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申报材料(参考案例16)XX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自觉承担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责任,不断强化高校作为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实践育人培养基地的功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一、加强统筹规划,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学校以重庆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简称科技园)为依托,以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联动为支撑,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将学生创业教育、科技实习、创业竞赛、实习实训、创业实践有机结合,与学校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发展、科技产业培育形成了良性互动。科技园成立了以学校为主体、地方政府和科技园公司共同组成的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由学校副校长出任管委会主任,其余三方派主要领导任管委会副主任,负责对科技园的发展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并明确了学校、地方政府、科技园公司各自的职能和责任。管委会办公室负责管委会具体事项的落实,及时通报及解决关于科技园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这种以“大学依托、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建园模式,有效地整合多种资源,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孵化器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近五年的实践,这种创新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园现有8.5万平米“科技创业中心”,小微企业服务场地面积2万平米,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服务场地面积6000平米。截至2015年5月底,园区内共有XX大学学生企业64家,占比77%,近1/3企业是通过参加校内各级创业大赛优秀项目推荐至园区注册的,累计注册资本1310万元,带动创业250人,解决就业900人,学生企业中接纳在校学生年均实习实训1000人次。2010年,学校在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同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和重庆市教委批准命名的“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010年12月,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命名授予科技园“重庆市创业孵化基地”;2011年12月,教育部、科技部授予“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2年7月,北碚区政府在科技园建立“北碚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重庆市北碚区在校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二、凝聚培养合力,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当前,高校科教资源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体制和机制方面诸多障碍,“产、学、研”条块分割、难以结合等现象还较为严重。学校和科技园排除诸多阻力,勇于改革,勇于先行先试,突破地方和大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动地方和大学科教研融合,进一步解放科技生产力。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2003年,科技园成立了以市场化运作载体及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主体的重庆市北碚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员工总数36人,专职从事孵化服务工作人员20人。公司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孵化服务中心,促进园区服务的不断提档升级,园区服务人员及服务企业的数量比例为1:5。建立综合配套的孵化机制。传统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培育创业项目和创新人才的需求,科技园将孵化服务进行前延和后移,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载体,打造了一条覆盖在孵企业技术创意、产品实现到产业化实施各个阶段的孵化服务链条。建立完善的资本运作机制。科技园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孵化服务链条的同时,正积极打造投资链条,帮助入园企业从启蒙、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均能有效获得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服务,形成“孵化链”、“服务链”、“资金链”三链的有效互动。建立“三易”特色服务平台。科技园运用互联网、移动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造了线上“三易”平台(易平台、易金融、易空间),从而为打造“互联网+科技园”提供有效的途径。易平台是中小微企业及中介服务产品的搜索和交易的B2B网站;易金融是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P2P融资与股权众筹平台;易空间则是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空间服务和活动对接的P2S协作平台。三、创新培养方式,构建全方位的工作体系作为XX大学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主要平台和重要窗口,科技园结合学生创业主体的实际需求,依托地方政府、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不断创新和实践,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有效地推动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强化服务理念,将平台建设与学生创业特色服务相结合。科技园既是服务社会的平台,也是在校学生学习实践的创新创业平台。2010年,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经科技园认定、学校批准后,本科生可保留1-2年学籍,在6年期限内修满学分后准予毕业;研究生可保留2年学籍,在5年期限内修满学分后准予毕业。学生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创办科技企业,可计为学分,同时将学生在大学生科技园成果转化和孵化企业的业绩及对学校的贡献作为奖学金评定和评优的依据之一。针对大学生有创业激情,但风险控制能力弱、管理经验较为欠缺等特性,科技园不仅为学生搭建了涵盖搭建了集政策咨询服务、公共平台服务、专题培训服务、创业辅导服务、投资融资服务、信息宣传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中介代理服务于一体的八大基础孵化服务体系,同时搭建了学生创业特色服务体系,包括创业培训、创业基金、创业导师等内容,帮助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有效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积极打造学生创业“生态圈”。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根据学校《关于在重庆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科技园制定了《重庆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XX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邀请专家学者、政府代表或行业领军人物到基地所在院校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主题讲座、沙龙;举办专场招聘会、人才交流会和见习训练营等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的机会,为企业输送创新血液;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产品孵化、政策普及、资金对接等方面的服务,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广阔平台。