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生长:包含形态生长和化学生长,前者指细胞、组织、器官在数量、大小、重量上的增加;后者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化学成分变化。2.发育: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的改变。3.成熟:指生长发育基本结束时,形态、功能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4.成熟度:专指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指标当时达到的水平占成人水平的百分比。5.体格发育:指人体外部形态、身体比例和体型方面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6.体型:是对人体形态的总体描述和评定,是身体各部分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总和,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受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7.认知发育:认知指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大脑反应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作用的一类高级心理活动。认知发育与脑的形态文化、功能发育有密切关系。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注意、思维、执行等方面。8.BMI指数:又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9.生长轨迹现象:人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因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延迟时,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校正。就会出现向原有生长曲线靠近的倾向。这种倾向称做生长轨迹现象。10生长发育可塑性:是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包括消极的、积极的内外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11.青春期: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人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特定的阶段。12.青春发动时相长期变化:指同一国家有代表样本的儿童青少年青春发育指标年龄常模或同一研究对象群体的随访资料来作为评判标准,评价个体青春期发育的相对水平,如提前,适时,延迟。13.儿童社会化:一个人在儿童阶段(通常指0~14岁)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14.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15.骨骼年龄:是通过将儿童少年骨骼发育程度与骨发育标准比较而求得的发育年龄。16.性早熟:性早熟是指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以前来月经初潮者。17.遗传度:是指在群体表型特征两变异中,遗传变异所占的比例。遗传度介于1和0之间,越接近于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18.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是指由于营养过剩、缺乏运动以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身体内脂肪过度堆积的现象,表现为全身脂肪组织异常性的增加。19.学习障碍:是一组以阅读、书写、拼字、表达、推理、计算能力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包括阅读障碍、数学(运算)障碍、书写障碍、非特定性学习障碍。20.顽固性不良习惯:少数儿童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由精神及躯体不适诱导,出现一些刻板的不良习惯性动作,表现多样,但绝大多数无心理异常。21学校恐怖症:初入学儿童(女孩)多见,表现为对学校这一特定环境感到异常恐惧,强烈拒绝上学;发作时还伴有焦虑情绪、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22.伤害的主动干预:针对全人群,无论会否发生事故都常规使用某些安全装备,或采取某些安全行为方式。23.自杀未遂:是指实施了以死亡为目的的自伤行为,但未导致死亡。一定强度的死亡愿望是自杀未遂的必备条件。24.动力定型:指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25.疲劳:是由于脑力工作的强度或(和)时间超负荷,致皮层细胞功能消耗超过限度而产生的保护性抑制现象。26.过劳:因长期学习负荷过重引起的慢性疲劳,属病理状况,经短时间休息不能恢复。27.保护性抑制:又称超限抑制,指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称为保护性抑制。28.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29.采光系数:室内工作面某一点的天然照度与同时室外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值,教室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1.5%。30.学生健康监测:是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确定有代表性点校和目标人群,按统一技术标准对学生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等进行长期的动态观察。二、简答题1、请简述儿童少年卫生学研究的目的。儿少卫生学通过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环境综合因素,提出相应卫生要求和适宜卫生措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减少和控制消极因素,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为儿童少年实现社会化,维持终身良好的生命质量,奠定坚实基础。2、请说出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3、请简述婴幼儿期动作发育的头尾法则。在婴幼儿期,粗大动作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发育过程进行,即所谓的头尾发展规律。4、请说出人类身体器官、系统发育类型中的Scammon生长模式。一般型;淋巴系统型;神经系统型;生殖系统型;子宫型5.请简述儿童少年的视觉发育特点。婴儿2个月左右形成明显的视觉集中,首先集中在活动或色彩鲜明发亮的物体上,尤其对人脸易产生该集中现象;还能追视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4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出现辨色视觉。6个月前是视力的敏感期。2-3岁能正确辨别红、黄、绿、蓝四种基本颜色并出现双眼视觉。5、以身高为例阐述青春期生长突增现象。一般女童10岁,男童12岁进入青春期突增阶段。突增约持续3年,男童每年可增长7-9cm,最多可达10-12cm,全突增期平均长高28cm;女童每年可增长6-8cm,最多10cm,全突增期平均长高25cm。男童突增起点叫女童晚2年,结束时间也推迟2年。