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产品品牌与标准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业标准化是苏州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推进器邢东生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二〇〇五年六月三十日农业标准化是苏州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推进器摘要: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亦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只有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才能推动农产品品牌经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引导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安全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而业内专家更是认为,目前我国农产品拓展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不是关税,也不是知识产权,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鉴于农业标准化是当今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亦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苏州市于2001年发布了《苏州市农业标准化发展“十五”计划》,农业标准化工作在我市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通过制定农产品标准和生产经营技术规范,并加以推广实施,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从而获得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效益。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迫切需要,是积极应对加入WTO挑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产品安全工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市政府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办公室所在单位,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会同农林局、卫生局、粮食局、多管局、蔬菜办、科技局等,制定了《苏州市农业标准化“十五”发展计划》,以及《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2003年苏州市政府将“建立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并制定了政府规章《苏州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至2004年为止,苏州市现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57个。孕育出农产品品牌600多个,其中被评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498只,绿色食品181只,有机食品27只,省农产品名牌17只,苏州市农产品名牌76只。一、积极实践标准化理念,推进农产品规模经营(一)政府引导、企业示范,标准化生产初显成效自2001年始,我市相继出台了《苏州市农业标准化发展“十五”计划》、《禁止经营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苏州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苏州市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施办法》、《苏州市农业企业标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制了30000份农业标准化小知识册子发放给有关单位,开展对各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实施单位和农户,以及农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教育,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标准化知识,农业标准化知识正得到普及,标准化示范推动了地方特色品牌的做大,而地方品牌又正在引导当地农户和农业企业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去,规模化经营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如“阳澄湖”、“蟹王”、“巴解”、“庙港”、“太湖”等大闸蟹基地,“洞庭山”碧螺春茶基地等,正逐渐成为标准化生产的产销一体化基地。(二)农业标准制定步伐加快,农业标准体系正在形成2004年,苏州市共制定市级地方标准32项,12项省地方标准,备案农业企业标准共289项。累计备案农业企业标准1319项,制定2项农业国家标准。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江苏省地方标准7000多项农业标准。至目前为止,我市各类农业标准涉及到种植业、畜禽业、水产业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农业标准体系在我市正在形成。国家标准委2003年5月21日印发的《全国农业标准2003年~2005年发展计划》提出,“今后3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的产前、产中、产后全部过程。按照该计划的要求,到2005年,我国农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力争从现在的20%提高到50%以上,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880项;制(修)订地方标准9000余项,农业新技术成果标准转化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到今年底我市将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市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等四级标准为主的比较完备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三)示范基地建设迅速崛起,品牌化战略成效显著品牌化经营是变农产品质量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实施品牌战略就应当一切围绕市场的走势和需要来发展。不仅要强化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更要在生产、收购、加工环节上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在高、精、优上下功夫,靠产品质量和特点开发特色产品,将产品质量融入品牌价值,才是保持农业旺盛生命力的有效途径。近几年,苏州市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和示范区的建设,质监局、农业局都设立了农业标准化专门机构,各市和吴中、相城区都成立了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等标准化协调机构。到2004年为止,初步建成了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357个,各级标准化示范区35个。标准化基地和示范区的建设又为地方农产品品牌的脱颖而出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如太仓的白蒜、吴江的水产、吴中区的碧螺春、相城区的奶牛、苏州市的阳澄湖大闸蟹等,品牌化战略为当地农民的增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常熟市围绕农业市场化、外向化、标准化目标,加快结构调整,实行产业化和品牌化经营,初步形成了优质大米、良种畜禽、蔬菜瓜果、特种水产和花卉苗木五大主导产业,粮经比例调整为5:5,养殖业占农业产值的48%。2004年,常熟市农业增收总额达4.03亿元,按全市65万农业人口计算,扣除化肥、农药等成本,人均增收600多元;有19只农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46只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二、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入WTO之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生产的,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农民种植农作物,用什么品种、何时下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何时采摘,都有严格的规定。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作为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的一些发达国家,几乎都提高了农产品的进口标准,使绿色壁垒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欧盟从2001年11月起把中国茶叶残余农药的检测项目从原来的6种增加到了62种,对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含量要求降低到了只相当于原来的1%~0.5%。2002年又对蜂蜜中氯霉素含量的标准一下子严格到原来的1%。自2002年1月起,日本也加强了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验,把检测指标由过去的6项增加到了40项,而且由抽检变成批检。而近阶段欧盟、日本等更是加强了对我国出口水产品的检测,增加了一些新的检测项目。我国农产品频频遭遇西方国家的“绿色壁垒”而被拒之门外,虽然问题反映在农产品品质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上,但根源却在这种农产品生产的各道环节,有一道环节不按标准操作,就会影响到产品的最终品质。事实证明,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是由产品的标准决定的。所以,农产品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农业标准的竞争。从目前抽检结果和出口情况来看,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苏州要切实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推进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载体;大力开发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全面提升苏州农产品质量与食用安全水平,大力实施农产品名牌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推动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而标准化生产是实施名牌战略强有力的推进器。标准化基地和示范区要生产出一种品牌或提供适应市场某种要求的名牌产品,而不仅仅是量的增加。用标准来规范生产过程,让农民从身边的事例中得到启发,了解什么是农业标准化,怎样运用标准创造和消费者要求相适应的新价值,从而加深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提高运用标准的能力。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业标准化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通过从2001年撤县设区来三年的努力,相城区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抓出了骄人的业绩,现已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个,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基地9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基地2个,大大地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强化农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促进农业标准贯彻实施(一)强化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要让老百姓放心地消费,必须让人们了解什么是放心产品。苏州市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是从“源头”抓质量。2004年,我市共有110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累计有省无公害农产品498只,占全省的20%。政府部门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并在已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基础上,积极推行GAP(良好农业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和宣贯ISO22000标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帮助农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以切实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二)推行原产地域保护制度,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牌为保护洞庭东西山碧螺春茶的声誉和茶农的利益,吴中区实施了碧螺春茶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制订和推广了碧螺春茶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18项标准,提高了碧螺春茶的产量和质量。在此基础上,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了洞庭(山)碧螺春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并获得成功。在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957—2003《原产地域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后,吴中区还发布了《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和《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域产品专卖店设置和管理办法》,强化对碧螺春茶种植、采摘、炒制、销售等全过程的管理及对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的管理。这些活动,大大提升了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品牌形象,推动了原产地域产品碧螺春茶的销售和消费,茶农收入比过去增加了30%。目前,阳澄湖大闸蟹基地在实施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后,亦已申报实施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三)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既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最终阶段,又是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结果的鉴别,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从苏州市场农产品的随机抽检结果来看,尽管自2002年苏州开展“365食品安全行”活动以来,市场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但仍有6%的农产品存在着农药残留、卫生等指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给人民的健康安全带来了隐患。随着国外对农产品“转基因”、重金属等技术壁垒的提出,配备先进的检测手段已成为当务之急,切实加强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引进先进实用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是提高苏州市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的保证。要真正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在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做排头兵”的目标,让广大农民富起来是关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温家宝总理在听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汇报时指出,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回良玉副总理在由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召开的首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做好新阶段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的一件实事。目前苏州还有310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3%,而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又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所以说富民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以农业实施标准化为抓手,着力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积极引导农业组织、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农产品品牌经营,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民,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进一步提升本地区农业的竞争力,为振兴苏州农业经济做出贡献。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