科技园设立了自身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学生企业项目发展。该基金自2013年启动以来,累计无偿资助9家企业18万元,2家企业获得短期资金拆借9万元。同时,园内企业累计获得“青峰创业贷”资金扶持近100万元。2013年9月,为扶持一批优秀学生创业项目发展,提升学生创业企业的创新性,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科技园出台了《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启动“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资助计划。基金的主要支持方式为无偿资助、短期资金拆借及股权投资,资助金额2-5万元不等。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大赛,搭建项目和资金对接平台。近年来,科技园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园内企业参加各级创业大赛,园区企业累计获得“泛海扬帆”系列资助金38.5万元,在首届“盐商杯”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6家企业获奖,其中2家企业荣获一等奖,3家企业闯入全国总决赛,占重庆市6家入选全国总决赛的一半。为了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在校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科技园与学校合作每年举办一次“XX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至今已举办了6届。共有400多个创业团队参加了“科技园杯”创业(计划)大赛,有180余项创业项目获得奖励。各级主流媒体来园20余次,《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华龙网等,累计宣传报道园内学生企业30家。举办创业导师讲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扶。2013年,科技园出台《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实施创业导师制度试行办法》,启动“创业导师”计划。邀请一批成熟企业(集团)的相关负责人或管理经营专业人员、具有创业成功经验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大学科技园或孵化器毕业的成功企业负责人等担任创业导师,主要服务园区40家大学生创业小微企业,通过导师的指导,企业积极申请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支持,同时扩大了市场范围,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青睐,帮助更多创业者实现自主创业,实现科技园对企业的孵化机制的良性循环。组织召开园内文化创意类企业的专题座谈和创业沙龙,如邀请以色列专家来园为企业讲解创新创业课程等。园区每年开展10余次的各类创业导师大讲堂,并形成了园区平台两大沙龙活动品牌——“嘉陵创客”和“缙云峰汇”。组建学生记者团,扩大科技园实践育人影响力。在学校的支持下,科技园每年选拔15名愿意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优秀学生组建了“科技园小记者团”,负责科技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工作,并为记者团提供专项活动经费。目前,记者团已累计报道XX大学师生科研成果转化实例近50项,采访园内企业近100家。开展企业评比交流活动,注重培育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科技园每年度开展年终优秀企业、创业之星等评比,组织企业参加年终聚会、登山健身活动、创新创业课堂、导师讲座等,为企业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增强了企业间及企业同园区的凝聚力。建立园区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员创业导师的积极引导,传递企业家精神,通过园区企业党员创业者和员工的互相学习交流,帮助创业团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真正体现出园区“创业实践育人、孵化服务育人”的服务理念。加强资源整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相结合。为促进科技型企业和依托高校转化科技成果,科技园联系学校科技相关部门和学院研究所、中心,并联合其他部门举行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调研及培训。先后走访与重庆市孵化器协会开展首批科技型企业单独对接调研活动。通过走访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听取各个企业的发展需求;走访高校研究所、中心,介绍科技园为促进师生创业和成果转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引导依托高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与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联合承办“‘双高’及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培训会”,跟踪学校重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转移及其与资金的对接。四、加大政策扶持,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学校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从政策支持、条件保障、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提供政策保障。学校将科技园的建设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科研基地、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及图情信息等资源向科技园全面开放。为促进师生转化科技成果及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使入驻企业享受园区高效的孵化服务,在《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关于鼓励支持高校学生创业及教师创办科技企业的实施办法》、《大学生(小微)创业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创业导师制度暂行办法》、《关于推进分园建设及产学研基地建设的意见》等4个文件,从多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加强支持师生转化科技成果创办小微企业,同时有序、有效推进各方面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科技园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服务模式,在已有6000平米学生企业服务场地的基础上,新增格子间250㎡,学校实训实践基地500—1500㎡,同时提供众创咖啡馆、多功能会议室、公共展厅、公共食堂、公共车库、商务服务中心、党群团活动室等。目前,科技园现有专职服务团队共20人,全部为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在孵化服务行业工作经验均在2年以上,通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会议培训、内部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及专业化水平,团队人员年均学习时间30天。提供经费保障。学校一次性向园区提供本基地建设的装修及设施设备补助经费300万元;每年由学校提供本基地运营补助费50-100万元;同时设立500-1000万的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在“十三五”期间,科技园将建成用于“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的面积达到1.5万平米,累计培育学生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285家以上,接纳大学生就业3000人左右。努力将基地建设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实现“互联网+教育+科技园”创新发展格局。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