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层作业”实施方案一、分层作业的意义: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更何况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差异又将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因材施教”、“最优环境”原则,我校决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个别年级进行分层作业尝试,然后依据实验效果逐步推广。二、传统作业情况分析:1.在传统的作业情况中,由于全班同学时间、内容一致,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基础题、容易题、难题、创新和探索题全班同学一样要求。对于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即优生也要花费时间在重复操练上,由此出现厌烦情绪。而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对难题“无从着手”,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教师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2.题中缺乏实际应用,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在每天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呢?所以,经过讨论,决定尝试让学生分层,分层布置作业。三、方法与措施:1.教师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有意识地把课堂内容安排有梯度,课堂教学中分层布置课内外的练习。A层作业:增加难度进行变式练习,达到课标要求的能力,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课标的较高要求。B层作业: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视为基础练习。2.学生方面:学生分层就座就是使学生由数学课堂教学的无序状态进入有序状态,单纯按学习成绩优劣排座,教师布置课内外作业。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等)将学生分为二层:A层: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扎实,整体素质较高。B层: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成绩忽起忽落不稳定,但潜力较大。相应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四、分层作业实施意见:1.教师不要刻意把学生分出等级,由此造成学生心理定势,造成“我是优等生”、“你是困难生”的思维定势,慢慢会造成惰性,失去竞争意识。2.教师不指定哪些学生做哪个层次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避免挫伤学生自尊心,也减轻作业负担。(1)分层作业:教师精心选习题,分量恰当、难易适度,增加探索和创新题。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制定对应的分层练习题,使相关练习置于各种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业分层要有梯度,在学生自主作业、自愿达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高层目标发展。设计每个学生作业学分制,能自主完成比自己原有的更高层次的作业,可以“加分”予以鼓励。(2)分层评价:用多种形式反馈,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于肯定。要创造机会让每层次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好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而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3)分层辅导: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依然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够”的现象,在教师个别辅导的同时,设置学生对子“一帮一”互助互学方式。并且以A,B组学生混合编制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以好带差,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五、工作时间表:第一周:宣传发动,召开实验年级数学老师会议。第二周:工作部署,学科组长具体落实。第三周:阶段反馈,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汇报落实情况。第四周起:执行、调整。分层作业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考虑:为防止分层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清分层是一种手段,让差等生有更多的指导机会,培养优等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才是目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