工匠精神”比养成其他职业素质需要更多的知识、更高的技术、更好的技能。为此,要让学生掌握完整产业链的知识、技术、技能。通过对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研究、思考,了解整个产业链上各节点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了解产品的改革和产业发展方向,感受形成工艺的历史文化,从中体会工艺的价值与工匠的地位。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工业时代学校如何获得整个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产品制造工艺和技术技能供学生学习、实习、研究、挖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紧紧抓住地区特色产业这一要素。地区特色产业具有产业集群度高、产业链完整、产业历史底蕴厚等特点,将学校专业与具有地域特征的特色产业的整个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的产品研发与工艺革新,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做专题讲座和职业培训,学校推荐优秀毕业生为企业提供满意的员工等做法,同时,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技术技能精英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所掌握的国内外其他企业的产品知识、技术、工艺要素也会渗透到课堂,传授给学生,与学校教师交流,从而使学校获得基本完整的产业链知识、技术、技能与第3期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55工艺要素。学生要弄清楚各产业节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各节点企业制造产品的工艺要求、技术技能要求,学会整个产业链上多种职业技能,胜任多种职业岗位,在知识、技术、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参与企业工艺改革,提高工艺水平,并以之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同时,要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养成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改进的研究性学习习惯,在工艺改革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聘请名师指导与熏陶“工匠精神”邀请企业名师和民间能工巧匠参与培育“工匠精神”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名师具有能工巧匠的专业基础与职业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职业技巧;名师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能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名师具有独特的气场,与名师交往、研讨技艺的人大多具有较高的工匠技艺与职业能力,能够在无形中感染学生;名师还具有专门的培育高水平弟子的方法、技巧,以名师的方法培育,学生容易成才,所谓名师出高徒。学校可以到大中型企业聘请名师,到民间工艺作坊聘请名师,还可以聘请退休在家的名师。这些名师所从事的职业,有的是地区特色产业中关键的岗位和主体工作;有的是次要岗位和次要工作;有的是独立的职业岗位和独立的工作内容,而且规模小,经济产值少;有的甚至是已经过时了的,现今已经不再被人们使用的产品的独特的制作技艺。学校可以将从事关键岗位和主体工作的名师所在的企业与学校专业对接,以名师为专业带头人,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式,从实践实习到教师指导,全方位地实施以培育“工匠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改革;将从事次要岗位和次要工作的名师与学校教师组成专业团队,适当增加有名师从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不但要让名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还要在师资培养和梯队建设中发挥作用;将名师所从事的独立工作内容以及曾经从事过的当今已经过时了的独特技艺增加、充实到学校设置的相近专业中,在发挥名师特长的同时,将一些传统的、快要失传的工艺传承下来,充实工匠技艺和工匠文化。名师培育“工匠精神”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安排学生到名师所在企业拜师学艺是一种常见而且理想的方式,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学生至少有一、二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跟随名师,缺点是能够接近名师并向名师直接学习的学生的数量较少;将名师请到学校直接以实践教学的形式指导学生是另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受益学生较多,缺点是名师到学校授课时间少,而且人数较多的课堂教学在“工匠精神”的培育方面效果也不够理想;直接参与名师主持的工艺改革研发项目是最理想的方式,学生不但能够受到名师的熏陶,而且在技艺方面会有跳跃式的提高,缺点是学生需要具备能够参与工艺革新项目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学校可将多种方式综合使用,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四)培育淡薄名利与快乐追求的精神境界一是培育淡薄名利与专一、执着追求技艺的信念。专一、执着的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础要素。名利得失与专一、执着之信念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具有专一、执着信念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更能得到名与利,而且是大名与大利;如果过于计较眼前的得失,或是缺乏高远的追求,而不肯在时间上、精力上、经济上有付出和牺牲,则在技艺研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动摇和退却,很难取得大成功。因而要引导学生淡薄名利,坚持专一、执着的信念。二是追求中的快乐与快乐的追求。快乐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拥有与享受,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快乐,使人更加心情舒畅。专一、执着地追求精湛的技艺,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或产品,是一种高品质的快乐和高品质的享受。培育“工匠精神”就要让学生明白追求中的快乐与快乐的追求的道理,让学生身体力行,亲身感受,从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中体味苦与乐。(五)完成“工匠精神”培育的三个阶段:专职、专心、专长第一个阶段是“专职”。专职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专职使从事该职业的人拥有责任心,产生使命感。学生在进入职业的初始阶段,各方面工作都还不够熟悉,还在大量学习和适应过程中,如果在这一时期接触的工作内容过多,各项工作又分散,则很难将所有工作都学精学好,更无暇谈及成为“能工巧匠”这一高远的56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目标,所以学生在从事职业之初就要顾及“专职”这一要素。应引导学生在高职阶段确立职业选择和岗位预期,在学生完成了整个产业链知识、技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