女童身高增幅最大时间多在初潮前12个月,临近初潮6个月时身高增速开始减慢,初潮后身高增速更慢,但仍有4-7cm的增幅。6、某女,23岁,中国人,身高为155.0cm,体重为65kg,请运用BMI指数对她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BMI=65÷1.552=28.9该女营养状况属于肥胖。7、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请列出环境因素中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因素。(1)营养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如果营养素缺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就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影响学习和劳动能力,并可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锌、碘、钙、硒等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胎儿期碘缺乏可形成克汀病(地甲病);儿童少年缺碘则出现甲状腺肿大、智力发育水平低下、身体发育缓慢等。婴儿缺乏钙,易患佝偻病。氟有预防儿童龋齿的作用,但过量的氟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脊髓和脑的损伤。如果摄入量低于铁的需要量,则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2)体育锻炼不足,易导致儿童期肥胖症的发生。(3)任何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急慢性疾病都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发生直接影响,如消化道疾病、寄生虫、地方病、内分泌疾病、遗传病、传染病等。(4)不合理的作息制度(5)环境污染如铅(6)不良的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8、请说出人类生长长期变化的主要表现。(1)达到某一特定身高、体重的年龄提前或滞后,表现为儿童生长水平和生长速度的变化。⑵成熟度发育到某一特定指征的年龄提前或延长,包括青春期开始和结束的年龄。⑶身体比例的变化(4)成人身高的变化。(5)妇女绝经期及生育期的变化。(6)脑重量的变化10、人类生命脑发育中的大脑发育加速期是指哪一时期?有什么表现?胎儿期的最后3个月和婴儿出生后头两年被称作“大脑发育加速器”。从孕7个月开始至满1岁,大脑每天增重1.7克,或者说每分钟增加重量1mg以上。孕5个月后,神经组织全面发育,轴突、树突、突触联结形成,神经胶质细胞生长,神经元出现选择性修剪;0-18个月期间中枢神经系统开始髓鞘化。11、请说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2)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3)程序性与时间性的协调12、请简述青春期的年龄分期及其主要表现。胎儿期:从受精卵到出生称为胎儿期,约40周(280天)。特点:胎儿完全依靠母体而生成。胎儿缺氧、感染和理化因素的刺激或孕妇营养不良,吸烟,酗酒,心理创伤均可使胎儿生长发育障碍,并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等。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特点:是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适应外界能力差、免疫力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特点: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包括死胎、死产,1周内死亡)。婴儿期:出生后至1周岁。特点: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易致营养缺乏,消化功能紊乱,易患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特点: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应人应物能力增强,识别危险能力不足。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性、模仿性强、可塑性高。学龄期:入小学至青春期前(女12岁,男13岁)。特点:体格生长稳步增长,器官发育(除生殖系统外)接近成人,智能发育更为成熟。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间。年龄范围一般从10~20岁。女孩青春期开始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特点: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生长随之加快,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大,易引起心理、行为、精神不稳定。13、请简述不同年龄段儿童少年患病率的特点。(1)儿童少年时期疾病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并和集体生活、学习条件密切相关。婴幼儿期: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蛲虫病和佝偻病。(2)学龄前期:呼吸道疾病、肠道寄生虫病、龋齿、沙眼。(3)童年期(学龄期):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龋齿、沙眼、蛔虫、脊柱弯曲异常、结核病、意外伤害。(4)青春期(中学阶段):近视、月经异常、风湿病、肾炎、肝炎、结核病、胃病、鼻炎、副鼻窦炎、心理问题为多见。14、何谓生长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双重影响?有利影响:促进了遗传潜力的充分发挥,促使人群的体质水平提高;不利影响:增加了社会资源的消耗,加重环境污染;加重人口问题、医学、社会和法律问题。15、如何实施儿童少年的健康监测?(1)监测对象:被抽选出的监测对象应具有代表性,覆盖所在地区城乡各级学校的学生。为减少样本量,可以普通大、中、小学校不同年级的部分学生为代表。如:小学:三、五年级;中学:初一、初三、高二;大学:大一、大三;每一性别—年龄组的监测人数不应少于300人。(2)监测时间:一般规定在每年同一时间(如每年5月至9月底)内进行。监测人员需事先接受严格培训,以掌握统一的方法和标准。(3)监测内容:生长发育状况:形态学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生理、心理;、疾病或异常;因病缺课状况。(4)监测的质量控制:周密设计、精心组织、现场检验、数据逻辑检验。16.4~18岁儿童少年视力低下率的特点,其内涵有何不同?(1)出生时,近视极少,绝大部分是远视(生理性远视);(2)随着年龄增长以及眼的生长发育,远视逐渐减少,正视在增加;(3)(3)6~7岁以后,有一部分儿童仍为远视,另一小部分儿童在内外因素影响下逐渐发展为近视。也就是说,眼的屈光发育经历着正视化或近视化过程。17.请说出儿童少年心理卫生的工作目标。培养健康的心理、情绪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成年期的身心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18.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学习问题;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儿童心身疾病;不良行为习性;广泛性发育障碍;青春期心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